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朝建淮阳军,今县属焉。
峄阳山 在县西六里。《禹贡》:“峄阳孤桐。”《西征记》:“下邳城西五里有葛山,《禹贡》所谓峄阳山也。” 沂水 经县北分为二水,一水于城北,西南入泗水。一水经城东,屈曲从县南亦注泗,谓之小沂水。《郡国志》:“沂水,今号为长利,池上有桥,即张良遇石公于圯上。南人谓桥为圯,即此桥也。” 古郯城 古郯子国在县东北百五十里。故郯子国城,仲尼学官名于郯子,即此地也。宋灭郯以为县,其故城周十余里,在沂、沭二水之间。后汉徐州刺史理此。高齐省。后周大象元年复置。贞观元年又省。 县理城 古邳国城也,魏武征吕布于下邳,决泗、沂水以灌其城,即此处。按下邳有三重大城,周十二里半,中城周四里,吕布所守也。魏武擒布于白门,即大城之门也。小城累砖,坚峻,周二里许。西南又有一小城,周三百七十步。征虏将军石崇所筑。 石鳖屯 晋穆帝升平初,荀羡为北部都尉,镇下邳,起屯田于东阳之石鳌,在临淮郡界,公私利之。北齐废帝干明中,尚书左丞苏珍之又议修石鳖等屯,岁收数十万石,自是淮南军防粮储充足矣。 武原故城 汉为县,今废,城在县北。 东海王故城 一名金城,后汉废太子疆于此城。 古良城 在今县北六十里。良城即春秋晋侯会吴子于良在此。汉为县,属东海郡。高齐天保七年省。 下相故城 项羽生处。东汉初平四年曹操攻徐州,屠男女数十万,泗水为之不流,即此城也。 取虑故城 在今县西南,汉属临淮郡。《十三州志》:“取,如星分觜 ,陬虑,若《公羊》邾娄之娄。顾野王云:‘取虑,读为秋闾。’”汉时汝南步游张少孤,四岁,母拾麦,为人所卖,游张后为取虑令。春月按行高平,至里头,有病妪,马便不前,自下马问讯,乃其母也。 北陵故城 《晋太康地记》云:“北陵县,属下邳。” 睢陵故城 汉县,废城在今县东南。 司马碑 伏滔《北征记》云:“下邳大城内有大司马碑,石声如磬。” 项羽井 《北征记》云:“下邳西南有石,崇四丈。碑云:‘项羽井在下相城也。’” 郯子庙 在古郯城。 泗水 西从彭城县界,正东流县城西南。 黄石公庙 在黄乡城东南一里。 刘纲祠 刚,下邳人。祠在县南一百步。旧云:“祠前有皂树,乃升仙之所。”旧《图经》云:“树高十丈。天宝元年,因大风折。至三年,枯树东南有根上再生,祠树俱废。” 孔望山 在郯城乡,传云:“孔子昔于此山登望。 ” 磬石山 在县西南八十里,即《禹贡》:“泗滨浮磬。”孔安国注云:“水中见石,可以为磬。”按泗水中无此石,其山在泗水之南四十里,今取磬石,上供乐府,其山出石。大小击之,其声清亮,与孔说不同。恐禹治水之时,水至此山矣。

宿迁县:东一百一十里,旧十四乡,今三乡。春秋时锺吾子之国,亦宿国所迁之地也。南附于宋,东逼于鲁,遂内迁其人,而更封其君也。 宿预城 在下邳县东南一百八十里,盖本宋宿迁处也。后吴灭为邑,汉为厹犹县,属临淮郡。晋安帝立宿预县。隋开皇三年属泗州。唐宝应元年,以犯代宗讳,改宿迁。 淮水 入县境,南与楚州山阳分中流为界。 山司峿 在今县西北十里司吾故城是也。即古锺吾子国。吴灭之。汉为县,后魏省。 泗口 晋明帝大宁中,兖州刺史刘遐自彭城退屯泗口,即此也。 故泗阳 汉为县,后汉县省,故城在今县东南八里魏阳故城是也。盖因魏文幸广陵,因而改名。 凌城 在今县东南五十里。汉县,属广陵。晋永嘉后省。故城存。 角城 在今县东南一百一十一里。《县道记》云:“旧理在淮之北,泗之西,亦谓之泗城,即晋安帝义熙中于此置淮阳郡,仍置角城县。”梁改为临清县。后魏改为角城县。高齐又改角城为文城县。周又改文城为临清县。隋开皇三年罢郡,乃省临清县。其城因而荒废。又按《郡国志》云:“晋安帝义熙中置此城。在今县东南,东临泗水,南近淮水。自晋至隋迄为重镇。 市丘城 《郡国志》云:“市丘城即古市丘侯来献鼎处。” 睢水 沭水 皆经县界。 鲁肃庙 在县东南一里。肃,临淮人,后为之立庙也。

涟水军

涟水军:理涟水县。本楚州涟水县也。皇朝太平兴国三年十二月,建为涟水军。
领县一:涟水。
军境:东西八十里,南北一百四十九里。
四至八到:新置军,未有至两京、长安里数,东至利奉村三十里,与楚州山阳分淮水中流为界,都至楚州一百三十里。西至郎石沟五十里,与宿迁分淮水中流为界,都至宿迁一百九十六里。南至淮二里,与楚州山阳县分淮水中流为界,两县相去九十二里,北至海州朐山县决水沟一百四十七里中流为界,至海州东门二百二十七里。西南至楚州山阳县六十一里,分淮水中流为界,东至大海一百四里。西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