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厚不能及泉者。不必勉强外。如有平地可以凿井者。勉力开凿。或通力合作。或渐次成功。凿成一井。其水可灌田数十亩。现在凿成之井。旱年获利甚多。是其明验。有能开渠造车凿井者。地方官分别奖励。但不可加以督责。反滋纷扰。有渠之田。各按成规分灌。不得违例强夺。

一广植材木。 种树地土各有所宜。其广地利以资民用。则一也。我  皇上于劝农教稼之外。更  敕令地方有司。时劝树植。广收地利。以益民生。陕省山木丛杂之地。砍伐出卖。每难远运。似属无用。第此崇山峻岭。树木繁茂。其中如药材竹木耳蘑菇香蕈核桃栗子棕树构穰桐漆葛根之类。亦自不少。但可食用。即可卖钱。小民生长山中。田地窄狭。衣食艰难。即此便是恒产。其无木之地。全在转相学习。以广生计。延榆一带。木植艰贵。民居土。现在山麓水涯。可以种树之地最多。正可种植树木。十年之后。即可造屋。亦可卖钱。岂不善欤。

一分积社粮。 陕省社谷。乃动耗羡买贮。  世宗宪皇帝恐民间以为官物。不轻借领。曾颁  上谕为陕民分贮社谷。永远接济。现今分贮各乡。附近村民年年借还。不须远涉。不须守候。加一之息甚轻。息又生息。仍为附近村民之公物。积渐加多。可以听民多借。丰歉皆获接济。不必远赴城中。求官赈借。最为便益。但须有借有还。不可负欠。方能经久。如有离社仓甚远之村庄。许为酌分社本。就近分贮。如社谷原少。不敷分贮者。若能量力捐添。积少成多。亦许各自立社。若一时无力建仓。将附近空闲寺庙。收拾一二间。亦可贮放。有能捐社本者。官仍分别给匾奖励。多至三四百石。详请题咨。给以顶带。况各乡士民。每年常有无益之费。如赛会迎神唱戏之事。所费不少。若将多费节省买粮。化无用为有用。岂非美举。但捐输听从民便。不可少有强派迫促也。社正副公平出入实心经理者。地方官加意奖励。年久者照例请给顶带。

一劝种甘薯。 陕省高地多而水田少。民食多资杂粮。每虞岁歉。惟甘薯一种易种易生。水旱冰雹均不能伤。以充民食与米麦同功。非寻常果品可比。陕西高地沙土。最属相宜。而向来未见此种。本都院敬采 钦定授时通考所载。并访种薯诸法。刊刻分布。广行劝种。夫事每难于图始。易于观成。苟能觅得此种。如法栽植。一经发生。转相传习。到处延蔓。人人争种。以佐民食。讵不美欤。特用刷印二千张。饬发该司。可酌量分发通省府厅州县。并佐杂等官。及士民人等。其中必有留心利济。觅种试栽。以为民倡者。是亦尽地利以广资生之端也。

一禁止丧戏。 丧中宴饮。已属非礼。而陕省丧葬奢侈。更有丧中演戏之事。或亲友送戏。或本家自演。名为敬死。其实忘亲。哀戚之时。恒舞酣歌。男女聚观。悖理伤化。莫此为甚。从前屡经禁止。至今恶习未除。风化攸系。未便因循。嗣后应先从绅士为始。遇有丧事。禁止演戏。违者无论乡保地邻。许其首告。并令教官严切训诫。不时稽查。倘有违犯。即为详究。然后及于齐民。一体禁止。

  养民四政 
黄六鸿

一曰兴水利。南北地势。有高卑之不同。故水旱有蓄泄之或异。南方地低洼。多湖荡陂池。北方地仰亢。多平原矌野。卑洼者利于疏泄。仰亢者利于潴蓄。此其大较也。然而南方亦有山田陇地。未尝不畏旱。北方亦有滨河近淀。未尝不畏水。夫农民往往坐视其为旱为水。而不知救。何哉。贫富之力有不齐。愚庸之智有不逮。而遂因循苟且。付之无可如何也。有司诚能爱民。视四境之土田。如己之庄产。四境之农夫。如己之佣佃。于农功既毕之后。单骑裹粮。亲为相其地势。谕以虽勉一时之劳。终享百世之利。其卑洼者。为之筑堤堰。建斗门。旱则闭而蓄之。涝则启而泄之。其仰亢者。为之引河渠。通沟洫。旱则灌溉有资。涝则流行无碍。则南北之地势。均可无虞矣。若夫山垄之田。于下流筑大坝。寸寸而壅之。引以牵车。使不伤于大旱。河淀之田。于四隅长圩。层层而遏之。疏以涵洞。使不伤于大水。是依山傍水之地。又可无忧矣。夫如是宁有地力之弗尽。而天时之足患哉。迩来牧宰。处冲衢。指为应接无时。值凋疲。又云催科孔迫。独不思与宾朋奕棋饮酒。呼鹰犬纵猎从禽。非公余之暇日乎。倘舍此自适之娱。转而念民事之急。则农功有赖。岂不为贤父母哉。

二曰垦荒田。盖荒田有老荒。又有新荒。老荒乃兵燹之后。人亡地弃。久成榛莽。新荒乃偶值岁凶。人民流散。渐致抛废。有司宜亲为相度。老荒之内。尚有可耕者。其原主若有子孙亲友情愿领种者。准其开垦。照五年之例承粮。若无子孙。听人具呈领种。批准给票令垦。其新荒或原主流寓他处。安土重迁。宜出示晓谕。招徕复业。如示后一年不归。即为无主。听人具呈领种。亦照三年之例起科。成熟之后。原主不得争竞。乡农之家。每虑耕种无人。未遑多及。更宜戒游手而饬惰农。凡子弟年十六以上。即属成丁。不能读书。即当力穑。岂可任其优游以自佚乎。农之务耕。如士之务学。士惜寸阴。则业必加进。农惜寸阴。则地必加辟。所以古之妇工。月三十日而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