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所便而已。关税收钱。 国初铸钱办铜。专倚税银。又令各关收买废铜旧器。康熙三年。题准各关税银不敷办铜。益以芦课。是各关租银全数办铜也。崇文门 天津 临清 淮安 芜湖 扬州 浒墅 九江 北新 西新 赣关 太平 凤阳等关查税关与商贾交涉。 国初务收铜以益鼓铸。收铜可起运。是收钱亦可起运也。惟不通水路者。仍须收银。盐课收钱。康熙十八年。拨两淮盐课及两浙长芦河东盐课银。令各运司遵部定价值。买铜解部。自是屡行之。查向来盐关皆令办铜。铜政即钱法。曩时铸钱需铜。故设法搜铜。今钱价太贱。收钱提价。各关各盐务不必尽令收钱。惟向来办铜之处必可行。以运钱与运铜一也。银价日昂。盐务尤被其累。盖民间买盐用钱。商人赴场领盐纳锞俱用银。银价加往日一倍。即系以一岁完两岁之课。是病商也。若盐价照银亦加往日一倍。是病民也。无怪乎 国课不前。而私盐充斥矣。故盐价与课一律用钱。于盐务当大有益。今议放钱者亦四。一俸饷搭钱。一留支存钱。一河工放钱。一工程放钱。俸饷搭钱。

查康熙五十八年。八旗兵饷给钱一半。乾隆四年。嗣后宝泉宝源二局铸钱全数归库。每月加增成数支放兵饷。嘉庆四年十二月。八旗兵饷以银钱各半放给。此外每月搭放一成至三成。历有成案。至今遵行。康熙二十七年。云南制钱余存甚多。俸工兵饷。均用制钱放给。雍正九年。云南之昭通镇东川镇雄寻沾三营。每年官兵俸饷马干银。以银一钱三搭放。十年。四川省城满洲兵饷等项。银八钱二搭放。离省营汛州县。按远近分别搭放不等。其各官养廉。亦照远近分别搭支。乾隆二年。江西所铸制钱。按年搭放兵饷。四年。福建铸钱万余串。运至台湾搭放官兵月饷。九年。江西赣属兵饷。从乾隆十年为始。每年搭放制钱一成。十一年。四川所铸制钱。以一半供本省搭放二成兵饷。以一半运至陕省搭放兵饷。十六年。陕西满汉兵饷。搭放制钱一成。十七年。山西抚标各营暨太原城守尉官兵俸饷等项。银七钱三搭放。十九年。浙江文职养廉。以银七钱三搭放。又湖南各营兵饷。以钱三成搭放。二十一年。湖南各标镇协营折色兵粮。每银一两。给钱一串。全数放给制钱。二十一年。广东各营兵饷。每银百两。搭钱五串。乾隆五十九年。云南通省各官养廉。搭放五成。嘉庆五年。宝泉局添设俸炉十三座。每年加铸十六卯。所铸钱文。搭放京员俸禄。六年。回疆各城普尔钱文。支放官兵盐菜及地基房租接运车脚夫马等项。每银一两。折给钱二百一十文。谨按京营搭放制钱已久。其各省搭放兵饷马干养廉俸银。或全放制钱。均经办有成案。盖领俸饷。皆易钱以资日用。径放制钱。人情所便。向日钱积搭放。使之流通。今钱贱。收钱搭放。使所收者不滞于无用。计莫善于此者。惟现在银贵钱贱。定以平价。得钱者稍觉吃亏。俟价一复旧。自无异言矣。然则银钱并用。价必可复旧乎。曰。是在行法者。今之钱贱。本非钱多。以上下皆便用银。富者又多藏银。始不敷用。北人行使空票。南人多用洋钱。制钱不过供民间日用而已。银安得不贵。钱安得不贱。今若收钱放钱。则收必实收。放必实放。制钱以实用而见少。价岂能常贱。傥或仍用空票。或银折成钱。名为用钱。而实不用。欲求平价得乎。留支存钱。顺治十四年。征收钱粮。银七钱三。其钱充存留之用。康熙七年。存留驿站官役俸工杂支等项。均照银七钱三例。搭放制钱。二十七年。云南制钱余存甚多。将驿站俸工兵饷杂用等项。均用制钱放给。按留支为岁出之数。本当放钱。以银报上耳。若收钱多。尽令放钱可也。河工放钱。查近日江西江南捐输制钱。均照数拨给河工。缘河工人夫料。皆以钱给值。向遇大工发帑。工次易钱。倍多转折。市侩得以居奇。若拨钱支放。其便明矣。工程放钱。乾隆五十九年。各工程各衙门公费。每银一两。发给制钱一串。此京城工程全放制钱之例。嘉庆二年。浙江搭放兵饷余钱。搭放各项工程。如水路可通者。按五成搭放。无水路者搭钱二成。江西各项工程。搭钱二成。此外省工程搭放制钱之例。论制钱难行者。皆以解运劳费为说。然 国家举事。但求利民。不借劳费。曩时尝置额商买铜矣。尝令各省办铜矣。尝出洋采铜矣。即今日滇省运铜至京。及各省采办滇铜。岁以千万计。其劳费当何如。且东南之银。运饷甘肃。陆行数万里。其劳费又何如。

今令通水路省分收钱解运。度劳费尚不至是也。雍正年间。尝令滇省铸钱运京。行之十年。乾隆年间。又尝令川省铸钱运至陕。是解运制钱。往年固尝行之矣。今银钱并用。必使一岁之入。足供一岁之出。较之运铜鼓铸。所省必多。夫 国家之法。贵在因时制宜。若但以纹银便于运解。不知贪污之筐箧。盗贼之轻赍。亦以银为便也。银积于上。钱滞于下。凡布帛菽粟佣工技艺。以钱市易者。无不受其亏损。以 国家之力。不解运制钱。谁复有能解运者。徒使洋钱行。而钱法坐废。所谓利权操之自上者果安在哉。总之官便用银。不便用钱。民便用钱。不便用银。银价日贵。官上领皆银。下发皆钱。尤以为便。凡规费给银有定数者。较之往年尝得一倍。故银钱并行之说。阻挠者必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