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降龙大师(874—925),法名诚惠,唐末五代时五台山王子寺僧。《宋高僧传》卷二十七及《广清凉传》卷下并有传,《通鉴》及《旧五代史》亦有记载。《广清凉传》卷下:“降龙大师,俗姓李氏,讳诚惠,本蔚州灵丘县人也。……及长,风骨爽秀,神智不群,乃诣台山,依真容院殿主法顺为师,至年二十,登坛受具。……后有王子寺僧众湛崇等,率众连书,殷请住持,展师资礼,师不违来,愿徙居彼寺。……后唐庄宗,闻师高行,同光元年七月,遣使持紫衣师名,敕书赐之,……今赐号广法大师。”死于同光三年十二月。“师终后,敕赐谥法雨大师,并灵塔号慈云之塔,今现在本寺。”《宋高僧传》卷二十七《后唐五台山王子寺诚慧传》所记与此相同。而《资治通鉴》及《旧五代史》所记与此大异,《资治通鉴》卷二百七十三后唐庄宗同光三年夏四月:“初,五台山僧诚事以妖妄惑人,自言能降伏天龙,命风召雨,帝遵信之,亲帅后妃及早弟、皇子拜之,诚惠安坐不起,群臣莫敢不拜。时大早,帝自邺都迎诚惠至洛阳,使祈雨,士民朝夕瞻仰,数旬不雨。或谓诚惠:‘官以师祈雨无验,将焚之。’诚惠逃去,渐惧而卒。” 《旧五代史·许寂传》:“同光时,以方术著者,又有僧诚惠,诚惠初于五台山出家,能修戒律,称通皮、骨、肉三命,人初归向,声名渐远,四方供馈,不远千里而至者众矣。自云能役使毒龙,可致风雨,其徒号曰降龙大师。京师旱,庄宗迎至洛下。亲拜之,六宫参礼,士庶瞻仰,谓朝夕可致甘泽。祷祝数旬,略无征应。或谓官以祈雨无验,将加焚燎,诚惠惧而遁去。及卒,赐号法雨大师,塔曰慈云之塔。”诚惠不但影响大,而且在五台山有相当大的势力。《宋高僧传》卷二十八《晋五台山真容院光嗣传》记光嗣自两渐(此字似误)运茶入五台山,“仍泛海至沧州,运物入山,时降龙大师者,率众弹压,缁伍畏焉。”
(22)新罗王子塔:S.5573号《五台山赞》东台:“滔滔海水无边畔,新罗王子泛舟来;不辞白骨离乡远,万里将身礼五台。”
(23)金刚窟:《古清凉传》卷上:“王子烧身寺东北,未详其远近里数,是中台北台南、东台西,径路深阻,人莫能至。传闻金刚窟,金刚窟者,三世诸佛供养之具,多藏于此。……迦叶佛灭后,文殊师利,将往清凉山金刚窟中,释迦佛出时,却还至柢洹,一十二年,文殊师利,将还入清凉山金刚窟内,……佛灭后,文殊并将往清凉山金刚窟中。”《广清凉传》卷上:“金刚窟,即文殊大宅,此窟在东、北台二麓之下,楼观谷内,南北岭间,有石门,乃先圣出入之处,人多不识。昔有繁峙县佛慧师,曾入此窟,行约三十里,有横河,既济即平川,无复凡木,但见宝林,极望四周,金楼琼塔,炳然晃目,佛慧师出为人说此。”《宋高僧传》卷二十《唐代州五台山华严寺无著传》说无著曾入金刚窟。P.2483号《五台山赞》:“众生遥礼金刚窟,时时回观菩萨堂。”S.5573号《五台山赞》:“金刚窟里美流泉,佛陀波利里中禅;一自来来经数载,如今即是那罗延。”P.4617号《五台山胜境赞》有“金刚窟圣境”。
(24)波利:《广清凉传》卷中《佛陀波利入金刚窟十二》:“佛陀波利者,……北印度罽宾国人也,亡身徇道,遍睹灵迹,闻文殊师利在五台清凉山,远涉流沙,躬来礼谒,以唐高宗大帝仪风元年,至台山。”后又返回印度取来《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并翻译出来,“再至五台山,相传入金刚窟,于今不出。”《宋高僧传》卷第二有《唐五台山佛陀波利传》亦曰:“波利所愿既毕,却持梵本入于五台,莫知所之。或云:波利隐金刚窟。”后法照“入五台山礼金刚窟”,亦见佛陀波利在金刚窟中。
(25)玉华寺:《广清凉传》卷上中台有五华寺:“中台东南有玉华寺,世传:昔有五百梵僧,彼中修习定慧之业,九夏炎暑,即就中台安居,三冬凝寒,即返玉华,禅诵励精,苦志不废寸阴,常有骡三十头,不烦驱策,从北川上下,运斋粮以供僧用,如此凡数十载,未尝缺之,即今中台厨堂之北,犹有旧寺基址存焉。”
(26)维摩对谈法座:不见记载。
(27)文殊师子灵迹:P.4641《五台山圣境赞》:西台“宝台高回足灵祥,师于遗踪八水傍。”P.4617号西台赞并同。《古清凉传》、《广清凉传》失载文殊师子灵迹。
(28)骆驼:S.467号《五台山曲子六首》上北台:“骆驼,风眇眇,来往巡游须是身心好,罗汉岩前观奈好(何),不敢久停唯有神龙操。”又S.5573《五台山赞》曰:“东台东坡骆驼焉”误。
  (29)龙泉水:又称大龙池,在北台山下。见《堵山圣迹志》注(41)。《广清凉传》卷上:“中台北,北台南,中间有诸佛浴池,……四面是水,中心有土台,方园三尺,号为菩萨盥掌,游戏之地,其岁香气氛馥,色相光明,人熟视之,神移目乱,不敢久住。然人亦罕到池中。”与龙泉水位置相当,疑即其水。《宋高僧传》卷十二《唐福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