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甲辰进士。一五河钱世熹,明末鼎革后弃官为浮屠,久之还俗,应试为诸生。康熙庚戌成进士,年已七十余矣。此则出余德水《熙朝新语》。是三人者,洵可见明末士人之癖习。

  王州述明代科名晚达者,以唐学士皋年五十八登状元,金司业达年五十八登会元,最称年高。本朝则康熙三十六年丁丑科探花姜宸英,年七十三岁。康熙五十四年乙未科翰林裘琏,年七十有二。登第皆在古稀,较之前代,齿尤加尊,洵词苑佳谈,耆英晚遇矣(姜、裘两公皆慈溪人)。

  《李元度先正事略》载甘庄恪公汝来家事云:雍正丙午,公抚广西之年,公父显祖及公弟汝达、子禾同举江西乡试。祖孙父子三世同科,古今所未有。

  乾隆六年,扬州王张氏代其夫入闱,为夫弟告讦,夫被斥,张氏谴戍。当时初拟正法,以恩旨减免。出许嗣茅《绪南笔谈》。

  乾隆四十六年辛丑科会试,长洲钱湘ぎ得三元,赵瓯北贺以诗云:“累朝如君十一人。”谓唐张又新、崔元翰,宋王曾、宋庠、冯京、王岩叟、孙何、杨,金孟宗献,元王宗哲,明商辂也。此后继钱湘ぎ而得三元者,则有嘉庆庚辰科状元临桂陈莲史继昌。其得解元时,榜名守睿,后改名继昌(按:《宋史》称宋代进士自乡举至廷试皆第一者,凡三人。王曾、宋庠为名宰相,冯京为名执政,而不及王岩叟以下各人,当是《宋史》漏载。瓯北淹博,必有所据,容再考之)。

  道光二十六年丙午科乡试,萍乡王清如太史景淳奉命典浙江试。入闱之日捧茶,委员高滋园乡培偶一失手,以茶汁泼其公服。太史少年科第,意气方盛,不无加以呵斥。讵时阅十载,高委员以佐贰末僚,因军功擢任两浙监运使,王太史适外授浙江知府,意不能堪,遂开缺捐升道员,仅与高为敌体。余于光绪癸未年,随宦至浙,则高已卒官,王避穆宗讳,改名景澄,犹以道员需次,衰老而贫,至不能具舆服。其沉滞殊可慨也。

  道光四年,翰詹大考,庶子鄂木顺额列一等第三名。满员列大考一等,自鄂庶子始;同治四年乙丑科殿试,崇绮得状元。满人大魁,自崇公始。

  今制廷试卷文字有误,即加黄签,不入前列,然相传鼎魁卷亦有不能免者。明万历四十七年已未科状元庄际昌误“醪”为“”,言官劾之,遂自告归。崇祯元年戊辰科探花管绍宁“诚”字少撇,御书足之,管因号“诚齐”。辛未状元陈于泰“阳”误“易”,榜眼吴伟业“广”误“广”,皆鼎魁之有笔误者也。光绪十六年庚寅科榜眼文廷式“闾阎”误“闾面”,亦经言官举劾。是次,读卷大臣均交部议处,文太史乃以笔误免议,亦幸矣。

  光绪二十年十月二十九日,懿旨以珍妃、瑾妃习尚浮华,屡有乞请之事,均著降为贵人。按:珍、瑾两妃皆志文贞公锐之妹,曩曾从学于文芸阁学士廷式。是年翰詹大考,文得首列,相传为两妃请学之力,意或懿旨因此而发欤(庚子之乱,珍妃赴井歼躯。学士《咏月》诗曰:“藏珠通内忆当年,风露青冥忽上仟。重咏景阳宫井句,菱乾月蚀吊婵娟。”盖为珍妃而作)?

  光绪乙未会试,适当甲午战后,丧师割地,朝野同愤。是科,骆公殿撰成骧廷试策,文首引“主忧臣辱,主辱臣死”而归结于“殷忧启圣”,语极沉痛。读卷大臣进呈时列第九,德宗拔置第一。自嘉道后廷试偏重楷法,骆不工书,乃膺此选,亦破格之举矣。

  南皮张文襄公于光绪癸卯年以湖广总督述职留京,两派特科阅卷。公有《纪恩诗》云:“国势须凭杰士扶,大科非比选鸿儒。阮文兆武吾何敢,忠孝专求郑毅夫。”盖疆臣衡文事所罕有。在先惟阮文达公于道光十三年,以云贵总督入觐,奉命充会试总裁,吴雅文襄公兆惠于乾隆二十六年辛巳以定边将军奏凯回京,派充殿试读卷大臣,皆异数也。是届特科,公力主多取而重用,上为流言所动,多不如公所期。

  本朝童试分民籍、商籍,秋试分民籍、官籍,内而部院九卿,至于翰林院编检庶常,外而督、抚、藩臬子弟,与试者皆称官籍,别为中额。明代考试则有官籍、民籍、军籍、监籍、灶籍、匠籍之分,见于嘉靖二十三年甲辰科《进士录》。不知分类何以如此之多?而匠籍之名尤奇(按:王崇简《谈助》云,工匠吴敏德以文受知于杨士奇,官至都御史,此工匠之显达者。其后裔或以此著藉欤)。

  外官举人出身未经实授者,仍可与应春试。萨俭斋通政廉曾官浙江候补同知,后成庚辰翰林。张燮钧侍郎亨嘉曾官河南候补知县,后成癸未翰林。两事皆在光绪中叶。

  各省学政皆驻省城,惟江苏学政驻江阴县,安徽学政驻太平府,陕西学政驻三原县。学政因试武生,皆兼提督衔。当以三处地皆险要,置大员以资坐镇耳。

  明代统上下江为南直隶省,今分为安徽、江苏两省。先时安徽布政使驻江宁,江苏布政使驻苏州。自乾隆二十五年,增设江宁布政使一员,因将安徽布政使移归安庆,而江苏一省遂有两布政使焉。

  苏州府附郭首县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