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南峰,即今西塔山。宋元祐间郡守方泽建。泽诗:“丹艧鲜鲜郡郭西,檐牙高啄翠云齐。地形旧压重城峻,天势初开叠嶂低。晚市浮烟生万瓦,晓窗寒月度双溪。庭前便是青松路,岂似桃源使客迷。” 育英堂在府学内。宋淳祐中建。教授方灯孙为记。 採芹亭在府城外水北旧儒学前。宋时建。郡守方岳诗:“亭与樵岚一样新,诗书不受世间尘。清风明月来无尽,不在溪山只在人。” 濯泉亭在府城东。宋少卿朱蒙正建。朱文公书匾。蒙正诗云:“风浪江头正激湍,小亭溪上水平宽。濯缨不作弹冠想,一曲沧浪钓雪寒。” 海棠亭在县治内。宋张仕逊宰邑时尝即听讼之所手植海棠,因以名亭。后登台衮,邑人封植以比甘棠。 会景亭在府城西登高山。宋时建。前观井邑,万瓦鳞次,左瞰清流,右临碧,为一郡伟观。 清风亭在惠应庙后。成化十二年知府冯孜建。 紫云溪亭在府城北紫云溪上。郡士詹药圃建。元翰林黄清老记曰:“溪上远山,多苍崖紫石,望之如云然。”故名。 憩亭在斯美堂西北。宋郡守李勉建。 樵溪清致亭在兴元峰下。 文会轩在府学东庑后。正统间,训导叶兴建,名“会文”。成化二十年知府刘元重建,改今名。 听雨轩在福山。元黄清老读书之所。 瑞榴轩在县学内。宋为郡学时,讲堂之旁有榴一株,士人每观其结实之数,以占科第。熙宁三年,树杪结双实差大,附枝亦有结双实者,凡十有四,是岁廷试叶祖洽上官均果名在一、二,何与京与狷兄弟暨郡登第者,凡十四人。时人因目为瑞榴。咸淳五年县令张湘建轩。元至正间县令孔克俊重建。国朝永乐十四年圮于水。明年知县蒋忠复建。祖洽诗:“已分桂叶争云路,不负榴花结雾枝。” 城南小隐在丹台山之阳。元总管铉建5为藏修之所。铉号冰壑,应龙四世孙也。 越王台汉越王无诸游猎之所,故址犹存。尝有牧童于土中得瓦,有罗纹雁翅之状,叩之铿然有金石声。宋黄希旦诗:“荒台枕古丘,伊昔越王游。辇路今何在?凄凉草木秋。” 熙春台在登高山顶。旧在山半。宋至和中知军张师中建。元祐间郡守方泽夷其山顶,徙台其上。后废。宋黄通诗:“万家鸡犬环,四面城池沼。水落烟苍苍,天低云杳杳。”戴式之诗:“近水楼台隔云现,邻峰钟磐出林幽。” 钓鱼台在熙春台西北。 平楚台在登高山之麓。其地今为崇玄道院。(上四台俱府城西。) 双女台在府城东王堂6香岩寺后。详见“贞烈志”。

泰宁县
  文昌阁在儒学明伦堂后。 魁星亭在文昌阁后。宋庆元二年,县令赵时绾为叶祖洽、邹应龙相继大魁作。 留云亭在县西梅口保挽舟岭上。 南谷亭在县甫南禅寺前。宋邹应龙归休日建。理宗书“南谷”二字赐之。

建宁县
  水明楼在县治北。 清辉阁在儒学畔。 浚川阁在县治东镇安桥畔。旧名“圆应”,县令廖邦杰改今名。 来仪阁在凤山。 平远阁在县南潍江之滨。 西峰堂在县东武调保。 流绿亭在县治北。 魁星亭在儒学门左。 江月亭在县东临濉江。 野渡横舟亭在县东街。 濉城亭去县一里。 跨鳌亭在东山绝顶。下瞰何潭。 斗角亭在何潭堤上。宋淳祐十二年县令廖邦杰建。(上三亭俱在县东。) 练江亭在县南青山之上。 复道亭在北街显武坊。 青云亭在青云岭旁。(上二亭俱县北。) 越王台在县北蓝田保百丈坳。相传闽越王无诸游田于此,因筑台。故址犹存。

光泽县
  钟秀楼在交溪。邑士黄孟舟建。 玉虚阁在县西止马。 半空烟雨亭在县南云岩山上。宋时建,颇佳致。 瑞竹亭在县尹廨舍。宋上官均以言事谪宰邑时,有竹生于庭,一根四干十八节,人以为瑞。元至元二十四年朱万初由馆阁出尹,有惠政,行复生,因构亭,匾曰“瑞竹”。进士建安雷机为记。 环翠亭在坑头市。 玉佩隐居在县西莲花山下。后唐光州人郑璩以仆射镇兹邑,北居于此。元至正间其玄孙良贡构隐居之所7,匾曰“玉佩”。翰林杜本为记。

      兴化府

莆田县
  谯楼在兴化卫前之东。宋太平兴国八年知军事段鹏并建。绍兴六年,经狂卒纵燎,知军事刘登重建。层楼翼张,置更漏鼓角于其上,揭军额于其下。左为“宣诏亭”,右为“班春亭”,后圮。国朝景泰间巡海参政李颙重建。 望壶楼在旧郡治内。宋绍兴二十八年郡守韩彬建。以壶山名。 万卷楼在府城东北尊贤里延寿溪。唐徐寅所居也。徐氏有联句云:“壶公山下千钟粟,延寿溪头万卷书。”徐氏复迁壶山下梅陇,故云。 尊经阁在府学大成殿西。 登瀛阁在府城东北望江里岩昭灵庙。苏直为记。 眠云阁在蔡溪岩旁。 通游阁 宣寂阁(上三阁在府城西北广业里。) 儒雅堂旧郡治小厅也。宋天圣六年知军李余庆建,乡贡进士陈安国为记。后更名“儒雅”。隆兴二年郡守刘韫又更名“平理”,乾道五年郡守何称复旧名。 桂籍堂宋崇宁四年郡守郭重建。追考至道以来郡进士题名,刻石置堂上,军学教授胡份为序。宣和七年郡守廖刚立石续记,堂旧在大厅之东,后徙于小厅之北。 和简堂宋绍熙元年郡守赵彦励建。堂之后曰“思无邪斋”。 三瑞堂宋天圣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