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引为词。地方官课税为重。不得不为禁止。盐贩怀怨于商。遂有打盐店之事。又虑巡丁捕拏。因之结伙成而行。是贩子日聚日多。肆无忌惮。实商人激之使然也。商人如果照原引定地配盐。则禁私尚为有词。今商人未免挟私。而专欲禁贩。是以燕伐燕矣。所患者盐贩为商人逼迫。既已结伙而行。时存格之心。若再加之严法。结怨愈深。势必拒捕酿成事端。各州县皆有贩子。其中无赖恶少不少。或竟激而蜂起。必先扰害地方。商人弃资本有限。而百姓之受害其大。其关于边防者非浅鲜也。

大利所在。害常伏焉。陜西南山。利在木铁各厂。患在停工歇业。十八年岐郿之厢匪。其显征也。然木铁厂之众。通计不过数万而已。非如川中盐厂。匠作转运各色之人。至不可纪计也。海滨煎盐。取薪草荡。蜀井开近山林。有煤有火出自井。其煎熬视海盐为易。潞盐风过而扫。蒙盐水中自捞。其成盐亦易。而西北陆运以肩挑。以骡驼。行数百里千余里。而费不赀。川盐则处处运以舟。淮盐亦以舟运。而泝流而上。不如川运顺流而下之便当。工本运脚。既较省于海盐。故其价常贱。而消售其易。消售既易。业盐之人愈繁。川中沃饶。为各省流徙之所聚。其它陆路来者无论已。即大江拉把手。每岁逗川中者。不下十余万人。岁增一岁。人众不可纪计。岂山中垦荒。平畴佣工。所能存活。幸井亦岁盛一岁。所用匠作转运人夫。实繁有徒。转徙逗之众。得食其力。不至流而为匪。故川中近年边腹地之安靖。得力于盐井之盛为多也。但私贩既干例禁。赚销尤功令所严。将来消盐之地隘。盐积于无用。则井渐次歇业。而此藉盐营生。不可纪计之人。将何所安措。井盛则私贩之患生。井[](宠)衰而歇业之患大。是他省之为引课计者。专在盐利。川省之为商贩虑者。尤在边防。通筹合计。俾利存而害不生。殊非易易矣。

  粤东盐政议 
彭釪

语曰法立弊生。无不弊者法也。患乎承法者矜革弊之名。而无益于法。尤患于救法者贻法外之弊。而徒有其名。盐弊之甚也。莫粤若。请先言其弊。次言革弊。而后析言久而无弊之议可乎。顷者场埠诸利。皆强有力者擅而专之。近虽檄召里排承贩。嗟乎。安得有真里排承之哉。即更改埠商。亦不过为鹾盐开利孔耳。重赀营埠。昂直求偿。私贩安得不多。盐饷安得不缺。所谓矜革弊之名而无益于法者此也。粤盐岁饷二十六万有奇。今缺且半。则病在饷。往时盐直。曾不及今之十一。今法日苛。直日昂。则病在民。折海之后。地少则盐田日少。田少则丁又少。而食盐者不加少也。强有力者持之。而皆借粤贾为名。则病在水客。粤引盐行于府若州者。三十有三。潮贾由三河。东扺闽汀。广商自南雄。北连赣吉。一自梧桂西洎衡永。而转运于北。一自乐昌北至宜郴。一自连州白牛桥北。径临武而迤延于西。今行引盐贾。率皆营棍奸人。则病在商。所谓贻法外之弊而徒有其名者此也。大弊一至于此。而欲使饷不必歉而顿增。直不必昂而顿减。水客商人不必困而顿舒。则惟是督抚大吏。严着为令。不复瞻徇。凡盐商盐贾。敢有杂营弁子弟亲戚。诈称同伙以滋盐者。死无赦。度几牢弊永革。鹾政肃清。裕国便民。莫大于此。至于久而无弊。则盐埠之疆界宜弛也。盐商之名目宜去也。每岁埠有定数。每埠饷有定额。故商人得以操独市之利。任意低昂。而民间因以食重价之盐。莫从告诉。徒苦于民。无益于国。若使各县埠饷。计日起科。在每丁不过岁输豪米。而商自不困。饷自不亏。价自不腾。盐自不滞。县令考成。盐饷与秋粮。一视同重。行之于粤。固可永永无弊者也。至于出岭之盐。则仍照常告引。盐有定额。商无定名。视今日之输于公帑者一。而中饱于吏之手者百。则大相径庭矣。抑更有不可不讲者。隆万以来。西省专衡永之利。而禁韶盐不输平石。连盐不输白牛。东人饷亏。楚人艰食。此万万宜通者也。潮盐入汀。地邻赣吉。于是潮人觊江右之利。而与雄商争衡于岭北。夫汀盐行则南盐阻。南盐阻则税盐亏。此万万宜塞者也。是或一得之见也。

  陈粤省盐法疏雍正元年 
广东总督杨琳

奉  上谕盐务归地方官办理。不用商人销运。可行与否。着该督抚商酌具奏。钦此。臣等公同细加商议。查广东盐法。除琼州一府。遍地产盐。向系就丁征课。不设引目外。其余各府产盐地方。所产之盐。则系于广东广西二省。江西之南赣二府。福建之汀州一府。湖南之嘉桂八州县。共计一百六十余处营销。每年课饷。共征银五十万两零。向来设商行盐。有场商埠商之分。场商养收盐。卖于埠商。埠商纳课买盐。营销各地。前因场商无力养。不能收盐。埠商无盐可运。不能完饷。以致积欠九十一万余两。自五十六年。御史常保题请发帑收盐。臣杨琳议请捆征旧欠。近年课饷未缺。旧欠亦渐次带完矣。再查福建新定盐法。将盐院衙门各官。及商人。尽行裁革。盐课均摊各场。交与州县官照数收纳。平买平卖。殊觉简捷。但广东与福建相较。地方远近。课饷多寡。大相悬殊。福建除台湾一府外。其行盐止七府一州。地方原属无几。且于盐场相隔不远。课饷仅止九万余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