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鄜城县坊州 【元和志云】 三年置直罗县贞观二年置都督府六年为大都督府九年复为都督府天宝元年改为洛交郡后升为保大军节度使属关内道郭子仪领节钺即此地也干元元年复为鄜州宋康定二年即鄜城县治置康定军使仍隶州熙宁七年省三川县为镇入洛交金因之
  国朝得地之后废节度止立散州初领洛交洛川鄜城直罗四县至元四年并鄜城入洛川又并洛交直罗入州自理六年废坊州以中部宜君二县属鄜州今领县三
  洛川县
  本汉鄜县地属冯翊 【属冯翊三字据汉志及沿革表】 东汉省 【东汉郡国志无鄜县二字】 后秦姚苌置县因洛川水以立名后魏置敷城郡隋开皇二年罢郡 【张洽地理沿革表隋属上郡不同】 以县属鄜州自高槐移理焉历五代宋洎金并因之
  国朝不改旧名至元四年并鄜城入隶本州岛
  中部县
  本汉翟道县地属左冯翊汉书渠搜中部都尉理所为朔方郡第七县莽曰沟搜 【东汉郡国志朔方郡下无渠搜二字】 魏晋戎翟居之后秦姚兴于所治南十八里置中部郡后魏太武改为中部县文帝大统九年避国讳改为内部隋大业三年废鄜州为上郡而县自杏城移理仍隶上郡唐武德二年复于此置坊州及中部县元和志云天宝曰中部郡属关内道宋因之
  国朝至元二年以县隶延安路六年废坊州并入中部县属鄜州
  宜君县
  春秋白翟地张洽地理沿革表云西汉左冯翊祋祤县地东汉左冯翊管十三城此居其四 【东汉郡国志云】 寰宇记云前秦苻坚于祋祤古城北置宜君护军元和志云后魏真君七年改为宜君县又置郡大统五年又迁于华原县北为理隋志云开皇郡废属京兆郡唐初属宜州 【寰宇记无唐初属宜州五字今据沿革表云】 贞观十七年废地入雍州二十年于此置玉华宫仍即宫南四里置宜君县永徽二年县与宫俱废龙朔三年坊州刺史窦师伦奏再置宜君县属坊州天宝十二年析置升平县宋熙宁元年省为镇入宜君 【图册云宋熙宁中改宜州金改为县九域志无之】 金因之
  国朝初并入坊州中统元年复置属延安路至元六年并入中部县十四年复置二十二年改隶鄜州

  ○坊郭乡镇

  洛川县
  开府村 安善村 安公村 东王村 太平村 进汉村 百谷村 王和村 石堡村 青龙村 安粟村 石泉村 得亨村
  中部县
  独战村 立石村 唐和村 龙坊村 太平村
  宜君县
  孟晃村 道台村 姚曲村 集贤村 雷成村 云阳村

  ○里至

  本州岛
  东北至上都三千一百八十里
  东北至大都二千三百八十里
  东北至延安路一百八十里
  东至宜川县一百里
  西至庆阳府邠州界一百三十里
  南至耀州同官县界三百里
  北至甘泉县界四十五里
  东到宜川县一百八十里
  南到中部县一百四十里
  西到庆阳府宁州五百里
  北到甘泉县九十里
  西北到安塞县并管敷政县一百七十里
  东南到安西路澄城县二百五十里
  西南到庆阳府邠州五百里
  东北到甘泉县省并临真县二百里
  洛川县
  东北至上都三千二百四十里
  东北至大都二千四百四十里
  西北至鄜州六十里
  东至宜川县界七十五里
  西至中部县界八十里
  南至澄城县界一百六十里
  北至本州岛界二十八里
  东到韩城县二百五十里
  南到白水县二百五十里
  西到宁州四百里
  北到甘泉县一百五十里
  东北到宜川县一百八十里
  东南到同州三百七十里
  西南到中部县一百二十里
  西北到本州岛六十里
  中部县
  东北至上都三千三百二十里
  东北至大都二千五百二十里
  北至本州岛一百四十里
  东至洛川县界五十里
  西至宁州界一百五十里
  南至宜君县界一十五里
  北至鄜州界五十五里
  东到洛川县并管鄜城一百二十里
  西到宁州三百二十里
  南到宜君县一百四十里
  北到本州岛一百四十里
  东北到洛川县一百二十里
  东南到白水县一百四十里
  西南到三水县二百五十五里
  西北到省并直罗县一百四十里
  宜君县
  东北至上都三千三百九十里
  东北至大都二千五百九十里
  北至本州岛二百一十里
  东至洛川县界二百里
  南至同官县界三十里
  西至宁州界二百里
  北至中部县界七十里
  东到洛川县并管鄜城一百五十里
  南到同官县九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