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百七十二注云:“九域志于大梁注及滑州注其道里远近自有微差者,今
不敢轻改,因两存之,中间若此类颇多。”则亦以见古人著书每并存异说,以待
参检,而疑事毋质尤为吾人读书之要务也。又沈存中言熙宁中废并天下州县,迄
八年凡废州、军、监三十一,县一百二十七。其所列如万州,如富顺监、雅州之
荣经县,志俱不言熙宁中曾废,象州之武化,并不言曾有是县。然志于河中注有
庆成军,谓废于熙宁元年,而沈不数;又如广之四会、秦之长道、辰之麻阳,俱
于熙宁中改隶,而沈乃列之废县。盖互有不照云。乾隆四十九年八月十六日桐乡
冯集梧识
甲辰之岁,校元丰九域志刻之。今夏晤海宁陈君云曾得影宋刻钞本九域志,
盖为钱遵王家藏书,与余校刻本不无异同,亟借以来,旋又借得海丰查氏所藏钞
本,与所云钱氏本织毫莫二,其脱叶数处及第九卷之误入古迹三条,并多有之,
知为同出一本,乃取刻本重校一过,得若干条,即以钱本标目,补系各卷之后,
而讨论所及,颇有前所未及者,亦依次附列之。昔人谓校书之难,比于扫落叶,
况耳目浅陋,岂能免疏谬之诮。余既喜见此本,足以补向之不逮,则又安知异日
不更有补今兹之不逮者乎。陈君字仲鱼,多闻嗜古,于是书有书后一篇,其论黎
阳大亻丕山据本志、复据宋史及文献通考,谓蔡氏书禹贡传不当以黎阳县系今通
利军,此诚王厚齐未经论及者。惟是南宋人著书,所言今某军某州某县,其地多
半已非宋有。夫昭代故土,岂容置之不论?然窃谓宜云本朝某军某州某县,而不
当云今某军某州某县也。因陈君语,并及之。乾隆五十三年戊申八月冯集梧又识
6、《跋元丰九域志》
《九域志》十卷,元丰中,丹阳王存正仲被旨兴曾肇、李德刍共撰。曩见宋
椠本于昆山徐氏,失四京第一卷,次卷亦多阙文,特府、州、军、监、县均有古
迹一门,盖民间流行之书,而此则经进也,故晁公武读书后志有新、旧九域志之
目。其进表上陈“文直笔核”,洵不鬼乎?其言者宋椠字小而密,斯则格纸轩
朗,便于老眼览观,极为可喜,抄而插诸架。德刍别有元丰郡县志三十卷,图三
卷,载宋艺文志。小长芦八十一老人彝尊手识。(朱彝尊撰,载曝书亭集卷四四)
7、《新定元丰九域志序》
宋王正仲元丰九域志十卷,余于乾隆乙巳钞得之,逾年,复得桐乡冯太史
(集梧)新雕本,用相参校,庶几完善。今年,又从海宁吴槎客(骞)所借得新
定元丰九域志,卷帙无异,唯其中兼载古迹为不同耳,然亦无方舆纪要之详,至
各县下,前书兼载山水,而此不录,前辈秀水朱锡■谓此乃民间流行之本,理或
然也。其去正仲时,当不甚远,因并钞之,亦得以正前书之误字,且及于宋史地
理志焉。乾隆五十有二年孟夏既望,东里庐弓父书于钟山书院之须友堂,为余传
录者,小门生江宁王友仁也。(卢文绍撰,载抱经堂文集卷四)
8、《元丰九域志跋》
右元丰九域志十卷,其撰书之始,未详见竹题跋。宋代舆地之书,各有命
意,如太平寰宇记则专载宋初沿革,舆地广记则专载神宗时沿革,宋史则专载政
和时沿革,合三书考之,府、州、军、监每相符合,故知地学之难也。此书所载
沿革则自宋初迄元丰时,可补证诸书之缺误;至其各县下载及山川、古迹,寥寥
数语,则本隋书及元和郡县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