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至敬王十四世。皆合兄弟祖孙而论。何谓伦序相当不相当哉。是故段氏玉裁为之说曰。圣人之道。有经有权。非权则经不可久。传子。经也。非传子则天下必争。为人后。权也。非有为人后之法。则其争必大。无子而于同宗为之子焉。权也。为之子而昭穆不相当。则兄弟可相后也。亦权也。此春秋之义也。所以济传子之穷者也。不知春秋。则处变事不知其权。必至若世宗自陷于不臣不子。而并陷兴献于不臣不子。不参观汉以后之制。则不知汉之犹为近古。虽如孝宣光武。而不敢隆其私亲。而况帝兴献。考兴献。如明世宗之纷纷乎。或曰。武宗淫纵不当立后。然准以春秋。自为万世之礼定案。不为武宗。或谓如全氏绍衣但持为后之服而不称子。此亦一说。然庙中称谥不称考。段氏固言之。惟于濮议是欧阳而非温公。乃其所蔽。欧阳之说曰。服制。外物也。故可降。不知礼重者服。服降则名亦降。如曰服可外。名独非外乎。礼为其父母云者。从其初之词也。泥。其词而于所后者而人之。可乎。且本为父母而降其父母之服。与称为大宗。屈也。服降而名犹袭焉。是无别也。是不统于所尊也。此虽庶人之家不可。况受统而帝者乎。惜乎温公不能据此以争。而至今疑其礼。然虽博达如段氏。且有所蔽。要其大者。段氏所得为多矣。段氏着论凡十篇。其言綦详。余为撮其要。附以己意。而折衷诸家。以知礼者考焉。

  读段集明世宗非礼论        
黄式三

为人后者为之子。正礼也。而后世之君。或以兄继弟。以从父继从子。此礼遂不能行。为之臣者。又为兄弟同昭穆之说以惑之。而礼之晦甚矣。明世宗之伯孝宗。父兴献。其失固人所能知也。为人后者为之子。以次当嗣武宗。当时杨廷和毛澄尚未及议此。自非段大令博核经典。据仪礼丧服经传春秋经左氏公羊谷梁传。又引史记汉书魏书。以证明其事。安能断此疑义。使人憭然于心也乎。国家议大典礼。不有博洽精核之儒。而忠荩之论。不能关谄谀之口。以夺其气。士类之爱戮由之。国家元气之丧亦由之。如明大礼之议其一也。然则好古博学精于考核如段氏者。可少乎哉。或曰。兄弟之昭穆异同。汉儒注说已互相矛盾。而左传孔疏周礼贾疏。复分辨之。段氏说安必可行乎。曰。此非段氏一人之说也。唐彦思辑伊川杂录。富公问程子曰。兄弟可为昭穆否。程子曰。国家以弟继兄。则是继位。可为昭穆。朱子禘祫议。周九庙图。宣王时穆懿夷三昭。共孝厉三穆。孝王。共王之弟。懿王之叔父也。而其定为昭穆如此。朱子祧庙议云。第七世钦宗为穆。第八世高宗为昭。高宗。钦宗之弟也。而其定为昭穆又如此。在朱子岂不知兄弟同昭穆之说。而妄为此议哉。兄弟同昭穆之说。用之于兄弟相继。犹曰同堂异室。故大新小也。若以从父继从子。而亦曰兄弟同昭穆。则新大故小。正如夏父弗忌之说矣。不特此也。凡继先君之位者。其始必为之臣。当其为臣也。北面而朝。拜揖如礼。既死而受其位。大权在握。而不愿继其嗣。则是臣子二体。生死异心也。且世宗欲不继嗣。曷不先辞位。使择一能继嗣者立之乎。藉曰武宗之后俟世宗之子为之嗣。则今之庶人无虚悬待继之理。而独以是施之天子。岂可信哉。

  继统论上  
方宗诚

天子者。代天理物者也。三皇谓之皇。五帝谓之帝。三王谓之王。亦称天子。亦称天王。自秦以后称皇帝。皆上主天地宗庙社稷百神之祀。而下以临御百官总理万几养育教化亿兆黎民者也。五帝以上官天下。三王以下家天下。官天下传诸贤。家天下传诸子。传贤之世。亦有传子者。子贤。传子即传贤也。世世传子自禹始。禹非私天下也。启贤能敬承继禹之道。而其时又无尧舜禹之大圣勋德足以服民者。可以传之。禹治水之功。敷于四海。明德远矣。天命佑之。人心归之。禹虽尝欲传之益。及禹崩。天下朝觐讼狱讴歌者。不之益而之启。启恶得而不起以承父之统。逮启之终。益无圣贤可传。由是世世相承。遂为万世不易之典矣。韩子曰。传之人。则争未前定也。传之子。则不争前定也。前定虽不当贤犹可守法。不前定而不遇贤则争且乱。与其传不得圣人而争且乱。孰若传之子虽不得贤犹可守法。故曰尧舜之利民也大。禹之虑民也深。何者。天子者。代天理物者也。必其上能主天地宗庙社稷百神之祀。下能临御百官总理万几养育教化亿兆黎民。而后可以为天子。圣帝明王。传贤传子。其心皆以为民而已矣。传不当而启争端以害于民。传子固私。传之人亦私。三代而降。人心不如皇古矣。传之人则衅端多。传之子则衅端少。是故传子者。万世之常经。百王之大法。传子者。传统也。何谓统。统如丝然。缣总络。而无断可续也。故谓之统纪。亦谓之统绪。天子者。生则践祚。死则入庙。故生为帝统。死为庙统。生得统于帝。而后死得统于庙。生不得统于帝。则死不得统于庙。是故开刱者谓之刱业垂统。继体守文者谓之继统。非刱业垂统者。不得称为皇帝。非继统者。不得称为皇帝。非刱业垂统者之祖父。不得追尊为皇帝。是故舜格于文祖而为天子。承尧之统也。其于父生则以天下养。死则宗庙飨之。而未闻追尊瞽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