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姓名次序有不同者,传写有颠倒也。毕沅《续通鉴考异》,屡致疑於此,由未细异尔。

  诏:“缘奸党入籍并子弟等除曾任监司罢任指定与知州人外,将其馀不得到阙合授差遣人,今后并令於所在州依条审量,具官吏保明堪与不堪;釐务内初出官,仍验付身,令召保二人,依条式声说委保事因,各连家状,一统缴申吏部。”从吏部尚书何执中奏请也。(《纪事本末》卷百二十一。案:《宋史何执中传》云:蔡京籍上书人定为邪等,初无朝觐及入都之禁,执中申言之,且请任在京职秩者皆罢遣。)

  16、癸卯,尚书省言:“提举陕西铸钱许天启起第一运乌背折十铜钱五千缗至京,乞自禁中先用,然后颁之四方。”从之。(《纪事本末》卷百三十六。)

  17、讲议司言:“东北盐已放入解盐地分,虑客人影带私盐,走失课利,旧条未至严密,今别正法及贩乳香比盐法等条。”从之。(《纪事本末》卷百二十二。)

  18、甲辰,王厚奏:“臣已回军河州措置事务,仍每月一次轮差将官领千馀骑、附十馀日粮前去湟州及临宗、绥远、来宾一带巡绰,照管抚存新归部族讫,即回本驻劄处,并如御前处分去讫。”(《纪事本末》卷百三十九。原注:厚九月二十八日奏此。)

  19、乙巳,王厚言新收复河南三城,乞置官属,诏王厚更加铨选可以倚仗者,方许保奏,给降付身。(《纪事本末》卷百三十九。)

  《续宋编年资治通鉴》云:九月,定选阶。案:《十朝纲要》、《宋史·本纪》,并系辛丑日,此从吏部侍郎邓洵武之请也。《编年备要》、《通鉴续编》及毕续《通鉴》以洵武时为刑部尚书,误。《东都事略邓绾传》有明文可据。《传》云:洵武进吏部侍郎,以神宗更定官制,独选人官称尚未是正。洵武上疏曰:“神宗稽古创法,釐正官名,使省,台、寺、监之官实典职事,领空名者一切罢去,而易之以阶,因而制禄。命出之日,官号法制,鼎新於上,而彝伦庶政,攸叙於下。今吏部选人自节察判官至簿、尉凡七等,先帝尝欲以阶寄禄,而未暇愿造为新名,因而寄禄使一代条法粲然大备。”徽宗从其言,迁户部尚书,移刑部。《编年备要》云:改留守、节察判官为承直郎;书记,支使,防团判官为儒林郎;留守、节察推官,军监判官为文林郎;防团推官为从事郎,令录为通仕郎,知令录为登仕郎,判司簿尉为将仕郎。《通鉴续编》云:国初以来,大率以职为阶官,而以差遣为职,名实混淆。元丰虽定官制,而此亦未正,刑部尚书邓洵武亟言之,遂定选人七阶,以易前弊。后改通仕为从政,登仕为修职,将士为迪功。而专用通仕、登仕、将仕三阶奏补未入官人,承直至修职,须六考,迪功七考;有官保任而职司居其一,乃得磨勘;坐愆犯,则随轻重加考及举官有差。

  又:云:蔡京乞令诸州置崇宁观、寺,从之。案:《宋史·本纪》癸巳日。

  又:云:立考课法凡三十条。

  1、十月(案:钱氏《朔闰考》:是月丁未朔。《纪事本末》卷百二十四注云十月庚午五日,当有字误。) 戊申,尚书省言:“乞降当十钱样於天下。”诏:“各降一千,分布晓示,使人识认,有司觉察如稍异,许越诉,论如和钱法,以钱计赏。”(《纪事本末》卷百三十六。)

  2、庚戌,诏:“应元祐係籍人并依寄禄官与请给,更不注差遣;见有差遣人并罢其子并亲兄弟,并与宫观岳庙差遣;内係选人者,与监当差遣,不得与改官。”(《纪事本末》卷百二十一。原注:臣僚姓名当检附。姓名已见九月二十五日。三年十月末张商英罢,提举灵仙观,当考。)

  3、甲寅,王厚迁驻熙州,遣童贯领护大首领掌牟杓拶遵厮鸡及酋长温龙彪赴阙。(《纪事本末》卷百三十九。原注:此据功状收入,十一月五日奏,当考。)

  4、丙辰,入内皇城使、果州刺史童贯为成州团练使,依前皇城使。(《纪事本末》卷百三十九。原注:累历云应付修建景陵西宫赏,十二月二十四日、二十五日当考。)

  5、癸酉,臣僚上言:“伏睹元符之末,朋党递用,陛下以先定之志,独见之明,屏斥奸回,以断国是。自总揽以至於今,百废具举,效应显著,绍述大有为之功斯既成矣。陛下复惩前日纷更之由,深思远虑,谓事虽小而其端足以成害者,不可不禁。乃诏有司自元丰八年三月五日以后至绍圣元年四月十三日以前,及元符三年正月十二日以后至崇宁元年正月以前,凡官司比例,勿复引用。盖所以防微杜渐,遏绝其萌芽,以垂无疆之休也。然臣区区之愚,尚以为崇宁元年六月以前奸党犹在朝,其怀私害正,持心不移,与夫官吏,希望风旨於下者。或因人以废事,或因事以废法,其所立一时之例,若谓其在崇宁正月以后而用之,则与建中靖国之例相去几何哉?陛下嘉静天下,以隆太平,事无大小,其坐朋党而害政者,不可以不尽也。”(《纪事本末》卷百二十一。)

  6、甲戌,诏改折二、折十钱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