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未暇也。其娶以雍正三年冬十有一月望后一日。推其心。盖谓三年中不宜有空月也。问焉而不自襮。不以人之所不能者愧人。又其厚也。   先帝始崩。守官者各次其守。余次于佛舍。将归。语二三君子曰。在礼。公等居倚庐。宜再期。今旬未三终。归至家。止于外。不入室焉其可也。闻者皆变色易容。盖俗之偷。以礼为徒观众人之耳目也久矣。古之人事君犹事父也。谓制以义而不敢违。是薄于德于礼虚者也。若用方者其明于礼意乎。传其事与言。俾事君者有省焉。

  释言 
蓝千秋

余编修以乾隆元年夏。丁母忧归。三年春。未祥。而复有父之丧。是年冬。 皇太子薨。编修之在职也。侍讲读于 东宫。至是闻变。以四年春正月抵京师。哭 皇太子于园寝。  上有旨侍皇子。既而以其父未葬。仍命回籍终丧。将行。编修谂余曰。栋之来。有议其不当来者。今求归得请。又有议其固执以要名者。先生其谓我何。秋应之日。礼以义起。顺于人情。有权有节。变而通之与时宜之之谓礼。夫礼岂一端而已。或主于恩。或主于义。贵贵尊尊。义之大者也。昔曾子问于夫子曰。三年之丧吊乎。子曰。三年之丧。练不立。不旅行。礼以饰情。三年之丧而吊哭。不亦虚乎。及子张死。曾子有母之丧。齐衰而往哭之。或曰齐衰不以吊。曾子曰。我吊也与哉。夫子张友也。曾子以其服哭之。而况于 皇太子乎。曾子而非礼也。则吾弗知。曾子而无非礼也。则以其服哭 皇太子。子游所谓亡于礼者之礼也。又何议焉。因书之以释编修之惑。

  丁忧交代日知录 
顾炎武

昔时见有司丁父母忧。闻讣奔丧。不出半月。近议必令交代。方许离任。至有欠库未补。服阕犹不得归者。是则钱粮为重。伦纪为轻。既乖宰物之方。复失使臣之礼。其弊之由。始于刻削太过。盖昔者钱粮掌于县丞。案牍掌于主簿。税课掌于大使。余家有嘉靖年买地文契皆用税课司印万历后用县印为令者。稽其要而无所与焉。又皆俸足以赡其用。而不取之库藏。故闻讣遄行。无所滞。而亦不见有那移侵欠之事。今则州县之中。锥刀之末。上尽取之。而大吏之诛求。尤苦不给。库藏罄乏。报以虚文。至于近年。天下无完库矣。即责令交代。亦不过应之以虚文。徒滋不孝之官。而无益于国计盈虚之数也。呜呼。君人者亦知养廉为致孝之源乎。

史言梁高祖丁文皇帝高祖父丹阳尹顺之忧。时为齐随王镇西咨议参军。在荆镇。髣奉问。便投剑星驰。不复寝食。倍道前行。愤风惊浪。不暂停止。及居帝位。立七庙。月中再过。每至展拜。常涕泗滂沱。哀动左右。然则明王孝治天下。而不遗小国之臣。必有使之各尽其情者矣。

洪武八年。诏百官闻父母丧者。不待报。许即去官。时北平按察司佥事吕本。言近制士大夫出仕在外。闻父母之丧。必待移文原籍审核。俟其还报。然后奔丧。臣窃以为中外官吏。去乡一二千里。或且万里。及其文移往复。近者弥月。远者半年。使为人子者。衔哀待报。比还家。则殡葬已毕。岂惟莫父母形体。虽棺柩亦有不及见者。揆之子情。深可怜悯。臣请自今官吏。若遇亲丧。许令其家属陈于官。移文任所。令其奔讣。然后核实。庶人子得尽送终之礼。而朝廷孝理之道彰矣。上然之。故有是命。

  期功丧去官日知录 
顾炎武

古人于期功之丧。皆弃官持服。通典。安帝初。长吏多避事弃官。乃令自非父母服。不得去职。考之于书。如韦义以兄顺丧去官。杨仁以兄丧去官。谯元以弟服去官。戴封以伯父丧去官。马融遭兄子丧。自劾归。陈寔以期丧去官。贾逵以祖父丧去官。又风俗通云。范滂父字叔姬。博士征。以兄忧不行。刘衡碑云。为勃海王郎中令。以兄琅邪相忧。即日轻举。圉令赵君碑云。司徒杨公辟。以兄忧不至。则兄丧亦谓之忧也。曹全碑云。迁右扶风槐里令。遭同产弟忧弃官。则弟丧亦谓之忧也。度尚碑云。除上虞长。以从父忧去官。杨着碑云。迁高阳令。遭从兄沛相忧。笃义忘宠。然轻举。则从父从兄丧亦谓之忧也。陈重传云。举尤异。当迁为会稽太守。遭姊忧去官。则姊丧亦谓之忧也。古人凡丧皆谓之忧其父母丧则谓之丁大忧见北史李彪传王纯碑云。拜郎。失妹宁归。遂释印绂。晋陶渊明作归去来兮辞。自序曰。寻程氏妹丧于武林。情在骏奔。自免去职。则已嫁之妹。犹去官以奔其丧也。晋嵇绍传。拜徐州刺史。以长子丧去职。则子之丧亦可以去官也。后汉末。时人多不行妻服。荀爽引据大义。正之经典。虽不悉变。亦颇有改者。晋泰始中。杨旌有伯母服未除。而应孝廉举博士。韩光议以宜贬。又言天水太守王孔硕。举杨少仲为孝廉。有期之丧而行。甚致清议。而潘岳悼亡诗曰。亹亹期月周。戚戚弥相愍。又曰。投心遵朝命。挥涕强就车。是则期丧既周。然后就官之征。今代之人。躁于得官。轻于持服。令晋人见之。犹当耻与为伍。况三代圣贤之列乎。

晋书傅咸传。惠帝时。司隶荀恺。从兄丧。自表赴哀。诏听之而未下。恺乃造太傅杨骏。咸奏曰。死丧之戚。兄弟孔怀。同堂亡陨。方在信宿。圣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