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则大礼、礼仪、会盟、删定、三司、黜陟、巡抚、宣慰、推覆、礼会册、立吊、祭供军粮料、和籴;以其大略,经置而废者不录。官内外悉谓之使,旧为权臣所馆,州县所理,今属中人者有之。

  省眼 南省舍人 振行 比盘 都公
  唐李肇《国史补》云:旧说吏部为省眼,礼部为南省舍人,考功度支为振行,比部得廊下食,以饭从者号比盘,二十四曹呼左右司为都公。

  拗项桥(长安)

  唐《因话录》云:尚书省东南阳通衢,有小桥,相目为拗项桥,言侍御史及殿中久次者,至此必拗项西望南宫也。

  冰 厅
  《因话录》云:时呼祠为冰(去声)厅,言其清且冷也。

  御史 七贵
  李肇《国史补》云:御史故事,大朝会则押班,常参则殿中分班,入阁则侍御史监奏,盖含元殿最远,用八品宣政,其次用七品,紫宸最近,用六品。殿中得立花砖,绿衣用紫案褥之类,号为七贵。

  御史哄堂
  李肇《国史补》云:凡御史上台,绝言笑。有不可忍,杂端大笑,合坐皆笑,谓之哄堂,哄堂不罚。

  御史台门北开
  唐《谈宾录》云:御史台门北开,盖取其肃杀就阴之义,故京台门北开矣。按北都故事云,御史台在宫城西南,其门北开;又故城御史台亦北开。龙朔中置桂坊,为东朝宪府,门亦北开。然北都御史台门南开,当时创造者,不经反于故事,同诸司,盖以权宜耶。此说御史台亦云尔。又北开者,或云此隋初移都之时,兵部尚书李圆通,兼御史大夫,欲向省便之,故开此门也。

  五 院
  唐《尚书故实》:御史台,移自大夫已下至监察,谓之五院也。

  御史里行
  唐太宗贞观中,马周以布衣直门下省,太宗命就监察御史里行,俄拜监察御史。里行始此。

  御史中丞
  唐太宗贞观中,二十三年七月,改治书为御史中丞。

  宰相病坊 给舍病坊 监察御史病坊
  唐《两京记》:时以秘监为宰相病坊,少监为给事中、中书舍人、病坊,秘书丞及著作佐郎为监察御史病坊。言从职不任繁剧者,当改入此省。然其职在图史,非复喧卑,故凡好古君子,厌趋竞者,亦求为之。

  六军将军兼大夫
  唐代宗宝应元年,授王仲升为右羽林将军,兼御史大夫。六将军兼大夫,自此始也。

  郎中员外郎授刺史
  唐代宗永泰二年四月,诏尚书省郎中授中州刺史,员外郎授下州刺史。

  内允 内史舍人
  唐高宗永徽二年九月,改太子中允为内允,中书舍人为内史舍人。

  太子宾客
  唐高宗显庆元年正月,以许敬宗为太子宾客,宾客始有也。

  十使巡察
  唐中宗景龙三年八月,遣十使巡察天下。

  司 封
  唐明皇开元二十四年九月,改尚书主爵为司封。

  大理评事
  唐太宗贞观二十二年十二月,大理寺置评事。

  殿前承旨改为殿直 密院承旨改为承宣
  晋高祖天福五年四月,诏以承旨名职严重,除翰林承旨外,殿前承旨改为殿直,密院承旨改为承宣。

  司天台
  唐睿宗景云二年,自汉浑仪监,改为太史监,复为太史局。乾元二年三月十九日,敕改太史监为司天台。

  州别驾
  唐高宗永淳元年七月置。

  员外判试检校
  《唐志》云:自则天中宗后,始有之,皆不佩鱼。

  同正员
  唐高宗永徽四年八月,尚药奉御蒋孝璋,员外特置,仍同正员。员外同正员,自蒋始也。

  医 学
  唐太宗贞观三年九月,诸州置医学。

  医博士
  唐明皇开元十一年九月,天下诸州,各置医博士一人。

  致仕给半禄料
  唐德宗贞元五年四月,以太子太师萧昕为工部尚书,致仕给半禄料,永为长式。初致仕官,只给半禄无料,上加之。待老臣给半料,自昕始也。

  授官举人自代
  唐德宗建中元年正月,诏常参官及诸道节帅已下,至大理评事等,授讫三日,于四方馆上表,让一人自代,其外官委长吏附送表,至中书门下。每官阙,以举多者授之。

  食实封
  唐明皇开元十年十一月,敕中书门下共食实封三百户,自源乾曜、张嘉贞始也。

  致仕官在本品上
  唐太宗贞观二年九月,诏内外文武官,年老致仕,抗表去职者,参朝之官,宜在本品之上。

  待漏院
  唐宪宗元和二年六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