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来(白马)郡三姓:[滑]州。费、成公、上官(25)。/
梁国郡三姓:宋州。宋、乔、张(26)。
谁(谯)国郡八(七)姓:毫州。戴、夏侯、桓、嵇、曹、娄、庞(27)。/
济阳郡三姓:曹州。蔡、丁、江(28)。
汝南郡七姓,(豫)州。殷、昌、袁、应、和、荆、梅(29)。/
濮阳郡六姓:濮州。吴、徐、袁、扶、黄、庆(30)。
济阳(阴)郡五姓:济州。董、卞、丁、都、苗(31)。/
高平郡五姓:兖州。郤(郗)、檀、徐、曹、孙(32)。
济北郡一姓:洺(济)州。氾(33)。/
东平郡三姓:兖州。万、吕、毕(34)。
山阳郡(35)三姓:兖州。功、革、郡(36)。/
鲁国郡七姓:兖州。夏、孔、车、唐、曲、栗、齐(37)。
平阳郡一姓:究州。孟(38)。/
太山郡四姓:兖州。胡、周、羊、鲍(39)。
平昌郡一姓:兖州。管(40)。/
乐安郡七姓;青州。孙、任、商、元、薛、门、蒋(41)。
千乘郡一:青州。倪(42)。/
临淄郡三姓;青州。史、宁、左(43)。/
成阳郡二姓:[青州]。成、盖(44)。/
澎(彭)城郡五姓:徐州。刘、曹、袁、引、受(45)。
沛郡三姓:徐州。朱、张、周(46)。/
瑯琊郡六姓:沂州。王、颜、诸葛、惠、苻、徐(47)。
兰陵郡一姓:徐州。萧(48)。/
下邳郡四姓:泗州。陈、卻、谷、(此字待造)(国)(49)。
东莞郡四姓:海州。咸、关、竹、刀(50)。/
广阳(陵)郡三姓:扬州。戴、高、盛(51)。/
长城郡一姓:湖州。钱(52)。/
会稽郡七姓:越州。虞、孔、贺、荣、盛、钟、离(53)。
吴郡四姓:豫州。朱、张、顾、陆(54)。/
吴兴郡七姓:湖州。姚、明、丘、钮、闻、施、沈(55)。/
徐(余)康(杭)郡三姓:杭州。金、褚、花(56)。
盐官郡三姓:杭州。岑、邬、戚(57)。/
丹阳郡四姓:润州。纪、甘、许、左(58)。
东阳郡五姓:婺州。茢、姚、习、黄、留、难(59)。/
临海郡四姓:台州。屈、谭、靖、弋(60)。
松阳郡四姓:括州。黄、濑、曲、豆(61)。/
浔阳郡二姓:江州。陶、翟(62)。
豫章郡五姓:洪州。熊、罗、章、雷、湛(63)。/
武陵郡二姓:[朗]州。供、仵(64)。
长沙郡四姓:潭州。刘、茹、曾、秦(65)。/
武都郡一姓:果州。乘(待查)(冉)(66)。
南安郡五姓:泉州。黄、林、单、仇、盛(67)。/
以前太史因尧置九州,今为八千(十)五郡(68),合三百/九十八姓(69)。今贞观八年五月十日壬辰,自今已后,明加禁限,前件郡姓出处,许其通婚媾。结/婚之始,非旧委怠必须精加研究,知其谱囊相承/不虚,然可为疋。其三百九十八姓之外,又二千一百杂/姓,非史籍所载,虽预三百九十八姓之限,而或媾/官混杂,或从贱入良,营门杂户慕容商贾之类,/虽有谱亦不通。如有犯者,剔除籍。光禄大夫兼/吏部尚书许国公士廉等奉/敕令臣等定天下氏族,若不别条举,恐无所/凭,准令详事讫。付录如前,敕旨依奏。
大蕃岁次丙辰后三月庚午朔十六日乙酉鲁国唐氏苾蒭悟真记(70)。
[题解]
北图8418号(位79号),缪全孙先生取名为《贞观八年条举氏族事件》,王仲荦同意此说。陈垣先生编《敦煌劫余录》定其名为《姓氏录》;向达以为不是《姓氏录》而是《贞观氏族志》;牟润孙认“残卷固非《显庆姓氏录》,亦决非《贞观氏族志》,而是唐时关东大姓之衰落户为增高卖婚价格所伪托之《氏族志》。”(台湾大学;《文史哲学报》第三期)唐耕耦认为“残卷后文矛盾明显而多,系无识者杜撰;残卷决不是敕定的官文书——既非《贞观氏族志》或其郡姓篇目,亦非贞观八年条氏族事件。”故唐耕耦定其名为《天下姓望氏谱》,并认为其写作年代“应在唐武德五年至武周长安年间”。(《魏晋隋唐史论集》第二辑)。王重民《敦煌遗书总目索引》、黄永武《敦煌遗书最新目录》皆定名为《姓氏录》,故暂定其名为《姓氏录》。本卷首残,共存四十六行。卷末题:大蕃岁次丙辰(8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