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志》引《三秦记》云:“梁山宫城皆文石,名织锦城。”
又按:《啸堂集古录》七十四页,有“梁山鋗,元康元年造”。秦时所造宫殿,在西汉时,仍修葺沿用.此其一例也。
信宫.亦曰成阳宫。解在前。
直按:《史记 秦始皇本纪》:二十七年,“作信宫渭南,己更命信宫为极庙,象天极。”三十四年,“始皇置酒咸阳宫,博士七十人前为寿。”
兴乐宫,秦始皇造,汉修饰之,周回二十余里,汉太后常居之。
直按:《史记 孝文纪》云:“至高陵休止”。
《正义》引《三辅旧事》云:“秦于渭南有兴乐宫,渭北有咸阳宫,秦昭王欲通二宫之间,造横桥长三百八十步。”又《史记 叔孙通传》云:“孝惠帝为东朝长乐宫。”《集解》引《关中记》云:“长乐宫,本秦之兴乐宫也,汉太后常居之。”
朝宫,“始皇帝三十五年,以咸阳人多,先王之宫庭小,曰:吾闻周文于都丰,武王都镐,丰,镐之间,帝王之都也。乃营朝宫于渭南上林苑中。”【校】“中”字,据《史记》补。
直按:事见《史记 秦始皇本纪》。阿房为朝宫先作之前殿,本文似误分为二宫。
庭中可受十万人,车行酒,骑行炙,千人唱,万人和。
直按:《长安志》阿房宫,引《三辅旧事》,与本文相同。
收天下兵古以铜为兵聚之咸阳,销以为钟鐻,高三丈。钟小者皆千石也。
直按:“收天下兵,聚之咸阳,销以为钟鐻”三句,用《史记 秦始皇本纪》二十六年文。原注“古以铜为兵”,用《集解》引应劭注文。
销锋镝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人,立于宫门。《三辅旧事》云;铸金狄人,立阿房殿前。
直按:《长安志》引《三辅旧事》云:“秦作铜人,立在阿房殿前,汉徙著长乐宫大夏殿前。”
坐高三丈,铭其后曰:“皇帝二十六年,初兼天下,改诸侯为郡县,一法律,同度量。”
直按:《汉书 王莽传下》云:“莽梦长乐宫铜人五枚起立。莽恶之,念铜人铭有‘皇帝初兼天下’之文,即使尚方工镌灭所梦铜人膺文。”
大人来见临洮,其大五丈,足迹六尺。铭李斯篆,蒙恬书。
直按:《史记 秦始皇本纪》二十六年,《正义》引《汉书 五行志》云:“二十六年,有大人长五丈,足履六尺,皆夷狄服,凡十二人,见于临洮。故销兵器,铸而象之。”谢承《后汉书》云:“铜人,翁仲其名也。”《三辅旧事》云:“铜人十二,各重三十四万斤,汉代在长乐宫门前。”
又按:《博物志》卷二,所记与本文亦同。《长安志》引《关中记》云:“长乐宫殿前铜人,其胸前铭,李斯篆,蒙恬书也”。
董卓悉椎破铜人铜台,以为小钱。《英雄记》曰:“昔大人见临洮而铜人铸,临洮生卓而铜人毁。”天下大乱,卓身灭,抑有以也。
直按:董卓毁铜人铸小钱,乃见《魏志 董卓传》。《英雄记》与《史记 秦始皇本纪》二十六年《正义》所引亦同。
余二人,魏明帝欲徙诣洛阳清明门里,载至霸城,重不可致,便留之。
直按:《水经注 渭水》云:“魏明帝景初元年,徒长安金狄,重不可致,因留霸城南。”又《史记 秦始皇本纪》二十六年《正义》引《关中记》云:“董卓坏铜人,余二枚徒清门里,魏明帝欲将诣洛,载到霸城,重不可致。后石季龙徙之邺,苻坚又徙入长安而销之。”(《文选 西征赋》李善注引《关中记》,亦与《正义》相同。)又《后汉书 方术蓟子训传》“后人复于长安东霸城见之,与一老公共摩翠铜人”云云,则又为铜人留于霸城之证。
章怀注引《水经注》,铜人为魏文帝黄初元年所徙,与今本《水经注》不同。实则为魏明帝景初元年所徙,其事亦见于《魏志 明帝纪》裴骃所引《魏略》。章怀所据之《水经注》,盖唐初另一本也。
阿房宫,亦曰阿城。惠文王造,宫未成而亡,始皇广其宫,规恢三百余里。离宫别馆,弥山跨谷,辇道相属,阁道通骊山八十余里。表南山之颠以为阙,络樊川以为池。
直按:《水经注 渭水》云:阿房宫,“亦名阿城”。《史记 秦始皇本纪》三十五年,《正义》引《括地志》云:“泰阿房宫亦曰阿城,在雍州长安县西北一十四里。”按:宫在上林苑中;雍州郭城西南面,即阿房宫城东面也。”又《长安志》云:“秦阿房宫一名阿城,在长安县西二十里(《元和郡县图志》作‘县西北十四里’,与《括地志》同)。西北三面有墙,南面无墙,周五里一百四十步,崇八尺,上阔四尺五寸,下阔一丈五尺,今悉为民田。”
又按:阿房宫遗址,现今在西安三桥镇南,阿房村,古城村、朐家庄一带。
作阿房前殿,东西五十步,南北五十丈,上可坐万人,下建五丈旗。
直按:本段用《史记 秦始皇本纪》三十五年文。《水经注 渭水》引《关中记》曰:“阿房殿在长安西南二十里,殿东西千步,南北三百步,庭中受十万人。”《汉书 贾山传》作东西五里,南北千步。《史记 正义》引《三辅旧事》,作“东西三里,南北五百步,庭中可受万人”。《博物志》卷六《地理考》作“殿东西千步,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