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关中河北之固。而可以独存。此其大势也。其或以洛阳定关中。则必与关中争崤函之险。春秋晋败秦师于崤。崤属晋也。汉赤眉自三辅引而东。冯异大破赤眉于崤底。崤属汉也。

洛阳西有崤险。再西而守函谷之险。则关中失其险矣。唐李光弼不守洛阳而守河阳。河阳洛阳北关也。守河阳以制河北。而河北失其险矣。善守险者。制人而不制于人。是又方舆纪要所未及者也。大约洛阳之险。可用以进取。而不可守以待敝。可以制一面之骚动。而不可以支四方之攻围。或守之而不足以当天下之争。而争之即以制天下之命。毋谓四面受敌。遂与四面平衍者并称。而置洛阳险要于不讲也。

  汴城建置说豫乘识小录 
朱云锦

汴城。唐以前无考。可考者。唐德宗二年。节度使李勉创建。无里数。周世宗显德三年。增筑东京开封府外城。周四十八里二百步零。宋太祖建隆三年。广皇城东北隅。真宗仁宗重修。神宗更增修外城。徽宗政和六年。改修京畿外城。周回五十里一百六十五步。明洪武元年。重筑河南省开封府城。周围二十里。一百九十步。入 国朝。屡修无增广。外城久废。宋说部有谓周世宗修城。令艺祖走马。尽力所至而筑焉。今按周世宗所筑外城。周四十余里。非马力所能及。度是内城也。周外城韩通王朴所经度。艺祖初大其城址。曲而宛。如蚓曲焉。耆老相传赵中令鸠工奏图。初取方直。四面皆有门。坊市经纬其间。井井绳列。艺祖览而怒。自以笔涂之。命以幅纸作大圈。纡诎纵斜。旁注曰。依此修筑。故城即当时遗迹。时人罔测。多病其不美于观。至神宗熙宁时。屡欲改作。卒不敢更。惟增陴而已。及政和间。蔡京擅国。亟奏广其规。以供宫室苑囿之奉。命宫侍董其役。凡周旋数十里。一撤而方之如矩。墉堞楼橹。虽甚藻饰。而荡然无曩时之坚朴矣。靖康之变。敌人下令。植四隅。随方而击之。城既引直。一所望。一壁皆不可立。竟以此失守。艺祖沈几远睹。至是始。又按东京梦华录云。东都外城方四十余里。城壕曰护龙河。十余丈。壕之内外皆植杨柳。粉墙朱户。禁人往来。又新城每百步。设马面战棚。密置女墙。旦暮修整。望之耸然。城里牙道。各植榆柳成阴。每二百步。置一防库。贮守御之器。有广固兵士二十指挥。每日修造泥饰。专有京城所提总其事。噫。以守险之具。而为观美之资。其受侮强敌也宜哉。宋时以四水入城。各设上下水门。门制跨河以铁裹窗。遇夜如闸垂下水面。两岸各有门通人行。如今瓜州水门然自金迄元。外城毁。内城存。明洪武所修为宋内城旧址。明季屡经河患。淤沙泥甚深。居民有掘土丈余。露屋脊者。陵谷变迁。向入城四水。今惟贾鲁河分汴之一派。遶省南趋。而城内无一之流矣。

  洛阳险要说豫乘识小录 
朱云锦

考古称崤函之险。按郦道元水经注。曰。崤有盘崤。石崤。千崤之名。故曰三崤。元和郡县志曰。自东崤至西崤三十五里。东崤长数里。峻阜绝。车不得方轨。西崤纯是石十二里。险不异东崤。此二崤皆在秦关之东。汉关之西。舆地纪要曰。二崤山连入硖石界。自古险要之志。杨升庵地名考曰。俗名石崤土崤。其后转为石壕土壕。杜子美有石壕吏诗。今渑池犹有土壕镇。又有崤底关。在永宁县西北。即崤谷之底也。一曰崤。函谷关有秦汉之别。秦关在今灵宝县。汉武帝元鼎三年。作函谷关于新安在新安县城北二里临水时楼船将军杨仆。数有大功。为关外民。上书乞徙东关。以家财给其用度。帝意亦好广。于是徙关于新安。去宏农今灵宝三百里。按关名谓置关谷口。故曰函谷。故关恰据谷首。谷仅通车径。逶施数十里。故曰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若汉所移建之处。虽亦踞冈阜。而傍无障塞。不惟六国无所用其仰攻。即田文潜度。奚待鸡鸣之客哉。又有古轘辕关。长十二。曲道将去复还。故曰轘辕。在偃师县西南三十里。左少室。右太室。自古为控守地。河阳在孟津有三城。一在河北岸。一在河南岸。一在中潬中潬者如今河中洪之涨滩中潬随水长落而不没故可城今亦陷于水云三城互援。如指臂然。唐史思明陷汴郑。将进逼洛。李光弼退守河阳。贼虽据洛。而惮光弼袭击。南不出百里。西不越畿内。陕州得修戎备。关中藉以无虞。光弼守河阳之力也。今城虽湮。而北孟县。南孟津。均称控制要地。又汉灵帝时置八关都尉。皆环洛阳近畿。函谷在新安广成在新城伊阙在洛阳南大谷今洛阳水泉口轘辕今岭口旋门在成西南十余里与巩接界小平津旧属孟津今入巩孟津。详志其地。以备读史者之参稽焉。

  论湖广 
顾祖禹

湖广之形胜。在武昌乎。在襄阳乎。抑在荆州乎。曰以天下言之。则重在襄阳。以东南言之。则重在武昌。以湖广言之。则重在荆州。客曰。予闻之。武昌水要也。荆州路要也。襄阳险要也。三郡之于楚。如鼎足然。殆未容以优劣视欤。余曰不然。襄阳则非武昌荆州比也。吴人之夏口。不能敌晋之襄阳。齐人之郢州。不能敌萧衍之襄阳。宋人之鄂州。不能敌蒙古之襄阳矣。昔人亦言荆州不足以制襄阳。而襄阳不难于并江陵也。三国争荆州。吴人不能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