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锡编次末附诗词四卷予谓于志体不合也】 自宋讫命更延佑袁桷方领编修官本之二志着其概参之七观究其原 【【原注】王深宁应麟着四明七观钤括郡之掌故为注释延佑三年袁学士桷复修郡志采其文冠于艺文考】 谁其续者垂不刊猗惟王侯元恭捉翰遒如椽其闲首尾称大备一代兴废略可言 【【原注】至正时郡守王元恭续修延佑以后事凡十六卷称至正新志】 前明内府不收弃文渊坠简终沦湮天一阁范碧山全家有善本颇自专叟当檄取诃豪顽 【【原注】宋两志皆宋刊元两志亦钞本明代文渊内阁两目皆不载海内藏书家亦无有齿及者宋志惟予友全祖望家有之故予得见元志则天一阁范氏所藏也○杭世骏补史亭剩稿】
按曰杭大宗称述吾乡掌故似甚博洽其实道听涂说只是谢山唾余而元志并未之见也故清容修志在七年误以为三年七观在土风考误以为冠艺文考至正志十二卷误以为十六卷书名续志误以为新志至正所称新志者延佑志也又姜屿所著风物志号明越不号宁越其目始见于晁公武读书志中
博求古志于藏书家宋理宗以前征诸宝庆四明志元顺帝以前征诸延佑至正庆元志 【史鸣皋乾隆象山县志序】
会稽有典录有先贤传明越之志盖权舆于此其专志则在宋有张州将津图经吴制使潜庆元志 【按此误以庆元为纪年故叙于宝庆之前】 胡尚书矩宝庆志载在晁公武读书志者别有姜氏屿之风物志在元明有袁学士桷王总管元恭 【按原误元泰】 黄佥事润玉杨博士实张尚书时彻之志予尝博考焉 【陈锺琛乾隆鄞县志序】
考明州图经昉于宋干道守臣张津厥后有胡矩之宝庆四明志吴潜之四明续志元则有袁桷之延佑四明志王元恭之四明续志文献流传远有代序 【印宪曾乾隆鄞县志序】
古人事迹当以正史为凭胡制使袁学士之书所述迁除次第奏议建白皆灼然可信虽于乡先达之短或讳而不言亦见古人恭敬桑梓之义读者可于言外得之也 【乾隆鄞县志凡例】
地志之有传与国史相表里书法止应据实后之论者谓志与史不同当着其长而讳所短此特据益部先贤襄阳耆旧之例而言不知昔人为此本择其人而纪录之今志乘之体日益繁芜乡里先达罔弗登载岂容以一邑之公书概用曲笔与家状墓志等且如胡制使之宝庆志吴丞相之开庆志 【按开庆无人物传】 袁学士之延佑志未尝不兼述瑕瑜惟张司马嘉靖志以后则虽九品下中之人物亦概立佳传无如其人本末已具正史而区区欲相覆护果能以一手掩天下目乎 【蒋学镛甬上先贤传列传序】
  干道四明图经
二十条 【凡论列此志者苟有见闻尽着于篇惟原序不复复载后志仿此国史艺文藏家目录或但纪篇卷别无解题亦复次第先后综于兹录所以核当日之存也】
四明旧有图经成于干道五年盖直秘阁张公津守郡之三祀也先是大观初朝廷置九域图志局令州郡各编纂以进明已成书而厄于兵火遂逸其传三山黄君鼎得所藏以献张公乃俾僚属参稽厘为七卷而锓诸梓然自明置州至是四百三十二年而城治之迁徙县邑之沿革人未有知其的者唐刺史韩察实移州城石刻尚存于时且未之见他岂暇详甚哉作者之难固有俟乎述于后者也 【罗浚宝庆志序】
四明有志久矣而著述非一可稽者惟宋干道闲郡守张津重缮大观初所编为七卷 【赡思重刻宝庆志序】
张津四明图经十二卷 【宋史艺文志】
张津四明图经十二卷 【柯维骐宋史新编艺文志】
张津初作四明图经实郡志所始也 【嘉靖宁波府志名宦传】
九域图志创于大观元年盖自明置州至是已四百三十二年矣其在明州者委郡从事李懋诚撰述书未成厄于兵火历四纪至干道五年制置直阁张公津治郡命委僚属因旧录更加采摭纂为七卷又以篇什碑记等为五卷曰干道图经此见于缙云县主簿主管学事三山黄鼎序者也王应麟谓景德祥符所修郡志以大观为据不诬矣 【杨德周历代志书辨】
张津干道五年以右朝散大夫直秘阁兼主管沿海制置使知明州纂四明图经三山黄鼎为序 【康熙鄞县志修辞考】
宋知州事张津干道图经 【雍正宁波府志前朝纂修姓氏】
宁郡志创自宋干道张津以图经命名自是志郡者必先之以图 【又舆图序】
张津尝作四明图经郡志所自始也 【又名宦传】
自宋大观时诏天下州郡各编志书以进名为九域图志干道时明州遂因图志而有四明图经之作焉 【雍正慈溪县志舆地图序】
四明图经十二卷宋史艺文志张津撰按鄞县志云干道闲 【浙江通志两浙志乘】
四明志乘以吾家为最备自胡尚书宝庆志吴丞相开庆志袁学士延佑志王总管至正志季孝廉永乐志 【按永乐志作于纪征士宗德李处士孝谦此云季孝廉当误又按黄南山集中张德恿墓志称其博学好古预修永乐志】 杨教授成化志张尚书嘉靖志无一佚失足以豪矣张制使干道志则最初之作也购之不可得乃过天一阁范氏见四明文献录全引其书为之狂喜乃别为钞而出之于是扬之小玲珑山馆马氏杭之小山堂赵氏皆来借钞顾予犹疑非足本尝见成化志中于遐追山二庙下纪刘毅胡韔谏吴越无纳土事以为出自干道志今竟无之则脱简殆多然要属难得之书可宝爱也 【全祖望跋干道四明图经】
李处士孝谦预修永乐宁波府志毕又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