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郭下。本汉旧县,属广汉郡,因妻阝江水为名也。后魏置昌城郡,后又改名昌城县,隋大业三年复为妻阝县。
牛头山,一名华林山,在县西南二里。四面危绝。
涪江水,经县东,去县四里。
县有盐井二十六所。
射洪县,上。西北至州六十里。本汉妻阝县地,后魏分置射洪县。县有梓潼水,与涪江合流,急如箭,奔射洪口,蜀人谓水口曰“洪”因名射洪。
白崖山,在县南五十里。
涪江水,西北自妻阝县界流入,在县东一百步。滩十七所。
通泉县,紧。西北至州一百四十里。本汉广汉县地,宋于此置西宕渠郡,后魏恭帝移于涌山,改名涌泉郡。周明帝置通井县,隋开皇三年改为通泉县,十八年改属梓州。
通泉山,在县南二里。山前有石虾蟆,高七八尺。
涪江水,经县东三里。
沈水,北自盐亭县界流入。公孙述令延岑盛兵于沈水固守,臧宫进兵纵击,大破之,斩首溺死者万余人,即此也。
赤军盐井,在县西北十二里。又别有盐井一十三所。
玄武县,上。东至州一百一十五里。本先主所立五城县也,属广汉郡。后魏平民蜀,立玄武郡,以县属焉。隋开皇三年改五城为玄武县,因玄武山为名也,属益州。武德三年,割属梓州。
玄武山,在县东二里。山出龙骨。
天柱山,一名覆船山,在县西南四十里。
七里坂,在县东七里。
内江水,本名中江,经县南,去县百步。
盐亭县,上。西南至州九十三里。本汉广汉县地,梁于此置北宕渠郡及县,后魏恭帝改为盐亭县,以近盐井,因名。隋开皇三年罢郡,属梓州。
梓潼水,经县南,去县三里。
永泰县,西南至州一百四十五里。本汉巴郡充国县地也,武德四年分置,地号永泰,因以为名。
盐亭溪水,经县北,去县一十九里。
大汁盐井,在县东四十二里。又有小汁盐井、歌井、针井。
飞乌县,上。东北至州一百四十五里。本汉妻阝县地,隋开皇十年,于此置飞乌镇,十三年改镇为县,因山为名。
飞乌山,在县西南五十五里。
哥郎等八山,并出铜钅。
妻阝江水,经县北,去县四十里。
铜山县,中。东北至州一百二十里。本妻阝县地,有铜山,汉文帝赐邓通蜀铜山铸钱,此盖其余峰也,历代采铸。贞观二十三年置监,署官,前上元三年废监。调露元年,因废监置铜山县。
飞乌山,在县西南三十五里。
妻阝江水,经县南五里。
涪城县,紧。东南至州六十里。本汉涪县地,隋开皇十六年改置涪城县,属绵州,大历十三年割属梓州。
剑州,普安。上。开元户一万三千九百七十六。乡二十五。元和户二千九百二。乡八十五。
本汉广汉郡之梓潼县地,武帝置十三州,属益州。宋于此置南安郡,梁武陵王萧纪改郡立安州。后魏废帝二年,先下安州,始通巴、蜀,故改安州为始州。
隋大业三年,罢始州为普安郡,武德元年复为始州。先天二年改为剑州,取剑阁为名也。
州境:东西二百六十七里。南北二百五十六里。
八到:东北至上都一千四百三十里。东北至东都二千三百里。东南阆州二百二十里。西北至龙州三百二十里。西南绵州二百九十里。东北至利州一百九十里。
贡、赋:开元贡:苏熏席。赋:绵,绢。元和贡:苏熏席六领,巴戟天,重台。
管县八:普安,梓潼,黄安,永归,阴平,武连,临津,剑门。
普安县,中。郭下。本汉梓潼县地,宋于此置南安县,周改为普安县。
大剑山,亦曰梁山,在县北四十九里。初,姜维自沓中为邓艾所摧,与张翼、董厥合,还剑门以拒钟会,即此也。
石新妇东北一里千人岩之南崖,绝壁高数千丈,即剑山之危峰,见是里外,旁视众岭,犹平地也。岩下高百许丈,有石壁,红色,方如座席,即张孟阳勒铭之处也。
千人岩,有石室,可容千人,故名。
大剑水,出县西四十九里空冢山下。
汉德政城,又名黄芦城,在县东北四十六里。三面并阻绝涧,唯西面少平。
周回百五十步。
钟会故垒,一名开远戍,在县东北五十三里。亦名空冢戊,晋钟会军至此,既度剑阁,居死地,遂掘冢决为死战。既无所埋,故曰空冢。后魏改名开远戍,大剑镇,在县东四十八里。本姜维拒钟会垒也,在开远戍东十一里。其山峭壁千丈,下瞰绝涧,飞阁以通行旅,梁时于此置大剑戍。
剑阁道,自利州益昌县界西南十里,至大剑镇合今驿道。秦惠王使张仪、司马错从石牛道伐蜀,即此也。后诸葛亮相蜀,又凿石驾空为飞梁阁道,以通行路。
初,李特入汉川,至剑阁,顾盼曰:“刘禅有如此地,而面缚于人,岂非庸才!”
石新妇神,在县东北四十九里,大剑东北三十里。夫远征,妇极望忘归,因化为名。
梓潼县,上。东北至州一百六十里。本汉旧县,属广汉郡。蜀先主分广汉置梓潼郡,以县属焉。隋开皇三年罢郡,以县属始州,后改属剑州。
梓潼水,一名驰水,北自阴平县界流入。
邓艾祠,在县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