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溃(待查)昌:《新唐书·地理志》:《旧唐书·地理志》柞浈昌。
(61)索卢:《新唐书·地理志》:新州新兴县“武德四年析置索卢、新昌、单牒、永顺四县。后又省新昌、单牒,乾元后又省索卢。”
(62)乐城改为悦城:《新唐书·地理志》康州悦城县“本乐城,隶端州,武德五年来属,后更名。”
(63)高源高:《新唐书·地理志》作“高州高凉郡”。源,“凉”之误。
(64)《新唐书·地理志》高州保宁县“本连江,开元五年曰保安,至德二载更名。”
(65)西平:《新唐书·地理志》恩州“有西平县,本高凉,亦武德五年更名,后省。”齐晏:据《新唐书·地理志》、《旧唐书·地理志》本卷误,“安”为“晏”。
(66)《新唐书·地理志》辩州无龙化县。
(67)罗富:应作“富罗”。
(68)毛山改为潘水:《新唐书·地理志》:潘水,……开元二年改为毛山曰潘水。”
(69)西坡改为罗水:《新唐书·地理志》:“罗水,下。天宝后置。”又曰武德“五年又置西城,后皆省。”
(70)铁杷改为遂溪:《新唐书·地理志》:“遂溪,……本铁杷,椹川二县,后并省,更名。”
(71)《新唐书·地理志》:“廉江”,下。本石城,以石城水名,……天宝元年更名。”“幹水……本右龙,武德五年曰招义,天宝元年更名,幹水
(72)《新唐书·地理志》琼州无胃吉县。
(73)《新唐书·地理志》崖州无临高县。
(74)下开阳陇:《新唐书·地理志》、《旧唐书·地理志》“陇”作“泷”,本卷误。
(75)永宁改为达水:《新唐书·地理志》:“建水,……本永熙,武德五年曰永宁,天宝元年复更名,以建水在西也。”
(76)平武:《新唐书·地理志》作武平。
  (77)崇安,《新唐书·地理志》作崇平:“本隆安,……先天元年更名崇安,至德二载又更名。”军安:《新唐书·地理志》作军宁:“本军安广,……至德二载更名。”龙池:《新唐书·地理志》、《旧唐书·地理志》、《元和郡县图志》爱州无龙池县。
  (78)下汤泉汤:《新唐书·地理志》、《通典》同,《旧唐书·地理志》作温泉郡。
(79)渌水:《新唐书·地理志》作绿水。
(80)安远:《新唐书·地理志》作柔远;“柔远,本安远,至德二年更名。”
(81)《新唐书·地理志》《旧唐书·地理志》、《遁典》、《元和郡县图志》驩州日南郡不载无鞍、无安二县。“越常”作“越裳”。怀恩,《元和郡县图志》卷三八“天宝二年又改为怀驩。”
(82)承平:《新唐书·地理志》、《旧唐书·地理志》作承化。
(83)殊绿:《新唐书·地理志》、《旧唐书·地理志》、《道典》作“珠绿”。
(84)《元和郡县图志》卷三八演州龙池县:“垂拱二年,于此置龙池县,仍于县理立山州,广德二年废山州,以县属演州。”
(85)永平改为镡津:《新唐书·地理志》镡津“初州治永平,无镡津,又有隋安、贺川、宁人等县,皆贞观后省并更置,而宁人隶容州,永平隶昭州。”
(86)持亮:《新唐书·地理志》作“特亮”。
(87)常山:《新唐书·地理志》作“常林”。
(88)河林:《新唐书·地理志》、《旧唐书·地理志》作阿林。
(89)下安乐岩:《新唐书·地理志》:“岩州常乐郡,下。……天宝元年曰安乐郡,至德二载更名。”
(90)思封:《新唐书·地理志》《旧唐书·地理志》、《通典》皆作“恩封”。思,恩形近致误。
(91)龙城改为岭溪:《新唐书·地理志》岭溪“本龙城,……至德中更龙城曰岭溪。”
(92)《旧唐书·地理志》:“平琴州,下。……天宝元年,改为平琴郡。”
(93)太廉:《新唐书·地理志》、《旧唐书·地理志》作“大廉”。
(94)潭票:《新唐书·地理志》、《《旧唐书·地理志》作“潭栗”。
(95)郁平:《新唐书·地理志》、《旧唐书·地理志》作“郁林”。
(96)乌雷、玉山二县属陆州。
(97)栋白:《新唐书·地理志》白州条作“博白”。
(98)善支:《新唐书·地理志》作“善文”。
(99)怀仁改为抚安:诸志不载。
(100)鹅石:《新唐书·地理志》作峨石。祖泉:《通典》、《旧唐书·地理志》作温水。陆川:《新唐书·地理志》罗辩“本陆川,隶辩州,后更名。”
(101)武绿:《新唐书·地理志》邕州条作“武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