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西北三里。平地而出,有二源。其东源,周回七百步,其深不测;西源,周回六百八十五步,深一丈,皆缭之以周墙,源出王屋山。《山海经》云:“王屋之山,㶌水出焉。”郭璞注云:“㶌,沇水之源。”《尚书》、《禹贡》云:“导沇水,东流为济,入于河,溢为荥。”孔安国注云:“济水入河,并流数十里而南截河。又并流数里,溢为荥泽。”按《禹贡》:“导沇水,东流为济,入于河。溢为荥。东出于陶丘北。又东至于菏。又东北会于汶。又北东入于海。”颜师古云:“导沇水而为济,截河又为荥泽。陶丘在今曹州定陶西南,过菏泽又与汶水会,北折而东入海也。”按沇水出今王屋县王屋山,东流至济源县而名济水。荥泽在今郑州荥泽县定陶,今曹州济阴县是也。菏泽在今兖州鱼台县。汶水在今兖州莱芜县,然济水因王莽末旱,渠涸,但入河而已,不复截河。南过今东平、济南、淄川,北海界中有水流入于海,谓之清河。实菏泽、汶水合流,亦曰济河。盖因旧名,非本济水也。而《水经》是和帝以后所撰,乃言济水南过荥泽,至于乗氏等县,一依《禹贡》旧道,斯不详之甚也。郦道元又从而注之,其所纂序尤为纰缪矣。又《九州岛记》云:“济源县有慢流,水玉、浆涧、木沟皆会于济也。”皮城。在城东南三十八里,卽春秋时阳樊邑。忿生邑,有故城,在今县西北二里。轵县故城。《史记》云:“秦昭王伐魏,取轵。”汉为县,故城在今县东南三十里,卽汉文帝封舅薄昭为轵侯是此。高齐拒周,使斛律光筑关于此,以屯戍卒。按《郡国县道记》云:“后魏自此城,移县于今县东南三十八里,皮城置。”大业二年,省之。济源古城。在古县西北九里,卽《史记》谓“晋文公伐原”是也。陵山,在城西北。灵井。东魏以镇西将军平鉴,为懐州刺史,乃于轵关筑城,以防西魏。新城少水有一土井,随汲卽竭。鉴乃具衣冠俯井而祝,俄而井泉涌出,合城不缺,此井今在故城中。沁台。在县东北三十里,与古城相去五里。故轵关在今县西十一里。

太平寰宇记卷五十三

河北道二
懐州。
懐州。河内郡,今理河内县。《禹贡》冀州之域,星分张宿,九度。《禹贡》:“覃懐底绩,至于衡、漳。”太行山在焉。殷时为畿内。周时为三监邶、墉、卫地,亦为卫、邘、雍三国,及管、蔡废黜,封康叔以为懐侯于此地,卽为卫,卫迁河南。晋文公霸,始启南阳,又为晋地。故《左传》:“襄王赐晋文公阳樊、温原、攅茅之田,晋于是始启南阳。”杜预注云:“在晋山之南,河之北,故曰南阳也。又曰武王克商,苏忿生以温为司冦,其田有隤懐。”战国时为魏、卫二国之境。《史记》云:“秦襄王伐魏,取轵。”又《竹书纪年》云:“秦师伐郑,至于懐殷。始皇并天下,以今州地属三川、河东二郡。”又按《史记》:“始皇六年,拔卫,其君徙居野王,阻其山以保之。胡亥废卫君角为庶人,以其地属三川、河南二郡之境,河东郡之东境。”《史记》云:“项羽立司马卬为殷王,王河内。”汉高帝初又为殷国,至二年卬降,以其地为河内郡,治懐旧壌,卽覃懐故地。《汉书•地理志》云:“魏地东尽河内,领懐等一十八县,属于司隶。”后汉世祖南定河内,难其守,邓禹举冦恂。世祖谓恂曰:“河内完富,吾将因是而起。昔高祖留萧何镇关中,吾今委公以河内。”恂遂伐淇园之竹,治矢百余万,养马二千匹,収租四万斛以给军事,由是东汉之业济焉。晋为河内、汲二郡地。后魏置懐州,兼置河内郡,治古野王城是也。隋开皇三年,郡废而州存。十三年,改野王县为河内县。大业二年,废州,复为河内郡。唐武德二年,陷于王世充。其年以济源西南柏崖城置懐州,领大基、河阳、集城、长泉四县。其年,于济源立西济州武德县,立北义州修武县,东北故浊鹿城立陟州、懐州,置总管府,管懐、西济、北义、陟四州。三年,懐州又置太行、紫陵、忠义、谷旦、温五县。四年,移懐州于今野王城。其年,又于温县置平州,以温县属之,又省谷旦、太行、忠义、紫陵四县,后省平州。仍于隋,河阳宫置盟州,领河阳、集城、温三县,又省西济、北义、陟三州。又于获嘉县置殷州,其懐州总管,管懐、殷、盟三州。懐州领河内、武德、轵、济源四县。八年,废盟州,省集城入河阳,以河阳、温二县来属。贞观元年,罢都督府,以废殷州、修武、获嘉、武陟,废邵州之王屋四县来属,仍省懐、轵二县。显庆二年,割河阳、温、济源、王屋四县属洛州。天宝元年,改为河内郡。干元元年,复为懐州。
元领县五:河内,武德,修武,武陟,获嘉。
州境:东西二百一十七里。南北一百一十五里。
四至八到:东南至东京三百三十里。西南至西京一百四十里。西南至长安八百七十九里。东至卫州二百六十里。南渡河至郑州一百九十里。西至河南府济源县七十三里。北至泽州一百四十里。东南至郑州一百五十六里。西南至河南府一百四十里。西北至河南府界一百七十里。东北至卫州二百六十里。
户:唐开元户四万三千一百七十。皇朝户:主一万一千三百五十六;客三千五百六十八。
风俗:河内覃懐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