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寺。乾隆府、县志同

大劳、小劳二山,在县东南四十里,大劳有洞,可容数十人。《大清一统志》。按《本草经》

有劳山韭,未知何地,今此山不种而生,且嫩美焉。《乾隆县志》。

安山在劳山东,后潭山在安山东。并同上

玉屏山、墨斗冲、双庙山、小坑山四山,并在城东南七十里。顺治十八年奉旨禁采煤石,历

年碑载俱存。《采访册》

象林山,城东七十里,月山城东七十里,仙殿山城东四十五里。《采访册》

稽亭山,在县东南六十里,高二百一十丈,袤六十里。有仙人岩、三天洞及寿昌禅院,本隋

时扶风禅师道场。《祥符图经》云县东南有稽亭山,古仙人居处也,行客奇其幽旷,至此必

驻步稽迟,故名。《舆地纪胜》《元丰九域志》惟云,宣城县有稽亭山。

按:《太平寰宇记》:三天洞东南去郡城五十里,不言洞所在山名。土人云,稽亭山与三天



中尚隔陈家山。今考陈家山,盖土俗之名,故宋、元、明舆地书及府县志皆不录。或又云仙

人岩、三天洞亦系二山,并属强为分析。今仍据《舆地纪胜》、《九域志》列于稽亭山下而

附记于此,又《乾隆府志》于稽亭山下别有三天洞山,亦强分一山为二山

,今并改正。


落星山在稽亭山东,田中突起一峰,相传星陨于此。乾隆府、县志同

长幡岭,在稽亭山东。同上

袍笏山,在长幡岭东。《乾隆府志》

寨山、洞山,俱在稽亭山南,洞山有洞可容数百人。《一统志》、《乾隆府志》



马凹山,在稽亭山东北。乾隆府、县志同

柏枧山,在县东南七十里,与宁国县接境,山之阳即文脊山也。溪谷邃深,峰岩回曲,飞流

界道,跨岫为梁。《大清一统志》。晋瞿硎先生隐此,古有僧以柏皮引

水入厨,故名柏枧。《乾隆府志》

歙溪山,在柏枧山西,山半一凹名钱家垄乾隆府、县志同万人坑。山脊与

宁邑接壤,梅村山在柏枧山北。同上

查树岭,在歙溪山西北,自宁国过泾间道由此。同上

石龙山,在查树岭北,下有洞,龙出则雨。同上

海螺山,在石龙山东北,山形如螺,南里许为坐吉山。《乾隆府志》

狮子山、竹山、长里冈,在歙溪山东北,山上平冈道路颇长,东有鹤驭山。《乾

隆县志》

栗木冈、独山,在长里冈东十里。乾隆府、县志同

夹冈山,在长里冈东北十五里。同上

峻山,在夹冈山东南。同上

水西山,在夹冈山东志,下有横溪与水东山分峙。《乾隆府志》

桃园山,在夹冈山东五里。《乾隆县志》

响山,在宣城县南二里,下俯宛溪,有响潭。《大清一统志》。上有钓台

,相传严子陵尝钓此。《乾隆府志县》同。响山在县南五里,李白《登响

山》

诗云:“筑土接响山,俯临宛水湄。”权德舆记曰:“得响山焉,两峰对峙,苍翠对起。”

《方舆纪胜》

按:权德舆《响山新营记》云:“揭东西二亭于双峰之上,相距二百步。碧山亘目,清流下

驶,跨以虹梁,抵兹近郊。”及韩文《平阳路公神道碑》云:缚作响山亭,营军于左右。权

丞相善之,其说于响山。

夏家渡山,在响山南。《乾隆府志》

双羊山,在县南五里,以山有双石羊故名。梅圣俞诗:“风雪双羊路,梅花山下村。”《方舆纪胜》、《嘉定宣城志》、《大清一统志》并同,《乾隆府志》作三里。

柏山,在双羊山西。乾隆府、县志同

按:《嘉靖志》以双羊山、柏山为一山,今从《乾隆府志》分列。

赤土冈、溪头山,在县南三十五里,北为凤家冲。《乾隆府志》

许村山,在溪头山南。同上

花庙山,在许村山南。同上

黄泥冈,在溪头山北。县志

官塘山,在黄泥冈北。同上

戚家山,在官塘北山。同上

曷山,在县西南三十里,杨行密攻宣州趋曷山即此。《宣城县志》松岩山又西北曰曷山。《大清一统志》

松岭,在县南四十里。《嘉靖府志》

按:此岭《乾隆府志》及《宣城县志》皆不载,今据《嘉靖志》补入。

岩台山,在县南四十五里,《乾隆府志》作五十里。岩峭壁,上有平台

,下有石洞乳泉。《大清一统志》

石岭头山、花田山、西山,俱在岩台山北。县志

桐子冈,在花田山北十里。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