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夫人姓冯,名夷。”《尚书•中候伯禹》云:“臣观河伯面长,人头鱼身。”张揖云:“冯夷,河伯是也。华阴潼津乡堤首阳里人也。水仙,化为河伯。”《博物志》:“昔夏禹观河,见长人,鱼身,出水曰:‘吾精,岂不为河伯也。’”冯夷者,华阴人,得道水仙,化为河伯,岂同哉。《抱朴子》:“河伯八月庚日渡河溺死,天帝署为河伯。”应劭曰:“冯夷,水仙也。”西魏文帝大统十三年,于汉祠更加营造,因立四渎祠于庙庭。周武天和四年,太宰宇文护于祠庙建碑一所,灵帝大象元年,江、淮、济各从本所祠,惟有一祠依旧不改,每岁发使致璧加牲以祀焉。《礼记》云:“先王之祭川也,皆先河而后海,今因河而祭海,即其义也。”唐天寳十四年封为灵源公。芮乡:《郡国县道记》云:“今县西南二里临晋故城是故芮乡,又县东一里有王城,盖大荔戎王之城。”《左氏传》云:“晋阴饴甥会秦伯于王城。”即此也。通灵陂:在县北四里二百三十步,唐开元初姜师度为刺史,引洛水及堰黄河以灌之,种稻田二千余顷。
蒲城县:东南九十里,旧二十二乡,今一十乡。本汉重泉县地。《史记》谓:“秦简公城重泉,即今县南五十里,有重泉故城也。”今县,即后魏太和十一年分白水县于此置南白县,以在白水之南为名,西魏废帝三年,改白水县为蒲城,以县东故蒲城为称,属同州。唐开元四年十月,改为奉先县,仍移隶京兆府,以奉睿宗桥陵。至十七年,升为赤县,皇朝开寳四年,改为蒲城县。故重泉县:《后汉书》云:“王阜字代公,为重泉令,时大旱,收夺强吏,按察豪猾,于是澍雨,有鸾集县屋,县为雅乐,应声而舞,旬日方去,其感化如此。洛水:亦曰沮水。贾城:古之贾国。《左传》谓“芮伯、梁伯、贾伯伐曲沃”是也。五味陂:《汉书•宣帝纪》:“常困于莲芍卤中。”如淳曰:“为人所困辱也。”莲芍县有盐池,纵广十余里,其乡人名曰卤中,服虔曰:“卤中,或曰泽中。”孟康曰:“莲芍县西北也。”按汉莲芍县在此县东南下邽县界,此即卤中也。壍洛:《史记》:“秦孝公九年筑长城,简公二年壍洛,故云:‘自郑滨洛。’”今沙苑长城是也。又按《三秦记》云:“在蒲城东五十里,秦筑长城即是壍洛也。”唐睿宗桥陵:在县西北三十里丰山。玄宗泰陵:在县东北二十里。惠庄太子陵:在桥东南三里,惠宣太子陵:在桥陵东六里,惠文太子陵:在桥陵东三里,并在柏城内。宪宗景陵:在县西北二十里。僖宗靖陵:在邑界,去长安一百五十里。
沙苑监
沙苑监者,在同州冯翊、朝邑两县界。按《唐典》,掌牧养陇右诸牧羊牛,以供其宴会、祭祀及尚食所用,每岁与典牧分月供之,若有司供应者,则四时皆供,凡羊毛及杂畜皮角皆具数申送所由焉。唐末废。皇朝显德二年,于苑内牧马焉,在州南一十五里。
古迹:
沙苑古城:在朝邑县南一十七里,从冯翊县东界沿洛水南岸入朝邑县界,及南至渭水,其城广四十八里。太沙、鸿鹤池、李公池。
土产:
出白蒺藜、麻黄。

太平寰宇记卷二十九


关西道五
华州
华州:华阴郡,今理郑县。《禹贡》雍州之域,今州境兼有豫州之域。《周礼•职方氏》云:“豫州,其山镇曰华山。《括地志》:“华山,古以为敦物,在华阴县南。周时为畿内之国。郑桓公友所封采邑,一名咸林,故《国语》曰:‘郑桓公为周司徒,采地咸林也。’春秋时为秦、晋地。”《左氏传》曰:“晋侯许奉秦伯以河外、列城、五南及华山。”按《华山记》云:“此山分秦、晋之境,鄙晋之西则曰阴晋,邉秦之东则曰宁秦。”战国时自高陵以东皆魏之分。《史记》云:“魏筑长城,自郑滨洛。”今州东南三里魏长城是也。按郭缘生《述征记》云:“长城,或说秦、晋分境,祠华岳,故筑此城,秦并天下,为内史之地。两汉及晋为京兆、弘农二郡之地。”按《后魏书》云:“太平真君元年置华山郡,至孝明帝分华山郡又置武山郡,孝昌二年又改为东雍州,仍领华山郡,以西有雍州,故曰东雍,至西魏废帝三年,改东雍州为华州,今冯翊郡。”隋开皇三年郡废,而华州如故,大业二年省华州,其地属京兆冯翊郡,至义宁元年,割京兆之郑县、华阴二县置华山郡,因后魏郡名。武德二年,改为华州,割雍州之渭南来属,五年,渭南还雍州,垂拱元年,割同州之下邽来属,二年,改为太州,避武后讳,神龙元年复旧名,天宝元年改为华阴县,干元元年复为华州,宝历中,肃宗不豫,又为太州,宝应二年,复为华州,兼京城防御使,又为镇国军节度,梁为感化军,后唐同光元年,改为镇国军,周显德元年,降为刺史,皇朝升为镇国军节度。

元领县三,今四:
郑县,下邽,华阴,渭南。京兆府割到。
州境:
东西一百四十三里,南北一百三十五里。
四至八到:
东至东京约九百八十里。东至西京约六百一十里。西至长安一百五十里。东至陕州二百六十里。南至商州二百八十里。北至同州六十里。
东南至虢州一百六十里。西南至金州一千八百里。东北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