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西三十一都17。 汤泉在十九都。又待旦里亦有温泉。 大汤小汤在县南十五都。在大汤分为四池。小汤分为二池。俱有室屋,各分左右,以别男女。 渔坑场在县北十八都溪流之侧。 龙津汤在县西二十六都。 温汤泉按《闽中记》:“在县中流石上,特为弥怪。” 香泉在二十七都。

闽清县
  台山在县西南,山势平衍,县之主山也。 钟南山距县一里许,上有盘谷岩。旧传尝有二人裹粮深入山中,憩草屋下,忽一人自外至,袖中出芋数枚,拨落叶煨之以相啖,迟明遂失其处,但见木叶盈尺,题诗其上曰:“偶与云水会,不与云水通,云散水流后,杳然天地空。”山之下又有度仙桥。 石竹山在升平坊。山之中有灵坛山18。 大湖山山之巅有湖,约半里许,因名。唐徐登、赵炳得道于此,乡人祠之。邑有旱蝗,祷无不应。 凤凰山山势如凤凰展翼,故名。宋陈祥道居焉。下有起傅岩,祥道之弟旸微时卜宅其侧,后应贤良科,乡人因号其岩曰起傅,盖以旸宅传说也。(上二山在二都。) 钟湖山在十五都大江之西。其东有湖泥如浦溆,环生芦荻。旧传其水应海潮盈缩,岁旱,邑人多祷雨于此。 玉台山在九都。唐时有杨姓者,炼真于此,乡人创台祀之,名玉台仙山。台旁有井,中产蜥蜴,祷雨立验。台后有石鼓,扣之辄鸣。(上六山俱县南。) 猴山在和丰坊。相传山有穴出泉,猿猴多居之,故名。 白面山在十九都。有岩屹立,其色白,望之隐隐如人面。下有温泉,涓涓不绝。(上二山俱县东。) 白云山山势最高,林木蓊郁,白云吞吐,中有仙峰巨石。 朱顶山唐乾符中,山下有池锡者。家畜一鹤,每旦辄飞起回翔于山间,至暮乃归,因号其山曰朱顶,林曰白鹤,至今子孙家焉。(上二山在十七都。) 偃草山在十八都。山之草,有一道偃而上,一道偃而下,因名。旧传永福有张姓者,在宋绍兴间居邑之白云寺为头陀,尝因饭牛,见仙人围棋于山巅,往视之,仙人奔去,追不能及,遂卧地滚而下,寻复滚而上,所经处草随偃,铲而去之,复出亦然。 薛丕山在五都。相传逸人薛丕居此。又号名山。县志作“薛仙山”。 石屋山在十都。有石屋、石棋局。旧传神仙居之。(已上五山俱在县西。) 留钱山在县西南十六都。唐乾符间,天雨钱于山上,有声铮铮然。及旦而视,不下亿万计,树木皆折,因名。 大帽仙峰在县西十一都,接永福县界。峰之巅,旧传有鼓声,或月一、二鸣,或经年一鸣。时有云覆其上,岁旱,邑人祷雨于此。 龙都白岩在县南旧孝顺里。高数百丈,常有云气缭绕其上,时或闻仙乐之声。岩旁有洞,祷雨辄应。按《永福县志》:“高盖山有龙都峰,其顶为白岩。”所纪事迹,亦大约相似,疑即此岩而界二县间,故并志之。 乌石岩在县西南旧宣政里。其岩最峻,登其巅,众山在目。唐薛秘监行祠在焉。 仙人坐化石在县西十四都演溪中。旧传张圣君卒于其上。石旁有潭最深,曰九龙潭。游鱼群聚其中,虽洪潦溢不散,人以为异,无敢取者。岁旱,祷雨多应。 佛迹石在县东北旧宣政里瞿昙溪旁。盘石上有人足迹,故名。 仙人迹石在洛洋溪。大盘石上有仙人迹。旁有石臼。 龙爪石在县西十二都。其石穹然,下有澄潭,紫云时见。相传昔尝祷雨于此,有龙悬一足于石,大雨随至,乃立祠祀之,匾曰“紫云堂”。至今爪痕犹存,祈祷辄应。 钟湖按《舆地广记》云:“湖中有钟,故名。” 梅溪在县北和丰坊。源出永福县境,由县西五里入于江。 演水溪在县西十四都。源出尤溪。 瞿昙溪在县西南十五都。源出永福县境。(上二流俱流入梅溪。) 汤头泉在县东十九都。 汤下泉在县东北旧贺恩里。(上二泉皆温,可以澡浴,各有亭覆其上。) 古井在县治前升平坊。宋祥符间凿。其泉来自台山之下,清冽而甘美。

罗源县
  文殊山其山如伏狮状。旧传邑宰林确尝梦岩间电光四起,明日往视之,见石罅中文殊像,遂构殿居之,因名。山有章突洞,在群玉峰之西,有石突然,其前平坦。相传昔章寿修炼之所也。旧刻“章突洞”三字于石。 尖山有王家林岭,岭下有棋盘石,石如棋局。相传尝有二仙对弈于此上。(上二山俱在县东北隅。) 莲花山山形如莲花覆地,故名。中有圣水岩,岩有石洞,洞中有小井,泉可以愈疾。又有奇石二:一尖秀,曰笔;一方平,曰砚。山与市接,岁时登览,冠盖相望,俯视城市,烟树历历,比屋鳞袭,田园棋画,景物之胜,举在目前。又名南山。 罗汉山(上二山在西隅。) 席帽山在□□□里19。形如席帽,故名。(已上三山俱县南。) 松崎山 福原山中有龙湫,与金镜山龙湫相去二十余里,而泉脉相通。 帘山在招贤里濂澳。山有石如帘。前后有石笋、仙人迹、感梦泉、山羊鼻、石虎、双石、文笔峰、马鞍山、通济桥,与帘山为十奇。(上三山俱县东。) 四明山在县西隅。一名毒火。上有四峰,故曰四明。相传此山赤松炼丹之地。旧尝有人闻丝竹之音,今石棋局犹存,上粘牡砺壳。茂林中有石洞。又有泉曰洼泉,虽暴雨不溢。 天堂山在罗平里。中有李翁祠。 万石山在善化里万石村。一名破石山。山顶之左,有一大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