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人应选科分之前二年。臣部行文各督抚。照例陆续拣选送部分派学习。期满具奏。咨部选用。其不入拣选。不称保奏之人。俱以学正教谕铨选。有情愿告降训导者。准其告降。再查教职各官。有董率士子。整饬文教之责。其中进士拔贡等项出身者。尚多年力壮盛之人。而恩岁等贡生出身者。类皆衰老难用。应请一并酌议。何项照旧铨补。何项停其选用。并于铨选之前。作何拣选甄别。详细酌定。俾县令既各称其才能。教职亦悉尽其官守。庶牧民教士。均属得人。而 国家设官分职之意。亦尽收实济矣。

  实试观政疏康熙十六年 
给事中徐旭龄

为图政务求实效用人贵储真才事。窃惟 朝廷会试大典。三载一行。旧例于 殿试之后。即考词林。除考中者特授庶常入馆教习外。其余无分二甲三甲。俱拨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各衙门。观政三月。然后授职。

虑诸进士甫庆释褐。骤膺民社。恐于刑名钱谷。夙未谙习。一旦执政临民。未免有美锦学制之诮。故令其先观政而后选官。立法甚善也。比年以来。渐失初意。诸进士分拨观政者。不过视为故事。方到衙门。未及数日。遂各请假回里。名为观政。不知所观何政。亦当思古人做秀才时。便欲以天下事为己任。况其身登仕籍。面受  特恩。犹因循陋习。罔臻实效。殊非我  皇上侧席求贤。励精图治之意也。臣祈  下该部。严行申饰。凡观政进士。须照拨定衙门。每日早到。立簿查核。勿令虚旷。其于各衙门一切事宜。务要悉心讨论。如在吏部则究官方黜陟之法。在户部则核会计盈缩之数。以及礼兵刑工等部。并都通大理寺等衙门。皆纪纲法度之所从出。其于有司各官。尤最为切要者。若能于此处考核详明。晓畅大义。则任之日。自不至于冒昧周章矣。

  议新进士分省学习疏雍正三年 
鄂尔泰

窃照广西布政使元展成。前请以分发进士派交各府知付学习一折。荷蒙  朱批。于督抚商酌为之。钦此。臣谨按前奉  上谕。以今科中式进士。分派各省藩臬衙门。令其学习三年。即于所派省分试用补授者。正以藩司衙门。为一省钱粮之总汇。臬司衙门。为一省刑名之总汇。但能用心学习三年。必有一长。于该进士大有裨益。即于该省分大有裨益也。兹据元展成奏称通省政事。虽出于藩司。要皆总揽其纲领。与州县官亲民者有别。且收放钱粮。事有成规。可无庸学习。再命盗案件。例由州县解府审详。到臬司衙门。已属成谳。即有供情未协。亦仍驳回府。其民间细事。非臬司逐一亲理。若令入藩臬署内学习。又与内幕相亲。亦恐滋弊。是分派各省进士。不如于知府衙门学习之为亲切等语。臣查一应事件。无非情理。守正持平。端视大吏。故宣化为藩。不止司钱谷。弼教为臬。不止司刑名。此外省枢纽之地。实观政者之准的也。若不令学习于藩臬。转令学习于知府。是犹使观水者舍江河而就沟渚。其能识源流者几何。臣愚以为分派学习。除藩臬衙门外。督抚粮盐道衙门。亦应酌派。总在省会。易于观摩。似不必分派各府。转不能时常接见。无以试验其优劣也。惟是有教斯有学。有传斯有习。非止于升堂片时。令其侍立静听。而即可望其知能。或间发一案。令其案批。或故作一问。令其裁答。或实指一事。令其条陈。或虚设一疑。令其剖断。或差令查勘。或委令督催。或闲论夷情。或详说地势。就其言动。观其才识。指示是非。改正错谬。如此三年。庶学习进士。或可半有成材。至于学习署内。恐于内幕相亲。将来滋弊。此事惟在本官。即如书吏。未尝不在署内。与内幕隔别。原不得相通。作弊不作弊。亦岂限于署内署外。各衙门二堂以外。仪门以内。但择闲房二三间。即可为学习之所。其日用薪水。应酌量资给。俾无窘迫。庶益奋兴。臣现于分发云南新进士九员内。将一等次等者派往抚藩各衙门学习。又次等二员。在臣衙门学习。仍不时传集。合考其所学。分别勤惰。以示劝诫。在各省各有不同。总期仰体 圣意。造就人材。可不必题请通饬。

  请考试正印官疏 
陈廷敬

窃谓与 国家共理此民者。外则督抚司道府州县等官。督抚司道。弹压表率以理民者也。而与民最亲者。无踰于知府知州知县者矣。臣愚谓亲民之官。其职至重。至于文移簿书期会讼狱之事。皆身自经理。不得假手胥吏。使夤缘为奸。其事又甚难也。自捐纳以来。有未经考试之人。辄授正印亲民之官者。夫古者以经术为吏治。必学古然后可以入官。今即不能尽然。而亦须略晓文义之人。委以民社之寄。臣查俊秀一项。初捐既是白身。有司曾未一试。而吏部辄与选补。则其文义通闇。何由得知。此项人若一束之高阁。则既已尝许其得官。若尽数录用。则自古未有不晓文义之人。可以为民父母者也。臣查兵部有考试武职之例。凡副将参将游击等官。单双月选补。先期考试弓箭。不合式者不准选补。下月复考。至于再四。必待其合式而后用之。武职重之如此。何况亲民之吏乎。臣又查吏部有考试招民知县之例。招民之与捐赀。事体相类。又不宜彼重而此轻也。臣愚谓知府知州知县。凡俊秀捐纳。有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