谓余曰:“福箴庭(锟大学士)岂有此理,昨日在朝房,竟骂人曰麻烦(麻烦即累赘之意,京城土语)。似此伧夫口吻,如何做得中堂。”余闻之悚然。盖当时朝纲整肃,京官体制固一毫不苟也。又尝讥恩中堂(承)曰:“汝看恩中堂,凡事都说是照例。他做中堂,本是照例;即其面目,亦是照例。”盖嘲其方面,田田庸庸,得厚福也。细思之,不觉失笑。

  满员以笔帖式为正途,其由科甲出身者甚少。部院堂官,不尽皆科甲人员,其中人才之杰出,亦有可指者,前所云荣文忠即其一也。又有吏部广少彭尚书(寿)事理通达,风裁峻整。其兼任内务府大臣也,每见其入宫门时,群阉严惮,不敢正视。在部时,与余亦甚相得,惜相处不久,旋薨于位。及今思之,尚有余慕也。

  溥倬云(兴)为主事时,与余同部且同差时多。后升尚书,以病免。余简建昌同时,户部郎中有(泰)亦放陕西知府,其兄玉岑尚书(良)告人曰:“近日放两知府,舆论皆为朝廷贺得人。”又为之说曰:“官阶道尊而府卑。然朝廷实重府而轻道,谓府独当一面,可办事也。”此说虽非杜撰,宝师曾与余言之,其实亦慰藉语耳。后礼部应诏,保荐人才两人,余与焉,领衔者即尚书也。

  端午桥官工部时,与余多同事工程。后由霸昌道,不十年游历封疆。丙午夏,余到京,相见于庆邸,初几不相识,后乃告余曰:“隔别多年,君竟留须矣(余四十二岁到建昌,路人谓太守为年轻,特于接印之日留须)。当时君记名,我尚未记名。君记之否?”盖自夸其已为总督也。旋渠改督两江,余简放苏州,竟成属吏矣。然总督驻扎江宁,而苏州则在苏抚范围之内,尚少直接关系。故渠在任,有盛行赂贿之名,而余则一毛不拔,虽未邀其青眼,却未曾稍有龃龉也。渠少颇不羁,自为满人,偏诋满人为不肖。鉴赏金石,颇负时名。惟其热中太甚,倒行逆施,知进而不知退。自调直督罢斥后,仍求四川一差,以为再起之计,致遭惨杀,死事不无可悯。然平心而论,不得谓非自取也。

  同部升吉甫主事(允),汉军旗人,由举人出身,分吏部候补,而无甚出色。中法战争之前,有一日,递一条陈,请代奏。时万文敏公(青藜)任尚书,接其摺子。适余与戴艺甫(锡钧,后简放大名府)同往启事,文敏乃谓余二人曰:“此系公事,可以公言。”余看其摺子,意谓洋人太横,今宜仿乡试放主考之例,预定一日期,各省各派一大臣,计算程途,同日到省,将该省洋人同时杀尽,不得走漏风声,致令逃逸。定例司员代递封奏,应守秘密。文敏喜诙谐,而竟以公事公言告余两人,亦示调侃之意。升、戴与余同事,日日见面,本皆相好。下堂时,戴诘之曰:“汝知洋人尚有国否?汝杀其人,能杀其国否?”二人舌剑唇枪,互相争辩。余以他词乱之始止。余出京后,升竟入译署作章京,后又出洋保候补道,不知如何升转,由陕藩氵存擢甘督。庚子西狩之役,升在陕西迎驾。太监沿途骚扰,渠力裁抑之,铮铮有声。嗣又弹劾权贵,不稍假借,实为满员之得未曾有者。余出京后,即与之断绝往来。今忽录其少年轶事,非扬其短也;士隔三日,刮目相待,亦深佩其进德之猛欤。

  余戊寅到京,其时外交事尚简。京师设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省文则曰总理衙门,文言曰译署。堂官则名为大臣,司官则照军机例,名曰章京,由阁部人员考充之。光绪季年,厉行新政,遂改其衙门为外交部,且冠诸部之上。司官始由阁部兼差者,后改为专官;始之选用科甲人员考充者,后则非出洋之留学生不得与焉。

  叔岳辞叔耘副宪(福成)出使外洋,甚著声望,当时之熟悉洋务者,无出其右。余欲从而学焉,渠曰:“洋务究属偏才,政治家宜求其全者,何必见异思迁?且此事非二十年经验不办,非仅懂西文、娴西语,遂可称职也。”余虽韪其言,然旷观时势,于外交事,仍时常留心。当中法未战之前,陈老正在提倡清流,于洋务极意研究,曾借译署历年档案,而属余分手抄之。余遂得习知故事,见咸同年间,外国所来照会,肆意谩骂,毫无平等地位,与近日之来往文字,迥不相同。自因圆明园被毁,城下乞盟,为彼族所蔑视。迨后交际稍娴,外貌遂渐改焉。当时之讲求外事者,皆曰办洋务,后则改为办新政,今则直言外交矣。

  庆王之入总理衙门也,宝师叹曰:“贝勒只是一布伊邦(满语,译为内务府大臣)材料耳,如何能办外交?”盖庆王名奕,本系贝勒,后加郡王衔。晋封亲王,久长译署。拳乱后,荣文忠因病出缺,庆王遂秉国柄,直至摄政王出而始失权。回思吾师当日之言,益信国祚与人才,不得谓无关系也。

  鸦片起衅,香港被占。以后外交迭次挫折,不必言矣。洎天津大闹教案,正值普法交战时代,曾文正不知外情,迁就结案。当时外人行险徼幸,中国竟为所愚,亦不可谓非外交之暗也。中俄立约,崇厚违训越权,几成大错。曾︱刚公使(纪泽)竟能以口舌之力,毅然改约,朝野称庆,此为外交转机之一端。中法一役,法侵越南,中国起而救之。无如器械不精,将才缺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