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帐,落脉中抽连起珠泡乃顿土屏。自是而出者为虎山、岩山、马仔山、龟山、李仔山、水坑山、埤仔后山、邱厝宅山、赤涂崎山,至白沙坑溪南而止。由■〈犭姜〉仔寮山分支向南者,为茑松坑山、内庄山、枫脚庄山、员仔内山,至三家春庄前山而止(此与邑治分支南下山也)。由乌头坑山分支北行者,为猴狮头山、为鹿寮山、坑仔内山、打铳山、番仔井山。又转西而南者,为待人坑山、观音山。此皆邑治之护卫也。而观音山蔚然秀拔,以作学宫之朝拱。其由草子山向北而行,至十六份山,门屏束峡,自市仔尾转北面南,至八卦亭山而止,则邑治之主山也(「诸志」云:高峰秀出者曰望寮山,其下有北路中军之旗鼓,则半线之营垒也。即今八卦亭山,一名定军山,距县城东门不过数百武也)。
  北有大甲之银锭山,南有斗六之尖山。二山遥遥相对,则邑治之左右辅也。
  内山峰峦参差,浓遮密阴,翠若列屏,则邑治之后幛,环列于东也。
  东南九十九尖,匝笋瑶篸,排空无际,有万笏朝天之象,即邑治之尖峰也(俗名火焰山,即焰峰朝霞之景)。与火焰山相映,中隔乌溪而起于平地者,曰茭荖山。山后一窝平地,为内木栅庄。茭荖山关拦于外,若水口之锁钥焉。东北为猫雾拺诸山,中开平洋,良田万顷,为邑治一大聚落也。
  东北葫芦墩山,落脉出西。由横山而过,再起峰峦曰蓬山。蓬山之南曰鳌头山,以山之形若鳌头故也。又南为沙辘山,又曰龙目井山。树木参差,山峰特秀,为北方诸山之冠。又转而南曰大肚山。在西望之,俨似月眉一样。在猫雾拺以为案山,实邑治之北障也。
  东南三峰并峙,高插云霄,若隐若现,奇幻不测,即邑治之案外尖峰也(俗呼香炉烛台山,状似笔架,在诸罗八同关地界)。
  山
  大乌山:在猫雾拺上保东势角内极东。于万山之巅,独见高大。为邑治诸山之祖(距县治百余里)。
  大半天山:在水沙连内浊水溪南。山势幽深,危险莫比。前林逆曾遁于此,恃险自固,为我军奋勇攻克。
  小半天山:与大半天相连,高插云霄(距县七十里)。
  大平顶山:与大、小半天山相接,上颇平坦;可以屯札。昔大将军福公,尝由此攻克大半天。
  溪洲仔山:在沙连浊水东南畔护卫县龙转身处。
  阿拔泉山:在沙连界阿里山发祖。山麓之水流与故虎尾溪会,旧有阿拔泉渡。
  雪山:在水沙连内。山经年积雪,莹澈光明,晴霁望之,辉如白玉。即「诸志」所谓:「玉山」也。高插天外,常隐不见,奇幻莫测。
  集集山:在水沙连内,高峰耸拔,峻秀无双;为邑治少祖。山上有两池,分居左右,周围八、九丈。虽遇大旱,水终不涸(堪舆家名为廕龙池,为邑治聚秀之应)。昔大将军福公,尝破林逆于山麓。险阻可恃,为八埔水二社之要路。今山下有集集街(距县七十里)。
  水沙连内山:在县治东南一百里。内有大围,四周皆山。共番二十四社,负山隔湖而居。路极险绝,驾藤为桥,内分南北两港:其南港有吷山、木扣山、卓咯山、丹山、头围山、二围山、木武郡山;北港有猫里眉山、致雾山。因人迹罕到,莫能详考。
  内触口山:在县治东南六十余里,清、浊二水经此会合西出。北连集集山、八纪仙山、风炉山。南连清水沟山、牛稳格山、猪母朥山。
  八娘坑山:在县治东南六十余里,山麓稍平。
  虎仔坑山:在县治东南五十余里。左连八娘坑外触口山。
  牛相触山:在县治东南五十余里。南北两峰,如牛奋其角而将触。中隔一溪,南连斗六门,北接大武郡。欲入水沙连内山,以此为总路要区。
  牛牯岭山:在县治南三十余里。山上平坦,可耕、可居,横亘十数里。
  大武郡山:在县治南三十余里。由牛相触山分支,右出横亘二、三十里,下有清水岩。
  南投山:在县治东南四十里,山麓为县丞署。
  施厝平顶山:在县治南四十里。上颇平坦,居民数村;其东面有碧山岩。
  猫罗山:在县治南二十余里。东面山下,有宝藏寺。
  同安岭:在县治南二十余里,与猫罗相接。山形似蜈蚣,下山两旁分支。
  红涂崎山:在县治东南十余里。上平而方,高出众峰之上,为邑治父母山。左分支为燕雾山;右分支为快官山;中峰叠翠,层峦耸拔。
  白沙坑山:在县治南六里。峰峦特秀,奇丽莫匹。内有龟山、马仔山、埤仔后山、虎山、岩山、树木阴翳,松竹交加,颇饶游观之胜;故以「虎岩听竹」为邑治八景之一。邑之书院名曰:「白沙」,盖取白沙山川之秀,为邑治遥拱,主人材蔚起之象。
  观音山:在城南三里。尖峰秀拔,为邑治之朝山。
  望寮山:一名定军山,一名八卦山,在邑治东门外。其内为坑仔内山、鹿寮山、番仔井山。以望寮山为邑治主山,上建镇番亭。「郡志」谓:「镇亭晴云」,即其处也。嘉庆十七年,邑治建城,乃就镇亭故址,改建砖寨,为邑治八景之一,曰:「定寨望洋」是也。
  北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