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也淘湖所收率以佐郡家支遣至此方全为淘湖之用 【[按曰]自此不薙葑者以下皆后守续增】

   渠堰(石契)闸
它山堰县西南五十里先是四明山水注于江与海潮接咸不可食不可溉田唐大和中鄮令王公元暐始迭石为堰于两山闲阔四十二丈级三十有六冶铁灌之渠与江截为二 【唐亮阇黎有诗云截断寒流迭石基海潮从此作回期行人自老青山路涧急水声无绝时】 渠流入城市缭乡村以漕以灌其利甚溥故堤防浚导岁以为常提刑程覃摄守买田收租以给经费详载郡志
仲夏堰县西南四十里唐大和元年刺史于季友于四明山下开凿河渠引山水流入诸港置堰蓄之溉田数千顷
西渡堰县西二十里
北渡堰县南二十五里
北清堰县西北二里
长塘堰县南二十五里江河夹岸为塘延袤百余丈俗呼为百丈堰当风潮之冲御河流之洄以故累筑累败役户坐是荡产者什七八里士黄堂相地埶谓河洄本为溉塘下之田然不可与水争地乃以田易邓桥广福院田凿为渠环之以接旧河之洄使仍可溉塘下之田于河洄邻江之地各捐半里许于其外为堰二以杀水势旧塘遂坚壮民病始苏至今赖之
上河堰下河堰县南三十里乃鄞塘乡姜山之前上下河之堤也上河则白杜横溪山源注之与东钱湖水通下河则铜盆浦有堰常浦进林有(石契)(石契)通奉化江潮雨涝则江潮接之二河涨水相迎故堰善败行者居者皆谓二堰各迁入十余丈则依山之麓易于堤防且得白杜横溪之源回环旧河中 【旧河今为下河徙堰则为上河矣】 可溉田五六百亩而得常稔亦无妨他乡水利居人欲徙未能也
炉头堰县南二十五里
铜盆浦堰县南一十五里
郑家堰县南城外半里
道士堰县东城外半里
林家堰县东五里
倪家堰县东半里
邵家堰县西北十五里
兰浦堰县南五十里
浑水闸县西二十里西门外花园侧甬东林家道头钱家道头皆有闸今多湮塞
行春(石契)光同乡四十三甲俗名南石(石契)
积渎(石契)光同乡四十一甲又名下水(石契)
乌金(石契)句章乡镇甲又名上水(石契)嘉定辛巳泉使魏岘申朝省降度牒再修
回江东西两(石契)阳堂乡六甲
萧皋(石契)手界乡二十甲
贝则(石契)手界乡二十二甲
欤(石契)丰乐乡二十三甲
东周(石契)丰乐乡二十五甲
古塘(石契)丰乐乡二十五甲
樟木(石契)鄞塘乡二十八甲
练木(石契)鄞塘乡三十甲
史家(石契)鄞塘乡三十三甲
鹊巢(石契)手界乡镇甲今废为田
茅针(石契)鄞塘乡
荻埭(石契)手界乡二十一甲邑簿黄宁刱于熙宁右堰(石契)举其潴水之大者其余不及尽记沿江皆堰一坏则渠水泄而海潮入皆所当谨也
江东(石契)闸县东城外半里淳佑二年秘阁修撰陈垲守郡日据士民白札子本府江东米行河旧有(石契)闸随时启闭内通东湖水脉外障大江潮汛沿河两岸各有古来石磡四五十年以来两岸居民节次跨河造棚污秽窒塞如沟渠然水无所泄气息蒸熏过者掩鼻数内余家桥夹家桥低塌河面舟不可通不惟有妨民旅运载兼父老流传谓此河通塞于四明风水最有关系乞行开浚复还古迹仍乞增高两桥以通舟楫本府遂具申沿海制置使司差委路分权帐前水军统领傅端倘修武本府司法冯喜孙迪功同共相视告示侵占古河起造浮棚之家日下自行除拆斟酌多寡关支官钱俵散寻据所委官申并已拆除浮棚取见元来石磡讫本司遂差拨水军开浚河道搬去瓦砾彻障蔽以见天日之清明荡污秽以通江湖之脉络邦人无不称快于是重修浦口疏水二闸改造浦东桥 【原名余家桥】 澄波桥 【原名夹家桥】 各增高二尺于浦口桥北刱置淘河闸官舍三小闲差不厘务使臣一员专一监临启闭每月添给官会一十贯文江东寨拨水军二名役使每月各添支官会三贯文又置钩锄锹镢之属具载板榜再差官打量自浦口桥河道南北两岸阔狭丈尺从制置使司置立石碑闸官舍内久远参照开具下项
浦口桥下 【阔一丈一尺】
浦口闸外 【阔一丈一尺】
浦东桥下 【西阔一丈二尺五寸东阔一丈三尺六寸】
澄波桥下 【西阔二丈三寸东阔一丈六尺】
米行桥下 【西阔一丈三尺八寸东阔一丈四尺○[按曰]原本脱米行桥下条而以米行桥下丈尺误作澄波桥下丈尺今据嘉靖志及敬止录所引补正】
疏水闸里 【阔一丈四尺】
胡家桥下 【阔一丈五尺五寸】
真君庙桥下 【阔二丈六尺七寸】
真君庙桥东至栖心寺桥一带并系大河
以上自浦口桥打量至真君庙桥河道东西通长二百丈三尺七寸并系浙尺
保丰(石契)县北城外半里西管支港受它山林村两路之水满则泄之江若行春积渎乌金石塘诸(石契)皆所以泄西管水也行春积渎乌金相距不过数里惟石塘(石契)回环而北三十里闲无一(石契)可以泄水每遇霖潦往往汇于城下反藉城中三喉传送三喉穴城为水道仅通一线所泄能几此保丰(石契)之不可不复也先是淳佑辛丑余参政天锡典乡郡已有意经营不便者怵以风水之说明年郡守陈垲讲究水利邦人具言保丰兴废关乡里丰歉即拉西倅尤煓南倅赵体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