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矢死,太祖谓基曰:“我不当有安丰之行,使友谅乘我之出,京城空虚,顺流而下,捣我建康,我进无所成,退无所归。友谅不攻建康而围南昌,此计之下者,不亡何待!”乃知天命有所归也,遂班师。(《国初事迹》)
友谅有权术,兵强一时,及弑主称帝,群下多不服而叛,遂至灭亡。死时年四十四,自称帝至死,仅四年。友谅之初起也,其父甚恐,曰:“汝一捕鱼儿,欲图大事,吾不愿也。何不守汝故业?”友谅曰:“昔有术者观先世葬地,谓我后当富贵,今正其时。”及稍贵,遣人迎其父,父曰:“汝不听吾言而起事至此,吾惧不能免。”至是果败。(《太祖实录 陈友谅本传》)
甲子,大明遣兵追陈理于武昌。
九月丁卯,太祖发湖口,还建康。壬午,太祖命李善长、邓愈留守建康,复率诸将亲征陈理于武昌。
十月壬寅,上兵至武昌。
十二月丙申,太祖发武昌还建康。
上率马步舟师,水陆并进,命遇春等分兵立栅,围武昌。又于江中联舟为长寨,以绝其出入之路,分兵徇汉阳、德安诸郡。上还建康,命遇春总督诸将守营栅,谕之曰:“彼犹孤独处牢中,欲出无由,若来冲突,慎勿与战,久当自下也。”(《太祖实录》)
是年十月,湖广伪姚平章、张知院阴遣人言于扩廓帖木儿,设计擒杀伪汉主陈理及伪夏主明玉珍,不果。(《元史》)
至正二十四年甲辰(德寿元年)正月丙寅,大明李善长、徐达等奉太祖为吴王。
二月乙未,太祖以诸将围武昌久不下,复亲往视师。
先是,张定边潜遣卒夜由观音阁缒城走岳州,告其丞相张必先使入援。必先去城二十里,军于洪山。上命常遇春率精锐五千,乘其众未集,击之,遂擒必先。必先骁勇善战,人呼为泼张,城中倚以为重。乃缚至城下示之,必先亦呼定边曰:“吾已至此矣,兄宜自图。”定边气索不能言。武昌城东南有高冠山,下瞰城中,傅友德一鼓夺之,城中益丧气。后数日,上乃遣友谅旧臣罗复仁入城谕降,复仁至城下号哭,理招之入,复仁相持痛哭,乃谕以上意,理与定边遂请降。(《太祖实录》)
台兵攻围武昌,一年不拔,泼张以潭、岳兵赴援,兵败见执,遂俱降。(《草木予》)
二月,友谅将知院泼张领精兵数千援湖广。上命达率兵数千败之,俘军一千余人。每四人共用麻编头发木桩钉于鹦鹉州上。是夜雨雪,迨晓,死者过半,宥泼张而羁之。洪武三年,邓愈克河州,班师,至渭源,泼张参政心怀叵测,上遣人赍密旨于愈,即时斩之。(愈本《纪事录》)
癸丑,陈理衔璧肉袒,率其太尉张定边等出降。
理至军门,俯伏战栗,不敢仰视。上见其幼弱,起挈其手,曰:“吾不尔罪,勿惧也。”命宦者入其宫传命,慰谕友谅父母。凡府库储蓄,令理悉自取之。遣其文武官僚以次出城,妻子资装,皆俾自随。友谅兄友才亦降。友才所谓二王者也,友谅命与左丞王忠信守潭州,遣忠信来援武昌,战败而降。上授忠信参政,仍守潭州。友才闻其降而复来,率兵拒于益阳之高山,忠信巽词开谕之,于是友才亦降。与其子大俱送建康。(《太祖实录》)
以陈理祖父及所生母并伯、叔、后、妃、嫔、宦载赴应天府。纳友谅次姬为妃。命左丞周德兴守其城。(俞本《纪事录》)
太祖至建康。丙寅,封陈理为归德侯,下令谕告中外。
封友谅父普才承恩侯,理归德侯,友谅弟友富归仁伯,友直怀恩伯,弟友仁追封康山王,命有司塑像岁祀焉。后普才削除,理徙高丽。(《平汉录》)
徙归德侯陈理于高丽。
洪武五年正月,归德侯陈理、归义侯明升,居常郁郁不乐,颇出怨言。上闻之,曰:“此童儿辈,言语小过,但恐为小人瞽惑,不能全始终,宜处之远方,则衅隙无自生,可始终全保矣。”于是,徙之高丽,遣元枢密使延安答理护送而往,仍赐高丽国王纱罗文绮四十八匹,俾善待之。(《太祖实录》)
高岱论曰:友谅之勇略,虽或未及项羽,而犭票性狡悍,出没飘忽,大困而不馁,屡踬而复振。观其龙江败归,还袭安庆;九江之失,疾奔武昌。及徐达召还,不旋踵而有江州之入。是皆败衄之后,旬日之间,而能陷城摧敌,其能开拓封疆,奄有荆、楚,亦一时之雄也。惜其昧强弱之势,失先后之著,据形胜之地,不能进取襄、邓,以窥中原;昧观衅之法,漫焉轻涉龙江,已取覆败。及我方有安丰之后,金陵空虚,则又老师洪都而不为扼捣之计。用兵之道,当如是乎?岂可尽委天命耶!然我圣祖之所以得专力于友谅者,则以士诚之乏远图耳。鄱阳之战,亟命徐达归守,友谅既殂,不肯直捣武昌,而还师再举,皆恐东吴之乘其后也。区区戎简辈,一老书生,焉足以知圣算哉!
●卷五
○夏明玉珍
玉珍,姓明氏,随州人。至正二十二年,自称皇帝,国号大夏,改元天统,在位五年,丙午二月卒,寿三十六。子升立,改元开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