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德,后复竭。雍熙二年复出,金末复竭。元至正十七年复出,其后仍竭。明弘治十五年九月甲子,雷风又作,山泽震裂,泉乃复出。
  
  温泉:
  泉贵甘冽,至于温,异矣。又并泉也,一温一冷,犹是泉也。倏温倏冷,不异之异乎?《博物志》:「凡水源有硫黄,其泉则温。或云神人所暖,主疗人疾。」后周王褒《温泉铭》云:「白矾上彻,丹砂下流,乃知温泉,必白矾、丹砂、硫黄三物为之根,乃蒸为暖流耳。」明广陵御史桑乔曰:「雷火所灼,其气亦硫,岂以云雷之中而亦有硫哉?盖极阳之气也。夫温泉亦极阳所聚,蕴隆如五行变化,奚所不至?萧山之墟有凉焰焉,可云其下有冷石耶?」愚深服其辨,而温冷变换,又所未解。政圣人之不论不议也。概见《一统志》,间有遗采偶汇之,似终未尽。
  
  北京:
  顺天府昌平县西北二十五里,汤洛山下有温泉,又东南三十八里汤山下汤泉。四时常温,浴之愈疾。
  遵化县西北福泉寺山下,宽平约半亩,泉水沸出,温可浴。
  真定府平山县西四十里温泉。
  阜平县西北八十里汤池,俗传昔有吴王经此欲浴,池水忽热,王恶之,旁即有冷泉喷出。至今两泉,一温一冷。
  顺德沙河县西北七十里汤山下汤泉,可愈疾。
  永平府抚宁县东北七十里温泉,浴之愈疾,望之热气氤氲。
  延庆州西北三十里,佛峪山下有温泉。
  保安州城南十五里温泉。
  万全都指挥使宣府城东六十里,汤池山有温泉,愈疥癣。又西南顺圣废县东二里温泉,下流半里渗地。
  赤城堡龙门镇,宣府城东百四十里。北乡赤城寺侧山根涌出,暴热而流。有一冷泉,浴之愈疾。
  云州堡宝济乡暖汤一处,出泉凡七十二眼。
  
  南京:
  应天府上元县东六十里汤山,汤泉六穴,以煮豆谷终日不热,草木灌之愈鲜茂。刘宋江夏王义恭铭曰「秦都壮温谷,汉京严汤泉。炎德资远液,暄波起斯原。」又府城东北四十里,水同一壑,冷热相半。热可瀹鸡,中皆有鱼,鱼交入辄死。民引热水溉田,一岁再熟。又府东南雁门山上,有温泉可浴。
  江浦县西三十里汤泉,一名香泉。其泉有二,相去百余步。南唐韩熙载记其泉能蠲除疾疹。又溧水县西南香泉同。
  卢州府巢县东北十五里,半汤山有二泉,名半汤池,一冷一热,合流。其初冷热仍异,数里之外始相混。鱼自冷泉触热即亟回。
  舒城县西南七里汤泉,冬夏常热,可以烹茶。
  英山县东西皆有汤泉,四时沸腾不竭。
  安庆府望江县,菩提寺北司马龙井,冬温夏冷,可以愈疾。
  皖公山上汤泉,四时如汤可浴。
  徽州府歙县西北百二十里,黄山第四峰有泉,沸如汤,常涌丹砂,浴之能愈风疾。
  和州北三十五里平疴汤泉,其色深碧,沸白,香气袭人,愈疮疥。太子泉即汤泉之一,梁昭明太子尝浴此。
  含山县永兴院半汤泉。
  
  山西:
  太原府定襄县东北二十里,圣阜山有温泉。龙朔中尝赐锦幡李冶,有碑记。辽州东八里温泉,冬寒,热气上腾五六尺。口沁水南一里暖泉,隆冬不冰。
  孟县北百二十里,温泉有三穴。一穴出盘石中尤热。旧《经》云,北齐济南王有疾,于此沐浴遂愈。其水南注滹沱河。一出县东二十里,名温池泉。孝义县西九十里,高唐山之侧温泉,灵液淡淡,和气如熏,经严冬积雪不冰。
  大同府治东北火井,南北七十步,广减尺许,深不见底。炎热上并,常若雷霆。以草爨之,则烟腾火发。又东北去火五六尺汤井,广轮如火井,热势亦同。以草内之,皆沾濡露结,故俗以汤井为日升井。
  静乐县东十五里,北山下石缝中温泉,流入碾河。
  蔚州府西三十里暖泉,夏凉冬暖,可资灌溉。
  岢岚州城南山下温泉,其穴数十,引为水磨。
  永宁州城西崖下,温泉涌出,南流与川水合。
  宁乡县西南百里暖泉村,其泉有气,又名牛尾泉,西北流入黄河。
  五台县东南四十里有温泉,东流入清水。
  
  山东:
  兖州府曲阜县南七里温泉。
  沂州东北郯城县西北俱有温泉。
  青州府安丘县西七十里温泉。
  登州府城南七十里温泉。又栖霞县艾山宁海州蜡山。
  福山县西三里奇泉自石孔出,味甘,冬温夏冷。
  招县城东二泉并出,一寒一温。
  宁海州东四十里龙泉,文登县西七里汤泉,又东北六十里温泉,皆寒温二泉,并废。
  莱州即墨县东四十里温泉,鸟堕辄烂。旁有冷泉。
  辽东都指挥使司温泉凡六,一都司城南五十里,一城东南五十里柳河,一西南七十里鞍山,一曹庄驿东十五里,一宁远卫东南二里,一广宁前屯卫北七十里。
  
  河南:
  河南府城南温泉,冬温夏凉。又新安、渑池、嵩县俱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