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西昌县,中。东至州五十一里。本汉涪县地,晋孝武帝于此侨置益昌县,隋开皇三年省。永淳元年又置,以与利州益昌县同名,以其在州西,因改为西昌县。
龙台山,在县东北四里。
龙安水,在县北五里。
遂州,遂宁。中府。开元户三万七千三百七十七。乡六十五。元和户三千八百四十六。乡六十五。
禹贡梁州之域。秦为郡地,汉分置广汉郡,今州又为广汉郡之广汉县地。后分广汉为德阳县,东晋分置遂宁郡,周保定二年立为遂州。后因之。
州境:东西一百二十里。南北一百九十里。
八到:东北至上都取果州路二千二十里。东北至东都二千八百八十里。东北至果州一百七十里。西北至梓州二百五十里。东南至合州二百六十里。正南微西至普州一百四十里。
贡、赋:开元贡:樗蒲绫十五匹。元和贡:天门冬,柑子。
管县五:方义,长江,青石,蓬溪,遂宁。
方义县,望。郭下。本晋小溪县也,穆帝永和十一年置,属遂宁郡,后魏恭帝改为方义县。隋开皇三年罢郡,县属遂州。
涪江水,北去县八十步。
县四面各有盐井,凡一十二所。
灵星池,在县西南四里。
龙池,在县北百二十步。
长江县,上。南至州五十里。本晋巴兴县,魏恭帝改为长江县。
涪江,经县南,去县二百五步。
青石县,中。西北至州七十里。本晋之晋兴县也,本属巴郡,既置遂宁,乃割属焉。后魏改为始兴县、隋开皇十八年改为青石县。
青石山,在县东南,水路五十九里。旧巴、蜀争界,累年未分,一朝密雾,石为之裂破,从上至下,直若引绳,因此定遂、合二州之界。
涪水,经县南,去县一里。
九节溪,出县东三十六里。滩有九节,因为名。
蓬溪县,中。西南至州一百二十里。永淳元年割方义县北界,于今县南二十里蓬川置唐兴县,长寿二年改为武丰,神龙元年复为唐兴,天宝元年改为蓬溪。
石香炉山,在县西五里。
县有盐井一十三所。
遂宁县,中。东南至州一百二十里。景龙二年割青石县置。
渝州,南平。下。开元户五千九百六十二。乡一十七。元和户八百三十四。
乡地十。
禹贡梁州之域。古之巴国也。阆、白二水东南流,曲折如“巴”字,故谓之巴,然则巴国水为名。武王伐殷,巴人助焉,其人勇锐,歌舞以凌殷郊,后封为巴子。其地东至鱼复,西抵道,北接汉中,南极柯,是其界也。春秋时亦为巴国,战国时楚既称王,巴亦称王。秦惠文王使张仪、司马错伐巴、蜀,灭发其地为三十一县,始皇置三十六郡,巴即一焉。汉高帝既定三秦,贡羽背约,封为汉王王巴、蜀。天下既定,乃分巴、蜀广汉郡,武帝又置犍为郡。刘璋为益州牧,于是分巴郡自垫江已下为永宁郡,先主又以固陵为巴东郡,由是巴郡分而为三,号曰“三巴”。梁武陵王萧纪于巴郡置札州,后魏改为巴州,周闵帝又改为楚州。
隋开皇九年,改楚州为渝州,因渝水为名。汉高祖还伐秦,巴人从军,歌舞陷陈,帝善之曰“此武王伐纣之歌也”,后令习之,所谓巴渝舞也。
州境:东西五百一十六里。南北四百七十九里。
八到:东北至上都二千八百一十里。东北至东都三千八百一十里。正北至合州一百六十里。西南至沪州水路七百里。东北至涪州水路三百四十里。西至渠州四百四十里。江津县在州西一百二十里,县南陆路至溱州三百六十里。又自江津县南循溪水路至南州二百三十里。
贡、赋:开元贡:葛五匹,药子。元和贡:葛,牡丹皮。
管县五:巴,江津,万寿,南平,壁山。
巴县,中。郭下。本汉江州县地,属巴郡,在岷江之西,汉水之南,即蜀将李严所修古巴城也。南齐改为垫江县,周明帝武成三年改为巴县,后遂不改。
州理城,即汉巴郡城也,先主令都督李严镇此,又凿南山,欲会汶涪二水,使城在孤洲上。会严被徵,不卒其事,凿处犹存。
江津县,中下。东至州一百二十里。本汉江州县地,属巴郡。周改为江阳县,隋开皇三年改为江津县,属渝州。
万寿县,中下。东北至州三百八十里。本汉江州县地,武德三年分江津置万春县,属渝州,五年改为万寿县。
绫锦山,在县西八十五里。
大江水,经县南,去县二里南平县,中下。西至州一百三十里。本汉江州县地,贞观四年分巴县置南平县,属南平州。十三年废州,县改属渝州。
瀛山,在县西南三百七十里。以其高峻象海中蓬瀛,故名。
巴子鱼池,在县西北一十里。
壁山县,中下。东北至州一百八十里。本江津、万寿、巴三县地,四面高山,中央平田,周回约二百里,天宝中,诸州逃户多投此营种。川中有一孤山,西北二面险峻,东南面稍平,土人号为重壁山,至德二年置县,因山为名。县东陆路至江津县,二百三十里。
合州,巴川。中。开元户二万六十七。乡四十二。元和户二千八百九十二。
乡三十九。
禹贡梁州之域。春秋时为巴国,秦灭之,以为巴郡。今州即汉巴郡之垫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