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熟之寔也。兹二弊者。缘有司但求地利。罔惜贻害。大吏惟知虑始。不暇图终。是以仁民之政。反启累民之阶。其有关于国计民生非细故也。我  皇上政之始。首念民依。殷殷以天下之安为己安。则必以百姓之足为君足。臣请 敕下直省督抚。凡经报过开垦地亩。无论已未升科。俱令州县官按册踏勘。内有向系还粮熟田。混报开垦者。即行举首除额。免其处分。如寔系新垦之田。取具州县官印结存案。少有造。一经发觉。从重治罪。则以熟作荒之弊可免矣。至新垦田应行升科之日。督抚再遴委贤员往勘。果系田禾成熟。可以持久者。始与升科。如其硗确瘠薄。难望有秋。即与开除免赋。倘因报垦在先。必于起赋。以贻民累。察出后。正其欺罔之罪。则以荒作熟之弊亦免矣。如此。开垦之虚寔既辨。田亩之荒熟难欺。新壤先畴。均沐  皇仁于奕世。安民足民之善政。莫先于此也。

  请开广信封禁山并玉山铅矿疏乾隆九年 
江西巡抚陈宏谋

窃惟盛世滋生户口日繁。小民衣食之源。所宜急讲。我  皇上宵旰勤求。孜孜罔懈。  特颁谕旨。广山泽之利。饬令因地制宜。及时经理。无非为民筹日用饮食之事。臣仰体  德音。凡有地利可以养民者。悉心体访。设法兴举。不敢畏难苟安。坐失地利。江西一省。惟广信一府。闲旷之山地最多。而穷民无业者亦多。所有地利可开二事。敬为我  皇上陈之。一广信府有铜塘山。坐落上饶广丰二县。周遭数百里。自明正统间。有奸匪盘踞。贼平之后。遂将此山尽行封禁。因名曰封禁山。自此耕凿刍牧之地。尽为鼯鼪麋鹿之场矣。臣到江西采访舆论。咸以此山。尤宜开禁。以惠穷民。上年三月。臣檄行广南饶九道带同广信府知府知县等。入山细加亲勘。知封禁之内。莫木蒙密。路径崎岖。山深广阔。涧水萦纡。内中有田地邱段尚存者。尽可为田。其余亦可种靛栽麻。并植蔬果。虽无杉楠佳木。而杂树竹木。极其繁茂。山水沟顺流而出。皆可运至大河。今久经封闭。民生有用之物。置之无用。已觉可惜。且查从前封禁之地。原属广阔。我 朝承平日久。附近居民。渐于四围垦植。以资生计。今树艺已蕃。渐成村落。现在所立界牌封禁者。较诸从前已窄。非复旧时广阔。夫四围既可开辟。中间亦可垦治。若得弛其封禁。听民认界开采。始则采伐竹木。竹木既尽。其地即可种植。有水可以成田。无水可以成地。十年之后。渐成沃壤。然后升科。此外艺麻种靛栽植蔬果之类。均可获利资生。目下招垦。须择本地良民。取具甘结。其外来奸匪。不许混入。且江西民风勤俭。人多地窄。得业最难。山溪岭侧。尺寸必争。今将数百里之地。听民为业。人孰不踊跃争夺。养活穷民。不知凡几。至其如何约束。使人不敢争占。何如稽查。使奸匪无由托足。皆可熟筹经理。现在各隘口。原有官兵汛防。将来事有成效。人渐广。然后相其形势。移官添汛。以资弹压。庶几事不繁而民不扰。亦无藏匿奸匪之患。且蒙茸盘踞之气。俾之开通得耀于光明。亦升平之盛事也。臣查从前奏请开禁者。率以开垦穵铜。采木充公为言。及查无铜矿可开。无杉楠大木可取。又以此山界在浙闽二省。可藏奸匪。故其议皆格而不行耳。臣愚以为此山若为开矿取木充公。则滋扰无益。可以不开。若听民为业资生。则开之实为有益也。至于此山离浙尚远。只有南界接连闽省。均系悬崖壁立。攀藤附葛。亦不能入。必取道江西。并无浙闽通路之处。如无本省藏匿奸匪。此等深山大壑。各省皆有。际此昌期。边远苗疆。在在开辟。此一隅腹内之地。永远封禁。弃为废壤。未免因噎而废食矣。凡此皆从前封禁之由。臣已一一筹及者也。

一广信府玉山县之广平山。产有铅矿。居民屡请开采。臣行饬广信知府带同玉山知县前住查勘。广平山离城一百四十里。与上饶德兴二县交界。相离二县。均在一百数十里之外。山之前后左右。凡二三十里。并无村庄坟墓。亦无妨碍之处。督令工匠。先后开穵五硐。俱有矿砂。面加煎试。银铅夹杂。实有成效。若准其开采。所得矿砂。无论银铅。照二八抽课。余者听民自相运售。慎选本地殷实良民为峒头。招募本地民夫开采。以本地之民开本地之厂。不虑其来历不明。江西本产米之乡。今以本地之人食本地之米。可无米贵之患。又不动支工本。听民出资开采。有利而来。无利而去。亦无易聚难散之患。云贵各省矿厂甚多。历无厂徒生事之处。近者广东亦复开厂。而各省矿厂。大半皆江西之人。今本省开厂。更无滋事之虑也。以天地自然之利。为民生衣食之资。所养穷民不少矣。

  请仍封禁铜塘山疏广丰县志 
胡宝瑔

臣窃查勘广信封禁山。由广郡之上饶。至广丰县入山。复转至上饶县所辖境内。将山势隘口。土色树木。及旧设汛地。细加看详审度。查此山原名铜塘山。周围约三百里。与闽浙连界。而入山之径。俱在江右地方。上饶县设三汛。曰源口曰高洲曰船坑。广丰县设三汛。曰横山殿曰下雾岭曰小峰。由各汛而入。行二三四十余里不等。抵极峻之隘口。为原立各禁碑地方。约计禁内不过百里。由禁界入山。皆系重峦迭嶂。绝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