氏十四元,望国新十二元,格致散人八元,胡晋修七元,刘忠毅、杨味西各六元,张润源、■甘老人各五元,殷履亨、倜侬非常生各四元,朱正初、醒世人各三元,廖卓生、罗懋兴各二元,瘦梅词人、陈义珍各一元半。
  若将第一、第二次小说征文略作比较,我们可以清晰地感觉到两者的差异,而这种差异的背后,乃隐含着晚清小说观念的演进脉络:
  其一社会反应相去悬殊。第一次征文,仅两人应征,第二次征文则猛增到一百六十二人,由此数字可知,中国文人、中国社会对小说文体的兴趣在短短十八年(1877至1895)中,有了何等惊人的变化。
  其二,第一次征文的两名应征者「安闲先生」与「蓬山居士」,使用的都是化名,其风格亦和传统明清小说的作者名号十分一致。但第二次征文则不同,仅从现知的二十名获奖者来看,署真名者为十人,占总数的一半;其中的不少名字,诸如「望国新」、「格致散人」、「杨味西」、「醒世人」等,均带有颇为浓烈的晚清时代气息。事实上,署真名还是署化名,,它不仅仅关乎作者署名习惯的问题,其背后体现着小说社会地位的升降起落。
  其三,两次征文的动机和目标,皆存在着本质的区别。第一次征文,虽然「寓泸远客」未曾在启事中细说要求,但从《申报》所配发的时评,我们不难看出,他所征求的小说,其内容追求「奇情壮采」,其作用乃是供人「酒后睡余」消遣,可谓未脱传统小说的故事模式及价值取向;二第二次小说征文的举办者,则在广告内明确表示,所求小说为「时新小说」,其内容以反应中华三积弊、提出革新妙法为主,反对求奇求怪,落入俗套,其目的是通过撰写、传播,「新趣小说」,达到除弊兴国的宏图。
  傅蓝雅举办的小说征文活动以及她在启事中提倡的新小说观念,对晚清小说产生了直接而又深远的影响,有个研究者甚至将其视为「近代小说理论的起点」。这种影响主要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1、征文活动直接推动了当时的小说创作实践。虽然,到目前为止,我们还没有找到傅蓝雅将应征作品出版的数据,但是,至少有《醒世新编》(195)、《新辑熙朝快史》(1895)、《招隐居传奇》(1896)、《通商原委演义》(1897)等四部作品,乃「是在征文启事的启示下创作的」,它们清楚、有力地表明了此种影响的具体存在,其中尤以詹熙的《醒世新编》小说,最为明显,光绪丁酉(1897)詹熙《自序》称:「英国儒士傅蓝雅谓:『中国所以不能自强者,一、时文;二、鸦片;三、女子缠足。』欲人着为小说,俾阅者易于解说,广为劝戒。余大为感动,遂于二礼拜中,成此一书」,「书成,藏诸行箧三年」,则《醒世新编》当创作于1895年征文启事发表后不久。
  小说叙述了浙东巨族魏隐仁一家的兴衰故事,作者象征性地给魏家四个儿子,安排了四种不同的生活与命运:长子静如,嗜毒成瘾;次子华如,热中时文;三子水如,迷恋缠足妇人;四子月如,未染三弊,出国留学,学习洋务,振兴家业,。通过相互的对比映衬,鲜明地揭露了鸦片、时文、缠足的种种罪恶。有意思的是,小说第二十九回,詹熙还借书中人物之手,撰写了一篇〈革时弊以策富强〉,从理论上再次阐明了三时弊的社会危害性。可以说,《醒世新编》,乃是一部不折不扣地按照傅蓝雅征文启事之要求而编撰的「时新小说」,可惜詹熙不知何故没有应征,否则,一定会使傅蓝雅感到欣喜万分,头等奖励自亦非他莫属。
  ◆89页
  梁氏写于1897年的〈变法通议?论幼学〉文,其中论及说部书有云:「今宜专用俚语,广着群书,上之可以借阐圣教,下之可以杂述史事,进之可以激发国耻,远之可以旁及彝情,乃至宦途丑态,试场恶趣,鸦片顽癖,缠足虐刑,皆可穷极异形,振厉末俗,其为补益,岂有量耶。」
  之后,严复、夏尊佑〈本馆附印说部缘起〉(1897)、梁启超〈蒙学报演义报合序〉(1897)、梁启超〈译印政治小说序〉(1898)、邱炜爰〈小说与民智关系〉(1901)、梁启超〈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1902)等文,反复阐述了小说对于增长民智、革新社会的巨大作用。
  ◆89页
  《万国公报》第八十六卷(1896年3月),《中西教会报》复刊第十五册(1896年3月),曾同时刊载了傅蓝雅的《时新小说出案》启事,其文较《申报》为详,据此可以看到不少该次征文的具体情况:
  本馆前出告白,求着时新小说,以鸦片、时文、缠足三弊为主,立案演说,穿插成编,仿诸章回小说,前后贯连,意在刊行问世,劝化人心,知所改革,虽妇人孺子,亦可观感而化。故用意务求趣雅,出语亦期显明,述事须近情理,描摹要臻恳至当。蒙远近诸君揣摩成稿者凡一百二十六卷,本馆穷百日之力,逐卷披阅,皆有命意,然或立意偏畸,述烟弊太重,说文弊过轻;或演案稀奇,事多不近情理;或述事虚幻,情景每取梦寐;或出语浅俗,言多土白,甚至词尚淫污,事涉狎秽,动曰妓寮,仍不失淫词小说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