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  大观四年十二月二十二日,雨雪14,遍山皆白,荔枝木皆冻死。
  绍兴二十年四月,飞觞台之东南有芝草如婴儿之拳者,越旬日本茂而实滋,其大盈尺,小者亦或数寸,轮囷秀出,不可名象。芝初生,其色如涂金,旬日如凝脂,又如渥丹,后一变隐然如紫晕金。
  隆兴二年,艰食。令守臣及常平使者赈之。
  淳熙中,仙游县九座山古杉木末生花,气如兰。
  五年闰六月乙巳,暴风雨夜作,漂民庐,有溺死者。
  十一年,亡禾。令守臣赈粟贷种。
  绍熙四年七月,海风害稼。
  嘉定九年五月,大水,漂田庐,害稼十五六。

〔元〕
  至正十九年三月,连日雨氂。
  二十五年十月壬申,地震,有声如雷。
  宝祐三年六月15,仙游县南桥溪上魁星祠前,溪中涌出开元钱,居民取之,钱背有“闽”字或“福”字。

〔国朝〕
  景泰二年,春夏大旱,沟渠尽涸,斗米至二百钱。
  六年夏,复大旱,人民艰食。
  天顺三年,城北依山诸村落虎为害,伤人畜以数百计,白昼数十人同行亦有被伤者,山中数月几绝人迹。柯潜诗:“嗟哉山君何大恶,一啸生风卷丘壑。磨牙快作剑锋寒,纵有英雄不能搏。举头为城尾为旗,咆哮噬人如哺狸。东村少妇哭夫恸,西村老翁哭子悲。玄云寘寘日色暮,林下无人敢行路。安得贤守宋均来,敛迹藏威渡河去。”
  成化八年,虎复为害,伤人畜不减天顺三年之数。
  十二年,夏秋大旱,原田璺拆,晚禾不成。
  十五年,虫伤早禾,米斗百钱,境内至无可籴者。
  十九年夏,飓风大作,海水泛滥,害田禾,谷价腾涌,斗米值百余钱。
  二十一年,自春徂夏大雨连月,莆田县田庐、禾稼多为所害。
  二十二年,春旱,五月以后大旱,禾稼薄收。是年夏六月己卯地震有声,秋九月丙寅又震。
  二十三年,春旱亡麦,秋大旱无禾。是冬潮人载谷鬻贩于莆,舳舻相踵,至于明年复不绝,谷价因之而平,民赖以济。

福宁州
〔宋〕
  大中祥符五年,宁德县支提山石上生芝草十五本。
  淳熙十年八月,霖雨,自己未至于九月乙丑大风雨,水暴至长溪,宁德县濒海聚落庐舍、人舟皆漂入海。

〔元〕
  至元六年春二月,州大水,溺死人民。

〔国朝〕
  成化二十一年,淫雨连旬,洪潦泛溢,州境及福安县田稼多为所伤。
  二十二年,春旱,五月以后大旱,禾稼薄收。宁德县疫,十无一二宁者。是年夏六月己卯地震,秋九月又震。
  校 注
  1 乾隆《福建通志 杂纪》作“圣泉寺”。
  2 乾隆《福建通志 杂纪》作“方可九尺”。
  3 乾隆《福建通志 杂纪》作“合旧木宛然一体”,上无“归”字。
  4 乾隆《福建通志 杂纪》作“自西北流入东北,色赤,尾长,声如雷”。
  6 乾隆《福建通志 杂纪》作“贞观二十年,蝗”。
  6 乾隆《福建通志 杂纪》作“大雨四旬,昼夜不止”。
  7 乾隆《福建通志 杂纪》作“至元二十二年”。
  8 乾隆《福建通志 杂纪》作“南安饥”,其上无“州”字。
  9 乾隆《福建通志 杂纪》作“送郡”。
  10 乾隆《福建遵志 杂纪》作“有巨鱼至”,其上无“连”字。
  11 乾隆《福建通志 杂纪》作“绍兴初丹霞佛刹鼎上有雀立毙,皆羽孽也,释于妄诞,谓之羽化”。
  12 乾隆《福建通志 古迹》作“淳熙十二年饥,无麦禾”。
  13 乾隆《福建通志 杂纪》作“绍定三年寇乱”。
  14 乾隆《福建通志 杂纪》作“十二月二十日大雨雪”。
  15 乾隆《福建通志 杂纪》作“延祐三年六月”。按”延祐”为元仁宗年号,“宝祐”为宋理宗年号,“宝祐”疑误。

卷之八十二

  词 翰
  闽虽僻在一隅,然而伟人硕士绩行著焉,于是乎有列圣褒奖之宸章;高山大川灵秀萃焉,于是乎有风人品题之骚雅;方岳郡邑政教出焉,于是乎有名公纪述之文词。呜呼!圣训彰彰,昭回云汉,闽之臣庶固当佩服钦诵以自励矣。若夫先正之所品题纪述者,皆足以明物理,植世教,闽之人士亦乌可以不知哉!乃志词翰。

      福州府

宸章
  《我太祖高皇帝谕福建承宣布政使司参政魏鉴、翟庄诏二道》:“今年仲夏,敕卿南行,又抵中秋,而被中政令得失杳无知者。卿,郡之籍民也,如民焉,殊于民者何,至于学焉,而闾里曰儒,如儒焉已,而超于儒者云何,乃至于尚志焉。故官于朝然,不考者而迁调之,于功未见,惟志,于业未见,惟勤。即今职于炎方,其所辖者甚众。且八闽之地,利尽南海,势控诸蕃。古今居是者,君子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