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名龙潭,旱时祷雨于此。又名东湖,最宜霁月;旧志以为八景之一。
  菅林潭亦名嵌下陂,在长兴里,地势洿下,泉流所归。里众筑堤障之,以资灌溉,屡有争竞。康熙五十七年,太守王珍勘明勒石,定其限焉。其水北通鲫鱼潭。
  无源潭在永丰里,潦水所钟也。草潭、白衣潭,郑氏凿也。荷兰陂,红毛筑也。公爷陂,郑氏筑也。皆在新丰里。甘棠潭在保大东里,地多甘棠。王有潭在仁和里,里民王有所凿。莲花潭,其源甚深,多产红白芙蕖。鸳鸯潭,两潭比偶,如鸳鸯然。水漆潭,多生水漆。参若陂,红毛时佃民王参若筑。十嫂陂,寡妇王十嫂募佃筑。陴仔头陂,伪郑时筑。月眉池,形如半月也。皆属文贤里。鼎济窐在新港社,产鱼虾。新港东陂在新化里,西陂亦在新港社。
  邑治八景:曰鹿耳连帆,曰鲲身集网,曰赤嵌夕照,曰金鸡晓霞(此属澎湖),曰鲫潭霁月,曰雁门烟雨,曰香洋春耨,曰旗尾■〈火禾〉蒐(散见山水古蹟各志,自御史钱琦以下,皆有题咏)。又郡八景:曰安平晚渡,沙鲲渔火,鹿耳春潮,鸡笼积雪(此属淡水),东溟晓日(同上),西屿落霞(属澎湖),澄台观海,斐亭听涛(俱在道署内;自巡道高拱干以下,皆有题咏)。
  秀峰塔,居郡学之巽方,高丈三尺五寸,周底六丈;四门阶级,空其中。乾隆六年,提学杨二酉建,后废不修治。
  南湖书院在小南门外。乾隆三十年,郡守蒋允焄以崇文书院狭,且近市,复建书院于此。辟斋舍、设讲堂于法华寺之左,即旧梦蝶园处也。其地有湖山林木之胜。后以院长居此者多弗康,遂废。
  又有正音书院,在东安坊旧县署之左。雍正七年建,寻废。
  环台湾皆海。自邑治计之,南至凤山县之沙马矶头,旱程二百九十六里,水程七更;北至淡水厅之鸡笼鼻头山,旱程六百三十里,水程一十九更;西北至鹿耳门,水程二十五里(康熙五十五年,钦差丈量,依旱程折算,仅十里零七绳)。鹿耳门西北至澎湖,水程四更,约一百八十里。澎湖西北至厦门,水程七更,约三百里。邑治内优大山之东曰山后,归化生番所居。舟从沙马矶头盘转,可入卑南觅诸社。山后大洋之北有屿名钓鱼台,可泊巨舟十余艘。崇爻山下薛波兰港可进三板船。
  海洋行舟,以磁为漏筒,如酒壶状,中实棚沙悬之,沙从筒眼渗出,复以一筒承之;上筒沙尽,下筒沙满更换,是为一更。每一日夜共十更,每更舟行可四十余里。而风潮有顺逆,驾驶有迟速。以一人取木片赴船首投海中,即从船首疾行至船尾,木片与人行齐至为准;或人行先木片至,则为不上更;或木片先人行至,则为过更。计所差之尺寸,酌更数之多寡,便知所行远近。所至地方,若岛屿可望,令望向者(曰「亚班」)登桅远望;如无岛屿可望,则用绵纱为绳,长六七十丈,系铅锤,涂以牛油,坠入海底,粘起泥沙,辨其土色,可知舟至某处。其洋中寄椗候风,亦依此法。倘铅鎚粘不起泥沙,非甚深,即石底,不可寄泊矣。
  通洋海舶,掌更漏及驶船针路者为「火长」;一正一副,各有传抄海道秘本,名曰「水镜」。台厦重洋往来之舟,水程颇近,中有澎湖,岛屿相望,不设更漏,但焚香几行为准。针路则以罗盘按定子午,自台抵厦,向干方而往;自厦抵台,指巽方而来。若由厦北赴江、浙、锦、盖诸州,南抵广、粤、惠、潮各府,沿海傍山,逐日有澳可泊,不用更漏筒。
  或问:『旧志舟行一更六十里,今谓四十余里,何也』?曰:『南路沙码矶头至府治,舟行七更。康熙五十五年,钦差丈明旱程二百九十六里,水程与旱程相傍,是一更该四十二里有零。通志载福州至琉球,水程一千七百里,府志称船行四十三更,是亦一更四十里矣』。
  又问:『舟自南路抵府七更,顺风一日可至;自厦抵澎亦七更,必一日有余乃至,何也』?曰:『台海潮北汐南;南路抵府,顺流也,台厦横流故稍迟』。曰:『北流为顺,南流不逆乎』?曰:『有风不怕流;南流虽逆,非如黑沟之湍激也』。
  又问:『舟中定更,以人行与木片齐至为度。台地人行,穷日不能百里,舟行乃二百余里,何也』?曰:『投木片时其行速,且船无休息,故倍之』。
  又问:『北路水程十九更,旱程仅六百三十里,何也』?曰:『此未暇详考,依府志所载』。
  台海潮流,止分南北。台厦往来,横流而渡,号曰「横洋」。自台抵澎为小洋,自澎抵厦为大洋,故亦称「重洋」。
  凡往内地之舟,皆于黎明时出鹿耳门放洋(舟人捩舵扬帆出海曰「放洋」。鹿耳门港南北有二礁,植标以记,不敢逼犯;质明见标,舟乃可行)。清明后南风始发,从鹿耳门外径去。白露后北风渐盛,必至隙仔港口(在鹿耳门外之北),方可开驾(舟行务上依风,故南风放洋从南,北风放洋从北,若误落下风,针路便失)。约行百里,望见东西吉屿,经二屿便抵澎湖,大约后午可到。南风宜泊水垵澳,北风宜泊网澳、内堑、外堑等澳;余详前澳屿内。自澎往厦,悉以黄昏为期,越宿而内地之山隐现目前。此就顺风而言。若南风柔若,风不胜帆,常一二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