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乾隆《汀州府志 学校》作“绍熙间”。
  22 乾隆《汀州府志 学校》作“赵汝”。
  23 乾隆《汀州府志 学校》作“在县北皇华驿”。
  24 乾隆《汀州府志 学校》作“颜熙”。
  25 乾隆《汀州府志 学校》作“景泰间,知县江稷复倡修”。
  26 乾隆《汀州府志 学校》作“在九龙驿左”。
  27 乾隆《汀州府志 学校》作“在县治东北”。
  28 乾隆《汀州府志 学校》作“常訚”。
  29 民国《南平县志 学校》作“天圣三年”。
  30 嘉靖《延平府志 学校》作“王祺”。
  31 “建堂祠”下似漏“祀”字。
  32 嘉靖《延平府志 学校》作“余亮”。
  33 嘉靖《延平府志 学校》作“景泰三年”。
  34 嘉靖《邵武府志 学校》作“廉忱”。
  35 嘉靖《邵武府志 学校》作“陈均用”。
  36 “魏刘家奴”下有漏字。嘉靖《邵武府志 学校》作“千户魏刘家奴与光泽龚永构逆,尽焚之”。
  37 “刘家奴”上似漏“魏”字。
  38 嘉靖《邵武府志 学校》作“林必中”。
  39 嘉靖《邵武府志 学校》作“左赞”。
  40 嘉靖《邵武府志 学校》作“成化四年”。
  41 嘉靖《邵武府志 学校》作“为堂曰兴让”。
  42 嘉靖《邵武府志 学校》作“陆文英”。
  43 嘉靖《邵武府志 学校》作“萧德馨”。
  44 嘉靖《邵武府志 学校》作“三十一年知县詹德铭重建讲堂”。
  45 嘉靖《邵武府志 学校》作“十四年毁”。
  46 嘉靖《邵武府志 学校》作“葛祐”。
  47 嘉靖《邵武府志 学校》作“唐祐”。
  48 嘉靖《邵武府志 学校》作“元至正六年丙戌,令朱万初乃建庙学,后兵毁”。
  49 嘉靖《邵武府志 学校》作“是年令陈纪得、王进广地以广廨舍”。
  50 此处记载年次颠倒。从“元统二年”起,至“眉年自为记”止一段,应移在“至顺二年……至是复之”后面插入。后面接“至正八年……”。
  51 弘治《邵武府志 学校》作“至顺三年”。
  52 弘治《邵武府志 学校》作“十二年”。
  53 弘治《邵武府志 学校》作“刘珂”。
  54 弘治《邵武府志 学校》作“吕景浚”。
  55 弘治《邵武府志 学校》作“二十九年”。
  56 弘治《邵武府志 学校》作“竖”。
  57 弘治《邵武府志 学校》作“丁澄”。
  58 弘治《邵武府志 学校》作“黄源”。
  59 “御命”似“衔命”之误。
  60 “此”字误,似为“取高山仰止之义”。
  6l 弘治《邵武府志 学校》作“学检游明”。
  62 弘治《邵武府志 学校》作“钱镗”。
  63 乾隆《福宁府志 学校》作“至元一年毁”。
  64 乾隆《福宁府志 学校》作“袁凯才”。
  65 乾隆《福宁府志 学校》作“潘瑞”。
  66 乾隆《福宁府志 学校》作“至正九年”。
  67 乾隆《福宁府志 学校》作“赵仲明”。
  68 乾隆《福宁府志 学校》作“程鉴”。
  69 乾隆《福宁府志 学校》作“周纯”。
  70 乾隆《福宁府志 学校》作“在双剑峰,今废”。
  71 乾隆《福宁府志 学校》作“在县城南”。
  72 乾隆《福宁府志 学校》作“关可成”。
  73 乾隆《福宁府志 学校》作“景泰间副使顾雍再拓其地”。
  74 乾隆《福宁府志 学校》作“郑黼”。
卷之四十六

  选 举
  闽自唐神龙以后,举进士、举明经者接踵而起。宋兴,闽八郡之士取名第如拾芥,相挽引居台省、历卿相不绝于世,举天下言得第之多者必以闽为首称。元诸郡之志缺而不修,仅见一二,至我朝而复盛,登科第、膺荐辟者,后先相望,而郡县每岁所贡士又不可胜计焉。是固山川清淑之气所钟,抑亦国家文教渐渍之深而然也。虽然,朝廷设选举之法,所以待豪杰之士也,前之列名于是者,豪杰之士盖彬彬矣,后之来者尚思所以继其芳躅而无愧哉。乃志选举。
    科第
      福州府

〔唐〕
  真元1十年甲戌李程榜 陈通方闽县人。南陵院官。
  十三年丁丑郑巨源榜 陈翊闽县人。见《人物志》。
  十五年己卯封孟绅榜 邵楚苌闽县人。见《人物志》。
  元和五年庚寅李顾行榜 陈彦博闽县人。贵溪令。
  十四年己亥韦谌榜 陈去疾侯官人。见《人物志》。
  宝历元年乙巳柳璟榜 欧阳衮闽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