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里。长一丈二尺二寸,宽九尺。

  第十二道铁路桥在县东北二十二里。长二丈五尺,宽一丈五尺。

  第十三道铁路桥在县东北二十二里。长二丈八尺,宽一丈五尺。

  第十四道铁路桥在县东北二十三里。长一丈,宽七尺一寸。

  第十五道铁路桥在县东北二十四里。长四丈三尺五寸,宽一丈二尺三寸。

  第十六道铁路桥在县东北二十五里。长二丈三尺五寸,宽一丈二尺七寸。

  第十七道铁路桥在县东北二十六里。长七丈七尺五寸,宽一丈七尺五寸。

  第十八道铁路桥在县东北二十七里。长四丈,宽一丈四尺。

  第十九道铁路桥在县东北二十七里。长三丈四尺二寸,宽一丈四尺。

  第二十道铁路桥在县东北二十八里。长三丈三尺三寸,宽一丈三尺五寸。

  第二十一道铁路桥在县东北三十六里瓦窑。长一丈六尺,宽九尺。

  第二十二道铁路桥在县东北三十七里杨梅坜小溪。长八丈四尺,宽一丈七尺五寸。

  第二十三道铁路桥在县东北三十七里。长三丈七尺三寸,宽一丈七尺二寸。

  第二十四道铁路桥在县东北三十七里杨梅坜小溪。长八丈八尺,宽一丈七尺。

  第二十五道铁路桥在县东北三十八里。长一丈一尺,宽一丈一尺五寸。

  第二十六道铁路桥在县东北三十八里。长八尺九寸,宽九尺五寸。

  第二十七道铁路桥在县东北四十里。长八丈六尺五寸,宽一丈七尺七寸。

  第二十八道铁路桥在县东北四十二里头重溪。长四丈二尺七寸,宽一丈三尺二寸。

  第二十九道铁路桥在县东北四十二里许。长七尺九寸,宽九尺。

  第三十道铁路桥在县东北四十三里。长九尺二寸,宽一丈。

  第三十一道铁路桥在县东北四十三里许。长八尺,宽一丈。

  第三十二道铁路桥在县东北四十四里。长八尺三寸,宽一丈零五寸。

  第三十三道铁路桥在县东北四十四里许。长七尺一寸,宽一丈。

  第三十四道铁路桥在县东北四十五里土牛沟。桥之西南属新竹县竹北堡,桥之东北属淡水县桃涧堡。长七尺五寸,宽四尺五寸。

  以上竹北堡铁路桥计三十四条,新辑。

  津渡

  竹堑堡津渡

  井水港官渡在县西南十二里井水港,为南北往来孔道、香山适咸水港之所。海潮涨时,两岸相距六、七丈。官渡船一,道光十八年淡水同知娄云捐设。渡夫一名,日给工食钱一百二十文,每年共给工食钱四十三千二百文;又修船工费钱一十二千文:于捐置义渡租项下支给(详「竹堑堡碑碣」「义渡碑(一)」)。今废。

  以上竹堑堡官渡一条,「厅志」未载;今据道光十八年捐设义渡原案及「义渡碑」补辑。

  咸水港官渡在县西南十五里咸水港(「厅志」作咸水港渡,厅南十七里),为南北往来孔道、井水港适竹南堡中港之所。海潮涨时,两岸相距七、八丈。北岸属竹堑堡,南岸属竹南堡。官渡船一,道光十八年同知娄云捐设。渡夫一名半,日给工食钱二百四十文,每年共给工食钱八十六千四百文;又修船工费钱一十二千文:于捐置义渡租项下支给(详「竹堑堡碑碣」「义渡碑(一)」)。

  金门厝义渡原在县北四里(「厅志」作三里)金门厝溪,名湳子河义渡。今在金门厝溪之上游旧社溪,名旧社溪义渡,为南北往来孔道、县城往竹北堡凤山崎之所。两岸相距二十八丈。义渡船一,嘉庆元年竹堑社屯千总钱茂祖、殷户林先坤、王廷用、王廷昌、范昌睦等捐施义租七十九石七斗。每年除给渡夫工食谷五十石外,尚存谷二十九石七斗存交殷户经理,以备修船之用(详「竹堑堡碑碣」「湳子河义渡碑」)。道光十八年,同知娄云以钱茂祖等捐设义渡船一只,每年止于正、二、三、四、五、六、七、八等月雇责渡夫撑驶,不取渡费。一交冬令溪水浅小,船筏难施。又白砂墩溪港一道久两成溪,雨止乃涸,向不用船;每届秋令,海口沙塞,积水难消,商民均有涉水之虞。更定每年九月初间,一律架搭木桥。年给木料工费银四十五圆,于捐置义渡租项下支给;责成该处总理及对保头役,届期禀请发价架搭,以利行旅(详「竹堑堡碑碣」「义渡碑(一)。后金门厝溪淤浅,移设于上游之旧社溪(按南北往来官路原在金门厝溪,后改由旧社溪)。

  以上竹堑堡官渡、义渡计二条,参「厅志」并据案卷碑碣详载。

  天罡沟渡在县北四里金门厝溪之下游天罡沟,为县城适麻园、红毛港各社之所。两岸相距二十六丈。民渡船一,咸丰间设。光绪十九年,原渡船朽坏不堪驶用,绅士陈朝纲禀官,请将原施斗仑溪义渡船一只移设天罡沟,责成渡夫撑驶照管;知县叶意深批准立案,渡船钱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