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出善化里,流绕县治,入龙溪县。 高层溪在县西北□□里13。源出安溪县界,过高层与絃濑合。(上二溪俱流入九龙江。) 西湖池在县治西。宋嘉熙中,县令郑思申凿,因亭其上。 义泉井在县治南,旧环珠楼西。宋时凿,虽大旱不涸。

南靖县
  欧寮山在习贤里张仓社,又名大帽山,县治主山也。南北二峰峭耸,周回百余里。岁旱,邑人祷雨于此。 金山在永丰里。山形尖圆秀拔,堪舆家以为金星,故名。(上二山俱县北。) 鹅头山县治前山也。形如鹅头昂峙,故名。俗呼鹅觜山。 湖山下有黑潭。(上二山在由义里。) 琯山旧南胜县在其下14。 五牙山五峰尖耸如牙。山多产矾,又名矾山。南胜县初建于此。 三平山岩谷深邃,登者历三险三平,乃止其上,因名。唐僧义中建三平寺。上有龟蛇峰、仙人亭、和尚潭、九层岩、双髻山、高柯岭、煎茶坞、侍郎亭、虎爬泉、锡杖树、大伯山,凡十一奇。(上三山在清宁里。) 麒麟山在归德里。峰头高仰,若麒麟状。 大峰山在新安里。高大巉岩,顶多巨石。(已上七山俱县南。) 镜山在县西北习贤里。夕阳斜照,山崖入映目,光耀烨然,故名。 峰苍岭在县北习贤里天宝山之西南。山之腰,石磴盘回,路通汀、赣。其上有亭。 旧岩在县北习贤里。 双溪在县治前,合大小二溪而名。小溪发源永丰里龙岩县界,历金山涌口至永济桥下,与大溪会。大溪发源卢溪太平者,历赫潭而来,发源山布禾平社者,历西林寺等处而来,至县前与小溪会,是曰双溪。自是合为一大溪,经县治东,趋入龙溪县西溪。 深渡溪在县西永丰里。源出龙岩县界,趋龟洋,流入小溪。 三团溪在县西南永丰里。源出上杭县界,历山城水寨,至西场寨下。 横溪源出小平山至溪口。 九团溪源出漳浦县,历洋头径下经后市15,出铜湖溪口。 山隔溪源出三峰,经侯山。 翠微溪源出翠微社。历三平寺,经圆济桥16下。(上四溪在县南清宁里,俱流入大溪。) 三脚涧源出峰苍岭。经三脚桥下,入源渡溪。 峰苍涧源出峰苍岭铜山寺前,至新寨,过得仙桥而入双溪。(上二涧在县北习贤里。) 思清井在儒学大门内。元时所凿,泉极甘美。 庙前井在城隍庙大门东。其泉清冽。 温泉在县北永丰里者二,在清宁里者一,泉深而热不可浴;在归德里者一。

漳平县
  仙帽山顶圆如帽,故名。昔乡人遭寇乱匿此,寇将逼,忽西偏大雾濛濛,寇不能及,故又名西雾寨。 石鼓山山有大石如鼓状。相传天阴雨则鸣。 凌家山峭拔而秀,无林木。山半地势平夷,凌氏居之,故名。(上三山在居仁里。) 九星山九峰迭耸,中有石窟,号“仙人插剑”,雨不溢,旱不涸。 碧凌山山色青苍,高凌霄汉,故名。 天柱山其山势屹立苍冥如柱。 花瓶山三峰峭立如屏状。 马头溪山上有二石,一大一小,如马之引驹。(上五山在和睦里。) 赖家山山高,而其巅平坦,赖氏世居之,故名。 虎山如伏虎状,故名。山麓有古寺,号水月堂。(上二山在聚贤里。已上十山俱县北。) 文笔峰山17去县五里许,为儒学前山,尖耸秀丽如桌笔然。 新山山之石可作灰,一邑皆取给于此。覆鼎山山巅突起如覆釜状。(上三山在居仁里。) 大壮山在永福里。其势宏壮。为众山之冠。(已上四山俱县南。) 银瓶山在居仁里。三峰秀峙,其状如瓶。 石门隔山两峰夹峙如门,又有石如将军然。 云峰山其势极雄壮,常有云气浮其上,故名。中有宝台岩。(上二山在感化里。已上三山俱县东。) 高岩山上有大小二石洞。 龙亭寨山山半有清泉一脉。旧有骑龙仙庙,今移置东关山。(上二山在县西居仁里。) 双髻山在县东北聚贤里,界漳平、龙溪二县间,以形似名。山有灵异,祷雨辄应。 牛头相触岭在县东感化里。两山夹立,中一坑,相去二丈余,深数十丈,水流轰响,峭削险隘,行者病之。乡人朱崇庆募众砌石为桥。人度之者,毛发森竦。 饮水岭在县北聚贤里。上有井,泉清冽可饮。 三重岭在县南永福里18。山极高峻,人迹罕到。中有三龙井,祷雨多应。山之上,三峰迭出,因名。 百家畲洞在县南永福里。界龙岩、安溪、龙溪、南靖、漳平五县间。万山环抱,四面阻塞。洞口陡隘,仅通人行。其中深邃宽广,可容百余家。畲田播种,足给衣食。四方亡命者多逋聚其间。凭恃险远,易于为乱。宣德正统间,尝有江志贤、李乌觜、卢赤须、罗兴进者,乌合郡丑,跳梁出没,至动方岳。守臣连年剿捕,仅得宁息。然服则人,叛则兽,无常性也。自漳平设县以来,官政易及,不复反侧。然尤在司民社者控御得其道云。 龙门洞在县东感化里。其洞如石室,冬温夏凉。中有盘石,可容百余人。 九龙溪在县治南。源出汀州上杭县界,历龙岩雁石,绕县治南,东趋华峰三硿,会下折溪,东南流入龙溪县九龙江。 下折溪在县南居仁里。源出永福里。曲折萦回而下。 九房溪源出汀州府连城县,历龙岩徐溪。 罗溪源出延平府永安县。历和睦。 溪南溪源出泉州府安溪县。历华口。(上三溪俱入于九龙溪。) 拦牛潭在县南。石壁险峻,牛马莫能渡,故名。 碧龙潭在县西。其水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