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分令船户各验船料大小赴局买盐淹浥鱼鲞然船户亦有不为渔者非官司驱迫鲜有乐于请买自是岁严一岁买数愈增大德元年至买及八百余引
  酒课
周岁散办一百一定四十九两八钱八分以民苗之多寡为起课之赢缩其无田而沽卖者亦在其数
  茶课
周岁起催三定丹五两六钱四分旧实无之始于至元三十年茶提举司到州取勘为无茶园及磨茶户姑令各都认办此数
  历本钱
每年止奉上司发下历本数目解钱大历每册中统钞五百文小历每张中统钞五十文此官定价数也
  沙鱼皮
岁纳九十四张本州岛实无所产至元十八年海都船户以其力之高下请于官愿输其数以免差发乃在他处买纳遂以为例厥后差发仍存而皮犹纳焉
富五都五张
富七都六张
安一都二张
安二都四张
蓬一二都二张
蓬三四都四十一张
蓬五都三十四张
  狸皮
该二十张系捕户每年送纳至元二十八年起征
  鱼鳔
岁纳八十斤于出产都分科征始于至元三十年
金一都一十斤
金二都一十斤
金三都二十斤
金四都二十斤
蓬三四都二十斤
  税课
往宋以海乡散漫止产鱼盐商贾之所不至故无征禁至元二十五年始置每月柜办中统钞一定一十八两六钱今增至三定半有奇矣
昌国州图志卷四
宋元四明六志弟四十九
元冯福京等撰
 叙山
  山
余闻山有南北条列如人之脉然有近而不相连有远而实相续者其远而相续者隔江河而不绝故大江以南之山皆来自梁绵延过九江接扬州分为二支其一由彭蠡接闽其一过湖口接吴然则南条阳列之山至定海而绝矣昌国之山何自而来哉信知其为瀛洲方丈之属也
镇鳌山在海中屹然有六鳌背负之势州治据其趾而坐镇焉因以名其堂
黄杨山在州东北通陆之处极巉岩崄峻一峰杰出人目曰黄杨尖
翁山一名翁洲去州东一舍抱朴子论古仙者之药以登名山为上而以海中大岛屿若会稽之东翁洲之类者次之
梅岑山在海之东世传梅福炼丹之所因以姓此山【一名补陀落迦山佛书所谓海岸孤绝处详见宝陀寺记】
舟山在州之南有山翼如枕海之湄以舟之所聚故名舟山
大椎山即州治照山俨若屏障在前四望其形如一州民卜居者面此山为风水
岝峉山在海之东山之巅产白艾重午人竞采之详见本草
石门山在州之东通陆迥绝处名极乐屿下瞰沧海渺无涯际旁有两山对峙如门出此入彼则有两都之隔惰农老人陈明可过此有诗题其石云两山对立石为门疑隔桃源旧日村抬手欲敲终不启烟封雾锁过黄昏
双髻山州山之最高者距州治仅十里层峦耸结宛如双髻
乌龟岩在州之西山有一石状如龟
竹屿山与舟山对境两山夹峙上有丛竹附潮而上者由此谓之竹屿门
云屿山与竹屿对峙山势稍崇云气常滃郁附潮而下者由此谓之云屿门
盘屿山与竹屿山相左右中有一小聚落田可耕海可煮编亭置灶于内以其山势环拥故曰盘
丁家礁繇舟山解缆一饷可到左大茆港右螺头洋乱石崭然起乎中闲潮溢则礁没而不露舟人弗戒或与石遇则维楫俱亡令王与善为之攻坚植表以示来者屹然中流之砥柱
螺头山去州半潮有岛突起海心其状拳然如螺
东藿山在海之东北环以大洋世传徐福至此山有石宛如一枰修竹森立风枝拂扫常无纤尘
桃花山在海之东北世传安期生炼丹之所尝以醉墨洒石成桃花纹因以为名
马迹山在海之东北安期生之洞在焉
石衕山在海之东北有石玲珑故名
岱山在海之北传所谓岱舆蓬莱或者名始于此
马秦山在海之东南昔有碧云庵马耆禅师修道于此与黄给事龟年等联句刻诸石有曰团团深锁碧烟笼【马】 安隐禅居瑞气中【黄】 万顷沧浪终夜月【张居士光】 更于何处觅天宫【黄承事岳年】
莲花峰与马秦山碧云庵对峙三石层出如莲花上有佛脚迹拄杖印马迹痕山之四隅各有小浮图地产草一种名长生不死云
顺母山在海之东山侧有石形如牛方外人谓石牛之口
箭岩在马秦后砂上有箭孔故名
黄公山在海之南峰极峭峻绝顶有石碣字漫灭不可读或云晋时隐者黄公善神术制白虎毙此山故名塔岭山在黄公山之南土人登山尝见老僧趺坐石上因垒石为塔以拜之去岭数十步有石如妇人状春月多杜鹃花
鼓吹山在州东三十里山之阴曰战洋曰马墺偃王祠在前其岭平如掌可容数百人风雨晦冥之时隐隐有鼓吹声
葛仙峰在州之金塘乡一潮可至葛仙翁陈禅师金信郎同憩此山山之巅产桃一株花而不实旧有三仙堂遗趾犹存仙翁炼丹井亢旱亦不枯
刑马(石览)在岱山之东北名秦头父老相传谓昔隋骠骑陈将军奉命伐流求国领兵至此刑马祭神今之英感庙灵济侯是也
洋山在蓬莱乡之大海中因祠隋炀帝于此凡草不生白石磷磷殿前有池产绿毛龟如钱大若有神司之好事者□□不可得
玉峰在岱山鹞子尖岭下冈峦秀拔林樾苍润时有白雾蒙其巅人以为福地往宋干德四年徙超果寺于其麓见之楼参政记
寺钟山在秀山去州隔一潮山之顶有古佛殿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