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原籍南安县。候选训导。

  陈梦藜(同治四年),粤籍。府学。

  锺百容(同治七年),竹北石冈子庄人。粤籍。

  以上淡水厅岁贡五名,依「厅志」就新竹县辖内分载。

  林霄(光绪八年),竹堑苦楝脚庄人,原籍同安县。署台湾县学教谕。

  李祖训(光绪十二年补考十年分),竹堑城内人。联芬侄。署台湾府学训导。

  吴逢清(光绪十二年),竹堑城内人。原籍晋江县。署台湾县学训导。

  李祖述(光绪十六年补考十五年分),竹堑城内人。联芬侄、祖训弟。

  李希曾(光绪十七年补考十六年分),竹堑城内人。祖训、祖述侄。

  黄廷交(光绪十九年补考十六年分),竹北□人窝庄人。粤籍。府学。

  郑如磻(光绪二十年),竹堑水田庄人。原籍同安县。

  以上新竹县学岁贡七名,新辑。

  武进士

  周士超(乾隆五十八年癸丑科),一甲三名。竹堑新社庄人,榜籍永春州。官至广东香山副将。

  吴安邦(嘉庆元年丙辰科),籍彰化县。官至闽安副将。

  以上淡水厅武进士二名,依「厅志」备载。

  武举人

  周士超(乾隆五十一年丙午科),见「进士」。

  吴安邦(乾隆六十年乙卯科),见「进士」。

  温斌元(嘉庆二十四年己卯科),竹堑城内人。府学。

  吴兴邦(道光元年辛已恩科),官至千总。

  张建邦(道光五年乙酉科),竹堑湳子庄人。

  林秋华(道光十一年辛卯科),竹堑六张犁庄人。

  吴奠邦(道光十二年壬辰科)

  郑大经(道光二十六年丙午科),竹堑东势庄人。

  叶长青(同上)

  李耀华(咸丰九年己未恩科补行戊午正科)

  以上武举人八名,依「厅志」就新竹县辖内分载。

  学额(附载)

  淡水厅自雍正元年建设厅治,先附入彰化县考试。嘉庆二十一年奏准设学,以彰化县学训导移设淡厅。童生归厅考试,额进文童六名、廪增生各四名,四年一贡;武童额进二名。兰厅自嘉庆十年始入版图,无学额,在淡厅六名之中分进一名。

  道光二十一年,福建巡抚刘奏准酌加二名;以五名分给淡童、三名分给兰童。廪增生亦酌加二名,于淡、兰二厅附生考补。

  咸丰八年,台湾道裕铎奏准淡厅永远加广文、武学额各二名,兰厅永远加广文、武学额各一名;请淡厅取进十五名、兰厅取进八名。奉部议准『淡厅学额拟为八名;兰厅请立专学,拟为额五名,照向例由厅录送道试。其淡厅永远加广二名、兰厅永远加广一名,各于正额之外照数取进;廪、增各缺,淡厅定为各六名、兰厅定为各四名,均准四年一贡。武童进额,拟将淡水厅武童学额定为五名,并加广定额二名,共取进七名;兰厅武童学额,准照淡厅原设二名之例,并兰属加广定额一名,共取进三名。所请淡厅改设教谕、兰厅添设训道之处,自应准如所请』等因。光绪四年台北新设府治,闽浙总督何璟等奏准新竹县学额进文童五名;其淡厅本有加广二名,归淡、新二县各于正额外取进一名,共为六名。拨入府学二名、三名,无定额。廪、增生各四名,四年一贡。番童另编字号,于正额外量取一名,无定额。武学就淡厅原额五名再加一名,分为淡水武学额三名、新竹武学额三名。

  光绪十五年析新竹县为新竹、曲栗两县,曲栗改隶台湾府,分拨新竹原额一名、再加一名,共为定额二名;新竹仍隶台北府,改为定额五名、拨入府学三名,共为八名,今因之。

  「厅志」:『道光初年,特恩广额取进文童六名。四年,七名。七年后,俱六名。三十年,七名。咸丰元年,六名。三年,七名。四、六两年广额,科岁一取进十名。光绪元年,特恩加广淡厅学额连拨入府学共二十二名,内加广学额若干名(自光绪五年淡新分治,案卷散失甚多。今县中、学中均无案可考,应请总局宪台案核正)』。

  职官

  同知

  雍正元年设驻彰化,稽查北路,兼督彰化捕务。雍正九年,割大甲溪以北刑名、钱谷悉归管理。乾隆二十一年,移驻竹堑。光绪四年,台北新设府治,裁缺。

  王汧,山西乡宁人。贡生。雍正二年任。六年,休致。

  刘浴,直隶枣强人。监生。雍正七年任。

  张宏章,江苏丹徒人。监生。雍正九年任,兼摄彰化县知县。十年,以大甲西番变解任。

  尹士俍,山东济宁州人。监生。雍正十一年任。

  徐治民,浙江山阴人。岁贡。雍正十一年任。乾隆元年,升台湾府知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