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县西南三十五里孜举秀才累迁至散骑常侍着内典要三十卷
梁建威将军虞骜墓在渔溪山去县西北五十里
梁东海太守虞野人墓在戍溪山去县南三十五里
隋金紫光禄大夫陈咏墓在城门山去县西南十三里隋书云咏字休宁仕为怀安令迁城门校尉会稽从事属隋初多故因留葬此遂以名山
唐张孝子墓在虎胛山去县西三十里孝子张无择父任袁州司马卒归葬此山无择至孝结庐负士三年不栉七日绝浆感涌泉出芝草生焉乡人虞彦之百余人诣州举之都督窦怀正按验得实以闻属神龙多故不遂旌表远近称叹官至和州刺史中散大夫
四明图经卷六
宋元四明六志弟六
宋 张津 等 撰
鄞 徐时栋校刊
 象山县
下象山县在海一隅为州之支邑后汉东属鄮县西属章安 【章安县名本鄞之回浦乡后汉永和三年以鄞章安故城遂更其名今在台州临海县之东南】 唐神龙二年析二县地邑始肇名隶于台州然县以象山名之者盖县有一山其势壮负雄压海垠前后瞻望屹如象形县控此山因以名之而山陆阻险距属回邈吏民有道涂之劳广德二年遂割隶明州贞元中定为中县历五代不改皇朝以地不相属降为下县旧有五乡景德三年并为三乡
  祠庙
祚圣庙 旧系东门庙在县南一百里按图经旧载其神号天门都督未详事迹今按东门山在县南海中去州一千二百里其山与台州宁海县接境山高二百丈周回二十五里两峰对峙其状如门阔一百五十余步下有横石如阃潮退之时奔水冲涌不可轻涉惟波平风息乃可以渡其下有庙号为东门盖在宁海之东故以名之其庙神传为天门都督或云今置庙处正当古鄞县东南是承西北天门之势庙侧之水亦自西北山而来故有天门之称尊敬其神方之连率都督行旅往返无不致祀随其诚怠咸有感应唐贞观中有会稽人金林数往台州买贩每经过庙下祈祷牲醴如法获利数倍尝因祭毕解舟十余里(焱欠)然暴风吹舟复回不得前进舟人怖甚谓必有忤于神果误持胙物而去乃还致庙中更加祈谢即得便风安流而去永徽中又有越州工人蔡藏往泉州造佛像获数百缗归经此庙祀祷少懈舟发数里遂遭覆溺所得咸失而舟人仅免焉其庙建置年月即无碑碣可考皇朝建炎四年赐今额
昭应庙 旧系圆峰庙在县西北一百四十步皇朝建炎四年赐今额至绍兴三十一年复封灵泽侯耆旧相传昔境内歉岁艰食忽有大舟抵岸告邑人曰昨日中流有扁舟载酒果招吾来者自云居县西山下及往访之乃庙也观神像乃舟中之人惊愕且拜即平其价尽鬻于市人赖全活者甚众至于旱暵疾疫一往祈祷无不感应第一以时代姓氏湮没无传莫有以暴白于后世惜哉
顾长官祠 在县城内长官名方字正夫丹阳人皇朝皇佑末登进士第再调明之象山令视事日召邑人父老询民闲利害及境内士民善者召而劝之恶者谕而戒之又建学舍率子弟之秀者教之亲为讲解诱掖使进于善逾年民大化服俄而方病邑民率钱诣塔庙祈祷者千人方竟不起百里之内号泣思恋如失父母相与立祠以时祀之其为民爱慕如此丹阳钱君倚毘陵胡完夫皆记其事刻石祠中士大夫以诗颂追美者不可胜记事见皇朝类苑今祠有碑见存上饶何籀撰
  山
象山 在县西南六里山中闲起一峰有水源流观望形状如象因以为名县坐山鼻之上此所以取而名县也
东门山 在县南海中八百四十里东西相向其状如门下有横石如阃即汉书地理志所谓天门山也
又新校一叶
 新校
【[象山祠庙]】 [祚圣庙] 蔡藏往泉州 【刘本往下有来字】  即无碑碣可考 【据刘本无即字】
[昭应庙] 第一以时代姓氏 【据刘本无一字】
四明图经卷七
宋元四明六志弟七
宋 张津 等 撰
鄞 徐时栋校刊
 昌国县
下昌国县本鄞县地周环皆海穷东一涯而地不相属唐开元二十六年与州同置即翁山县是也山在县东乃徐偃王所居之地旧址犹存大历八年海寇袁晁作乱此邑遂废皇朝端拱二年置为盐场熙宁六年鄞邑令王安石请于朝复割鄞县富都安期蓬莱三乡刱立元丰元年又割定海县金塘一乡隶焉共四乡为下县
  盐场
晓峰场在县西十二里柳永字耆卿以字行本朝仁庙时为屯田郎官尝监晓峰盐场有长短句名留客住刻于石在廨舍中后厄兵火毁弃不存今词集中备载之
  祠庙
黄公祠 在县东海中四百里晋天福三年置其祠载于旧图经非系祀典故事实未详今按会稽典录云人材则有黄公洁已暴秦之世岂其人欤
岱山陈大王庙 在县北二百六十里按王名棱姓陈氏字长威庐江襄安人天资义勇志在戡难仕隋高祖大业中尝奉辞提师航涉海道击流求国俘斩颇众事见隋史故其威赫誉震海上今胊山有祠号陈将军即王之别庙也皇朝端拱二年建绍兴十七年重修有记进士施知微撰
  山
梅岑山在县东二百七十里四面环海高丽日本新罗渤海诸国皆由此取道守候风信谓之放洋山后有一小寺曰观音按释典所载观音住宝陀山在海岸孤绝处即其所也皇朝元丰三年改赐宝陀观音寺山下有善才岩狮子岩潮音洞皆观音化现之所绍兴初给事中黄龟年尝诣瞻礼俄睹观音全身出现有赞具述其异
蓬莱山在县东北四百五十里四面大洋耆旧相传秦始皇遣方士徐福入海求神仙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