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
今按镇城东有百丈穴,故以为名。
陇西山,在县西北三十里。
大池水,经县东,去县十五步。
抚人戍,在县西南二十里。
名山县,中下。西南至州四十三里。本秦严道县地,后魏于此置蒙山县,属蒙山郡。隋开皇十三年改为名山县,因县西北名山为名也,属邛州,仁寿四年改属雅州。
名山,在县西北一十里。
弱栋坂,在县东北八里。长二里,道至险阻。
名山水,在县东二百步,东南入平羌水。
卢山县,中。东南至州七十里。本秦严道县地,隋仁寿元年于此置卢山镇,三年于此置卢山县,因山为名,属邛州,后属雅州。皇朝因之。
卢山,在县西北九里。其山西北连延入夷獠界,正北即邛州火井县界。浮图水,一名军卢水,经县西南五里。
罗带水,经县东五十步。
灵关镇,在县西北六十里,车灵山在下。山有峡口似门,阔三丈,长二百步。
关外即夷獠界。
荣经县,中下。东北至州一百一十里。本秦、汉严道县地,武德三年于此置经县。
邛来山,在县西五十里。本名邛笮山,故笮入之界也。山岩峭峻,出竹高节实中,堪为杖,因名山也。
铜山,在县北三里。即文帝赐邓通铸钱之所,后以山假与卓王孙,取布千疋。
其山今出铜矿。
九折坂,在县西八十里。王阳为益州刺史,经此叹息,谢病去官。后王尊为益州刺史,至此叱驭而过。
邛来水,东流经县北三里。
邛来镇,在县西南八十七里。
石门戍,在县西南三十五里。
眉州,通义。上。开元户四万二千八百三十六。乡六十五。元和户五千八百四。乡七十二。
禹贡梁州之域。在汉即犍为郡武阳县之南境。梁太清二年,武陵王萧纪开通外徼,于此立青州,取汉青衣县为名也。后魏废帝二年平蜀,改青州为眉州,因峨眉山为名也。武德元年改眉州为嘉州,二年于通义县复置眉州。
州境:东北至上都二千二百一十里。东北至东都三千七十里。东南至嘉州一百四十四。东至陵州七十里。正西微北至邛州一百七十里。西北至蜀州一百七十里。北至成都府二百里。
贡、赋:开元贡:麸金八两,獠麻布,柑子。元和贡同。
管县五:通义,彭山,丹棱,洪雅,青神。
通义县,紧。郭下。本汉代阳县之南境也,后魏于此置通义县,属齐通君。
隋开皇三年罢郡,以县属眉州。皇朝因之。
大江,一名汶江,经县东,去县五里。出麸金。
白战山,在县东北二十五里。西临汶江。
彭山县,紧。南至州六十六里。本汉武阳县也。秦惠王时,张仪、司马错伐蜀,蜀之王开明拒战不胜,退走武阳,获之,即其地也。汉昭帝时,犍为郡自道移理武阳。周武帝于此置隆山郡,以境内有鼎鼻山,地形隆起,故为名。隋开皇三年罢郡,以隆山属益州。贞观元年,割属眉州。先天元年,以犯讳改为彭山县。
鼎鼻山,亦曰打鼻山,在县南十五里。宋谯纵据蜀,朱龄石伐之,命臧熹外出奇兵,谯纵遣将谯小苟引兵塞打鼻以御之,即此也。山形孤起,东临江水,昔周鼎沦于此水,或见其鼻,遂以名山。
大江一名汶江,亦曰导江,在县东七里。
犍为故城,在县西北五里。汉犍为郡也,武帝建元六年分巴、蜀二郡立犍为郡。
彭亡城,亦曰平无城,彭祖家于此而死,故曰彭亡。后汉岑彭击公孙述,至武阳,所营地名彭亡,闻而恶之,欲徙,会日暮而止。是夜,蜀刺客诈为亡奴降彭,遂刺杀彭。初,岑彭至其地,改曰平无,若言巴、蜀已平,无复贼也。
馨堰,在县西南二十五里。拥江水为大堰,开六水门,用灌郡下。公孙述僭号,犍为不属,述攻之,功曹朱遵拒战于六水门是也。
丹棱县,上。东北至州七十三里。本南齐之乐郡也,周明帝置齐乐县,武帝改为洪雅县。隋开皇十二年,因县南有洪雅镇,就立洪雅县,仍改今理为丹棱县,属眉州,皇朝因之。
三青山,在县东北四十五里。
思蒙水,在县西北二十五里。
洪雅故城,在县东一百五十步。
洪雅县,上。东北至州一百二十里。本齐乐郡之南境也,自晋迄宋,夷獠有其地。周武帝攘獠,立洪雅镇。隋开皇十三年,改洪雅为彤棱县,更于此置洪雅县,兼带洪雅镇,属眉州。县西有洪雅川,以名县。
可暮山,在县西北三十九里。山多材木,公私资之。
青衣水,一名平羌水,经县南一里。
青神县,中。北至州六十里。本汉南安县地,李雄之后,夷獠内侵,西魏恭帝遥于此置青衣县,属眉州之青城郡。隋开皇三年罢郡,徙县居郡理,属眉州。
皇朝因之。
青神祠,即青衣神,在今嘉州界。
汶江,经县东三里。
青神故城,在县南二十三里。
松州,齐川,下都督府。开元户七百二十。乡六。
禹贡梁州之域。古西羌地也。羌本出自三苗,盖姜姓之别也,其国近南岳,及舜流四凶,徙之三危,滨于赐支,至于河首,县地千里。赐支者,禹贡所谓析支者也。夏桀之乱,犬夷入居岐、之间,成汤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