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八十丈。又名“唐曜夫岩”。 毛竹洞。亦在九曲上流,遍生毛竹。唐李义山诗:“只得流霞泛一杯,空中箫鼓几时回,武夷洞里生毛竹,老尽曾孙更不来。”翁彦约诗:“毛竹连云路欲迷。洞门深锁落花迟。曾孙几度春风老,未了仙人一局棋。”(已上俱在山之南。) 峡山溪回石东29,堪舆家谓为县之水口山。(上二山在会仙里。) 竹湖山在丰阳里。下有天湖及慈惠庙。(已上三山县南。) 登高山在县治水东之左山。重九邑人登高于此。山之南有官山,前巨石临溪,其首左顾如龟形,右有铁砧山。 席帽山在官山数里,县之前山也。其侧有金鸡山,一名鸡笼山。山半石上有巨人迹及马蹄、拄杖迹。 起贤山仙洲山之支陇也。起于平村,有茂林修竹。刘屏山、朱文公尝集于此。 屏山三峰森立,中一峰最大如翠屏然。宋刘子翚世居其下,因号“屏山先生”。 拱辰山三峰雄伟,宋少保刘民先常讲学于此。 仙洲山山有两峰,一尖一方,山顶有棋抨石。旧传:尝有仙奕棋于此,樵者过而观之,及奕终而斧已空矣。因名“斧空石”。 仙亭山旧传有仙居焉,下有天湖。 啸天山一陇横亘平远。 大王山 龟山以山形似名。宋胡定国30世居其旁。(上七山在外五夫里。) 薰山31 寨山上有石马。五季及宋皆尝立寨于此。(上二山在从政里。) 寂历山在上梅里。 百丈山在建平里中庵,乃马氏三女修真之地。刘屏山、朱文公、蔡西山每登临于此。 石磴。文公诗:“层岩俯深幽,微径忽中断。努力一跻攀,前行有奇观。 石台。文公诗:“出谷转石棱,俯身窥木末;夕眺岚翠分,朝跻云海阔。” 瀑布。文公记:“东南望见瀑布自前岩穴瀵涌而出,投空下数十尺,其沫如散珠喷雾,日光烛之,璀璨夺目。”又诗:“岩巅出飞泉,百尺散风雨。空质丽睛晖,龙鸾共掀舞。” 小涧。文公诗:“两岩交翠阴,一水自清泻,俯仰契幽情,神襟顿潇洒。” 山门。文公诗:“置屋两三间,巧当奇绝处。峡束百泉倾,涧激回风度。” 西阁。文公诗:“借此芸窗眠,静夜心独苦。安得枕下泉,去作人间雨。”(已上俱在百丈山,号为最胜。通上十四山俱县东。) 西山县治之右山也。山上有庵,庵内有井,其泉盛暑愈甘冽。白塔山其山高插云表,陟其巅,则闽之山川皆隐约在指顾间。中有云岩洞,洞前有试心石,下有棋盘石,又有龙济道院,乡民祈祷颇著灵响。山之左有笔架山,三峰秀耸,如笔架状。 回龙山中有了空禅师所建佛寺。(上二山在周村里。已上三山俱在县西。) 马鞍山以形似名。 金笼山(上二山在吴屯里。) 铜钹山见浦城县《山川志》。 岑阳山(上二山在石臼里。已上四山俱县东北。)三髻山三峰鼎峙,状如螺髻,巍然为万山之宗。相传有神仙居焉。 金印铜鱼山(上二山在县西北石雄里。) 寿鹤峰在会仙里石门院之右,俗呼“寿鹤尖”。 灵龟峰与寿鹤峰对峙。 芦峰在丰阳里。其山最高。朱文公、蔡西山、江德动每游其间。 青鸾峰在芦峰之西北。其旁有白马峰,又有油幢峰。(上四峰俱县南。) 五峰曰金鹅。形如双屏,绝顶有仙坛、仙井、棋盘、插剑迹,又有石室,中存仙蜕。此峰绝顶,人迹罕到,曰莲花,以形似名;曰清湖,在诸峰之中,山顶有雩坛,为乡民祈祷之所,有石洞,风出其中,名曰“风洞”;曰石畲,势亦雄秀;曰廪,圆耸如廪,古谶云:“山前却是宰臣家。”宋翁挺居其下。因号五峰。 双峰两山并立,夜或有光见其上。 隐屏峰方正如屏,上有隐仙岩,其顶一峰樵采所不至;岩之上有仙坛,平广可十余丈,宋刘书堂在焉。(上三峰在五夫里。)白石峰在从政里。(已上四峰俱县东。) 文笔峰在儒学前之右,尖耸如卓笔。 马顶峰在黄柏里。古谶云:“马顶峰前宰相家。” 超峰在黄村里。(上三峰俱县西。) 状元峰俗呼“插破天”。 腾云峰旧有三女仙居此,俗呼“三姑峰”。 白云峰在大安水口。山旁一石如人形。(上三峰在县西北石雄里。) 小源岭 柯岭 檀香岭昔邵、汀寇作,乡人立寨于此。 枯树岭 蕉岭抵上饶界。昔尝置寨于此。(上五岭在县北大浑里。) 南源岭在县南□□里32。 梅岭岭极高峻,行者病之。邑人丁希作亭于其上,以便憩息。朱文公诗:“去路霜威劲,归程雪意深,往还无几日,景物变千林。晓磴初移履,寒云欲满襟。玉梅疏半路,犹足慰幽寻。” 崇岭(上二岭在籍溪里。) 中峰岭在上梅里。清泉岭在下梅里 黎岭刘子翚《双峡桥记》云:“溪之东屹然而高者曰‘黎岭’。建之望山也。”即此。岭之路旧为通衢,依山而险隘,行者病之。元延祐五年,县尹夹谷山寿,命工火其石而凿之,遂为坦途,建安翁植为记。又半里许亦依山为路,久而圮于水。国朝正统三年,邑人暨孟舟捐资修甃,人以为便。 紫岭以土色名。(上二岭在五夫里。) 西坑岭界内、外五夫二里之间。(已上七岭俱县东。)棠岭在黄柏里。昔尝置寨于此。 温岭即今营岭。延亘数里,五代时立镇于此。郭璞《行程记》谓:“此处山水极奇,六百年后当为锦绣地,且出状元。” 牛轭岭(上三岭俱县西。) 东岭在县东北吴屯里。 佛岭相传五季时,有水藏菩萨托称徐氏,以钓隐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