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煞好公事。”呼左右鞭背三十,阿计替叫呼不已,乃赦之。自此阿计替不复亲近二帝,每对彼人,则佯大骂。
或日,新差到者命设酒肉,坐于庭上,若宴饮状。酒半,有一奴自外突入,持刀径升庭,杀新差至者,断其首,呼其众曰:“我有父,曰遂碎,因小过为他所杀,有母又为所私,我又日受他鞭笞,不能堪其苦。”其母自屏后出,持刀入室,尽杀其老幼。有二十余人自外入,亦执其母并其奴,断首而出。内中有—人云:“我本不至此,缘赵某父子在此,我等自燕京五千余里远来,至遭此毒害,今日若不杀赵某父子,则他日不无损害平人,我等亦无由回京,今乘乱而杀之,官家亦不罪我。”帝自室中闻之,祝曰:“死且不怨,但免兵为幸。”二十余人欲向帝室,有一人止之曰:“不可,若杀之,我等安敢回北京?莫若分十余人持双首以达西明州。”次日,有一胡人引阿计替至室中,谓帝曰:“昨日非我劝止,汝与我众人皆死。”是日,阿计替之子并其妇皆为人所杀,不知是何人,盖乘其乱也。阿计替先因妇杀其弟,故其妇又为人所杀。二帝缘前夕之乱,惊悸愈不安,有如风疾。
或日,秋至,阿计替共将羊尾缉,命胡妇织以成服,稍可御寒。而二帝每起居,闻高声大呼,必震惊失措,以为人将害己。阿计替时以不云木煎汤上供,然亦时时亲来视帝。是岁终亦如常年,掘土坑以居,饮食或有或无,具载在前。
天辅十七年,宋绍兴四年,岁在甲寅,或日,金主生辰已过,例有少酒肉。数日间,有虏人数辈尽白衣,以布缠头,且白帝曰:“金国皇帝已归天矣。”命左右及市民并二帝并以白布缠头,且云:“二月十八日归天,立太子完颜为君,即位改元天眷,有赦到此,汝亦得少缓。”或日,传金主已葬讫,新天子以兵五万,发二太子往河南取地界去,先皇谥曰“至圣文武大德圣皇帝”,庙号太宗。
或日,有人走报主者云:“岐王到来,请出城迎接。”良久,岐王至,坐庭上,二帝自窗外望之,堂堂然。有人立室前曰:“此完颜亮”。良久,使人引二帝至庭下,面责曰:“汝南国人无道,劳我师徒连年不息,杀尽江南人,尽取江南地,却来与你理会末晚。”呼左右曰:“且牵去牢固防护。”
或日,有众人称:今朝十月一日。上皇感泣,谓少帝曰:“不见天日八年矣,视此身,恐去死不远,难以复归中原。汝值壮年,可勉强以祖宗基业为念,思雪父母之仇,汝可与九哥二人兄弟共之。”言讫,二帝并泣下不止。自此,上皇又耳聩,行步不前,终日伏在土塌而已。或日,雪深数尺,有使者乘马过五国城,自宣言:“北国皇帝已灭南宋,立刘皇帝为君,南朝人已为大军驱入海矣。”帝泣下,移时不止,相谓曰:“祖宗二百年基业,灭于吾父子之手,为万世笑,踵迹怀愍不若矣。”
天眷二年,正月初,有百姓扶老携幼至五国城者数百人,皆曰:“由燕京至此,悉有罪之人流徙而来。”自此,城中稍稍有经营。人所至者流言:已收复南朝,康王已在燕京狱中,吾等百姓皆是说南朝事者,计会将合诛,遭皇帝诞日,赦得免罪,流徙此地。时有到官府中帝所居室前货饼者,言皆如此。帝相谓曰:“前闻改绍兴,私自意曰非吉兆,盖刀居口上也。”或日,春深,草木不甚萌茂,有一使到官府中,呼二帝至。至庭下,且宣言:“北国皇帝新即位,已收得康王在燕京狱,”命曰:“赵某父子更移他往均州,却令康王入均州,即日发行。”
次日出城时,百姓皆在城外,阿计替曰:“从均州去,又五百里,路极险恶然,有人民千余,乃故契丹之福州,缘京国破契丹日,本州人不归顺,举兵围之,力穷乃降,故改今名。”约行六十里,日色已黑,路不可辨,狐狸悲啸,林麓间微风细雨,殆不类人世,随行有三十余人皆有斥责语,但不甚明晓耳。鬼火纵横,终无止宿处,皆坐于地。至天晓又行,有赍干粮者,于路旁坎中取水啖之,良久,众皆喉痛,不能发言,盖为其水所伤,移时方退,喉舌乃开。二帝是日愈缓行,至晚又如前宿于林中,地皆硗确,或有水泽,草莽蔽野,若非人所常行之路。阿计替曰:“此恐非正路。”遂历问从行人,其中有一人曰:“我曾往均州,此非正路,乃僻恶小径耳。”遂复倒行。上皇不能徒行,少帝或负之。又三里许,方及正路。入一大林,涉水而过,乃得平正。其路甚广,然其地皆是浮沙,每举步足,必如行泥淖中,没至踝,常不见足。时众人皆失鞋履,帝及太上皇为瓦砾所伤,血流趾间,苦楚不能行步,坐于小坡石上,日已晡矣,方上早食。迨至所经行一二十里,路中逢三五人。时有老番奴在路上遇心疾而死,遂卧于沙中,众人以手拥沙泥而去。如此行数日,只见天色阴晦,恍若重雾罩人,其气入口鼻中皆嗽,又出血。
或日,行次见野雉二十余只,皆飞鸣于地,如争食谷粒状。视之,乃就食一蛇,已为咀嚼,尚有七八尺,其首三岐,体皆青碧色,无鳞甲,顷刻啖啄无复少留矣。其雉飞鸣,更相斗掷,或至死者,移时犹存大雄雉出众,余死于地者十七八只。忽中有一胡人,年十余岁,手持一刀,与大雉高下飞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