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飓即飓字之讹。则飓可不作暴也。台、飓二字,类见闽书,则二字之承传已久,不必改易也。
  逐月飓风日期
  正月:初四(诸神下降)、初九(玉皇诞,是日有风,则一岁之飓期多验,否则无准)、初十、十三(关帝诞)、十五日、二十四(小妾飓)、二十九(龙神会,此飓最准,或前一日。俗呼洗吹笼,或本风连后三日,俗呼乌狗报白须)。
  二月:初二(土地公诞)、初七(春期)、初八(张大帝诞)、十九(观音诞)、二十九(龙神朝天)。
  三月:初三(真武)、初七(阎王)、十五(吴真人)、十八(诸神会)、十九(后土)、二十三(妈祖,俗云真人多风,妈祖多雨)、二十八(东岳)、二十九(诸神升天)。
  四月:初一(白龙)、初八(太子)、十四(纯阳仙师)、二十三(太保)。
  五月:初一(南极星君下降)、初五(竞渡风,洋船最忌)、初七(朱太尉)、十三(关帝降神)、十六(天地合日,防恶风)、二十一(龙母)、二十九(威显)。
  六月:初六(大禹王,前后七日宜谨防,六月防初、七月防半)、十二(彭祖)、十八(彭婆)、十九(观音)、二十三(小夷)、二十四(雷公,最准,亦最狠)、二十六(二郎神)、二十八(大夷)、二十九(文丞相)。
  七月:初七(井女会)、十五(鬼子,最宜防)、十八(神煞交会)、二十七(天地合日,防恶风)。
  八月:初一(灶君朝天)、初三(防恶风)、初五(九皇)、十四(伽蓝)、十五(龙神大会)。
  九月:初九(落帽风)、十一、十五(百神俱起)、十六(张良)、十七(金龙)、十九(观音)、二十七(冷风)。
  十月:初五(小春风信)、初六(天曹下降)、初十(水仙)、十七(水府朝上帝)、二十(东岳朝天)、二十六(翁爹)。
  十一月:十四(水仙)、二十七日(普庵)二十九(西岳朝天)。
  十二月:二十四(百神升天,俗呼扫尘,自本日至二十九日年送年风)、二十九(大盆)。
  气候(占验附)
  气候非天为也。地偏则所得于天者如是。台湾本瘴毒地,雨阳燠寒,皆非气之正。建置而后,居民广集,人类孳生,瘴氛屏销,雾露风雨,无所挟而为疠。固知阴阳和、寒暑时,古今来有力持之者,岂非人事哉。
  台处闽东南隅,地势最下,四面环海,遥隔重洋。其气候与内郡悬殊,大约暑多于寒。花卉不时常开,木叶历年未落,瓜蒲蔬茹之类,虽穷寒亦华秀:此寒暑之气候不同也。春频旱,秋频潦,东南云蒸则滂沱,西北密云鲜润泽,所以云行雨施,必在南风盛发之时:此雨阳之气候不同也。四时之风,南飓居多,七、八月间,因风击浪,摧樯倾楫;其涛浪之声,远闻百里外;风之所自,晓东暮西,与中土顿殊:此风颷之气候不同也。即一郡之中,而穷南极北,气候迥不相侔。自邑治北至淡水渐北渐寒,南至郡治,渐南渐暖:此南北之气候不同也(参「台邑志」)。
  邑治居台湾之中,寒暖适均,与淡水之极北而多寒霜雪频降者异矣。人居稠密,烟火万家,零露既稀,瘴气不入,与凤山之极南,甫晡而露降、日出而雾消者又异矣。狂风虽作,一、二日即休,与鸡笼之北风盛发,累日不止者异矣。三月以后风多南,八月以后风多北,与东港、琅峤等处,永年不闻朔风者又异矣。故夏暑而冬寒,秋暖而春和,此其气候亦适中也。
  海气山岚,交酿为露,值夜霏霏如霰,村舍山林,咫尺莫辨,茅檐日高,尚溜余滴。故冬春无雨,二麦瓜菜不以为病。又有红日三竿,天气清朗,忽阴翳溟蒙,更为浓露,变幻俄顷,殊不可测。
  内山终岁不离云,或幂于顶,或横于腰,惝怳飘渺,莫穷其际。偶于侵晨片晌,翠黛笋簇,望之如洗,须臾即云合矣。若日中云收,峰峦可数,必不日而雨。海内之山,未有以清朗为雨候者。
  夏秋红日当空,片云乍起,倾盆立至。一日之内,阴晴屡变,或连月不开。冬春二时,或昧旦霜飞,日中雨注,方在摇扇,旋苦寒风。客斯土者,宁过暖而无受寒,则邪气不得而中之矣(俱「诸罗志」)。
  三月辄着轻纱,至十月不更。每朔风骤凛,忽易薄裘。曦光一射,乃被縠衫。一日之间,暄凉数变。故讌集之顷,袷毳兼携,以备不时脱换。砌虫夜响,竟岁皆然。春初已绽夏萼,胆缾长插,石榴与山茶掩映,不足怪也。更有狂颷怒号,转觉灼体;风过后木叶焦萎如爇。俗谓麟麒飓云。风中有火,殊可记异(「海东礼记」)。
  旧传野不苦旱,以土沙含润,又山气露重也。予尝秋郊早行,辨明时草露已曦,「志」所谓入夜霏霏如霰,茅檐日高尚溜余滴者:无有也。或因近年人烟渐稠,故露气减于昔云(同上)。
  海上天无时无云。虽浓云靉靉,但有云脚可见,必不雨。云脚者,如画家绘水口石,其下横染一笔,为水石之界者是也。无脚之云,如画远山,但见山头,不见所止(「稗海记游」,下并同)。
  日色被体如灼,三日内必雨。
  日出时,有云蔽之,辰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