引课数。必当大有增加。臣伏念我  皇上御极以来。轸念盐务疲乏。每次豁免。辄至数百余万。  恩旨谆切。本不言利。但使商持引以销盐。官督商以办课。引足岁额。课清年款。而商与民安。枭不为民害。则成法具在。何敢妄请更张。无如法久獘深。不但 国课日亏。坐使小民重困。即令设法补救。取效目前。或能恤商裕课。难免枭炽民殃。若不及今改图。诚恐私枭得盐利则必拒捕。不得盐利。则必流为盗贼。迟之又久。其患不仅在盐务而在地方。臣不敢言兴利。窃愿为民除害。且不仅除一方之害。窃愿除天下之害也。惟臣所陈者。因淮纲关系甚巨。用敢特言其略。至直省行盐情形不同。原难概论。伏查各省盐务。有停颁引盐。听民自行煎卖者。有盐课改归地丁。听民自便者。有改为煎卖。民运民销者。有盐无引额。由小贩担负零卖者。或因枭盗日多。或因民食不足。或因课款逋欠。均经陆续请改章程。是各省盐务疲乏。亦复大略相同。而淮纲累深。未闻议改者。盖因商人欠帑至四千余万之多。应商人分年带纳。若不任商。则此项全归无。是以未敢轻议。臣思分年带纳。即在盐价之中。并非商人自出己赀。分三十纲。即须三十年。又展限者屡矣。年复一年。何所底止。且商日裕饶。或可续归旧款。今疲乏日甚。旧欠之外。难保其不新亏。积欠太多。带纳无期。此事势之必然者。任商而帑仍虚悬。征而课归实获。以今日之课。补昔时之商逋。且商人故业具在。仍可购盐运销。随时措缴。通盘筹划。似属有裨。伏乞 饬下直省督抚盐政。悉心酌议。详定章程。令一体遵行。经久无獘。商课改为场课。私盐尽属官盐。养民便民。奸宄潜消。斯诚以美利利天下。不言所利而利大者也。臣愚昧之见。是否有当。恭折奏闻。仰祈  皇上圣鉴。

  酌改盐务章程裕课便民疏咸丰元年 户部
伏查 国家岁入之数。地丁关税而外。惟盐课为大宗。盖盐为人生日用所必需。而所费无多。故岁有丰歉。容有缺粮之时。而人无贫富。总无乏盐之日。人人不能不食。又为人人力所能食。故销路宽而输课易也。产盐之地。各省不同。云南四川产于井。河东产于池。其滨海省分。如两淮两浙长芦山东闽粤等处。则产于海所产之盐。皆待煎晒而成。其附近居民之以煎晒为业者。曰户。 朝廷设官以掌之。招商以运之。积斤成引。按引抽课。各省一引之数。自二百四十斤至五六百斤不等。按收正杂各课。自一两数钱至二三两亦各不同。此大较也。顾纳课之多寡。以销盐之多寡为凭。销盐之多寡。以食盐户口之多寡为断。自 国家定课以后。至于今生齿之繁。户口之增。岂啻倍蓗。乃食盐之人。日见其增。销盐之路。日见其广。而行盐之引地。反多滞而少畅。以致正杂之课额。亦有绌而无盈。若是者何也。一由私盐之充斥也。一由浮费之增加也。自设立长商以来。各省官绅士庶。皆视盐务为利薮。或借口办公。巧为侵蚀。或受人请托。曲为通融。他若陋规黑费之类。不可枚举。且课项则有时展缓。而陋规则无处减轻。此浮费所以日增也。浮费增则成本重。成本重则盐价昂。盐价昂则销路滞。销路滞则课额亏。而无课之私盐乃得充斥于其际。质既洁净。价复轻微。由是百姓乐于食私。而奸民遂乐于售私。于此而欲禁贱价之私盐。行贵价之官盐。虽刑驱势迫。有所不能。此盐之所以日滞。商之所以日疲。而课之所以日短也。为今之计。欲增课必先畅销。欲畅销必先敌私。欲敌私必先减费。而欲减费敌私以畅销而增课。则又莫若使各省改长商而行票盐。

夫票盐之所以愈于长商者。何也。长商受官管束。官吏因之侵渔。长商无可如何。故有费而盐日滞。票商随时认领。官吏即欲需索。票商立许告发。故无费而盐易销。则减费即所以裕课。其利一。长商有费。则盐价日贵。贵则不能敌私。而销路日壅。票商无费。则盐价日贱。贱则可以胜私。而销路日宽。则敌私即所以裕课。其利二。长商积疲已久。每致先盐后课而课易拖延。票商挟本而来。故皆先课后盐而课无短绌。则免欠课之积獘。其利三。长商按纲领运。必挟赀巨万而后可以承充。票商量力纳课。即为数无多。而亦准其贩运。则广民间之生计。其利四。长商则恃系官盐。迫人以不敢不食。故盐多搀和。票商则各自销售。恐人之或有不食。故盐皆洁白。则便各省之民食。其利五。长商价重。则人愿食私。而枭徒因之以多。票商价轻。则人愿食官。而私贩因之以戢。则化天下之莠民。其利六。总此六利。而又得人以经理之。当今生财之大道。计无有逾于此者。溯查嘉庆六年。滇省盐课。改归井。至今年年溢销。道光十二年。淮北盐务。前经两江总督陶澍奏改票盐。除年清年款之外。每年协贴淮南盐课银六十七万两。溢销之数。几至加倍不止。道光三十年。两江督臣陆建瀛因汉岸火灾之后。引滞商疲。将淮南盐务尽行改票。彼时中饱之人。藉词摇惑。仰赖我  皇上宸谟独断。试行之后。裁汰浮费百四五十万。票贩踊跃争先。己酉一纲。上课至五百余万两。去岁部库支绌赖以接济。是改票之上裕 国课。下便民食。其效已历历可征。臣等思各省盐务。除淮盐改票滇课归井之外。惟山东引票兼行。尚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