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李焻,国朝李廷硕、李为观、李保等,皆惓惓于是。碑记论说所称定规,确有可据,故为登之。其或有争,惟良有司为持其平,非修志者所敢与闻。
  又其图以东西为经,南北为纬,据上下沟之水势论也。然以郡城南门之向准之,则东西乃其南北,南北乃其东西也。
  又后水利部从乾隆府志以陂埭分类,故叙六里陂并及六陡门、三陡门,而湮浦埭别叙,实只是一带。称六里陂者,以互永靖、和风、永福、永乐、沙塘、聚仁六里也。其潴水处为湮浦埭,六陡门其放水出处。三陡门其翻水入处。当取而合观之,其说始备。
  旧县志无海防关隘图,乾隆府志海图除安溪不近海,余合四县总绘。今□披本邑之界图之。
  晋江县海防图
  (图表略)
  本邑名胜颇多。如白虹山之四十九湾,清源山之三十六洞,紫帽山之□十二峰,洛阳桥,笋江桥,浯渡桥,开元塔,凌霄塔,关锁塔,东湖,安海,皆称奇特。然无底本,一时未易猝辨。以上,廪生尤逊恭识。
  基素好遨游,习描画,有所见辄图而藏之,然未遍也。幸逢大宪大人特修全闽通志,饬各属续辑邑乘,以便登录,甚为盛举。蒙尤君逊恭以画定手稿,命基润色,因得备悉吾邑疆域规制之曲折,始知大造钟毓,前哲创垂,其关命脉风气者匪浅。月余笔研,胜似十年登临。谨附数语,以表私心之欣幸云。职员陈肇基识。

  〔校注〕
  〔一〕“排”字原缺,据本书《津梁志》补。

  ●卷之二 建置沿革志【星野气候附】

  粤自淮海书于内《禹贡》,闽蛮著于《职方》,福省处寰宇东南,温陵又处诸郡东南,伊古以来,建置非一。至唐开元六年通志、《闽书》作八年。析州置县,而晋江之名以立。宋太平兴国六年,祈东乡置惠安,而晋江之域以定。前冠七县,今首五邑,声华文物,争雄海内,于晋代为衣冠之避地,于历朝为衣冠之名区,肇锡嘉名,垂光乐土。其为沿革,乾隆间,□□析其详,县举其要,间增一二,已自了然。至于星野不专属乎弹丸,气候不偏囿于片壤,既无近今之异,可为旧贯之仍,或概依原文,或略订前说,所以抚五辰而凝庶绩,可考而知矣。志沿革,附星野气候。
  晋江县隶福建泉州府首邑,为山海要地。
  古《禹贡》扬州域。按夏时闽省虽未明列版图,而《禹贡》称淮海惟扬州,晋江滨海,为扬州域。
  周初为七闽地。《周礼》:职方氏所掌,东南有七闽。
  春秋战国为越地。句践王越,闽属焉。及楚灭越,越之子孙流播闽中,或为君长,谓之“百粤”。
  秦为闽中郡地。始皇并天下,分三十六郡,后平“百粤”,复置四郡,以闽为闽中郡。
  西汉为闽越王国地。句践之役,曰无诸者,从诸侯灭秦,又佐汉灭楚,高祖封为闽越王。其后子孙屡相攻杀。武帝以闽越地险阻,数反覆,徙其民于江淮间,虚其地为会稽郡地,其民逃亡不迁者聚为冶县。
  东汉分属南部都尉地。建武间,光武分冶县为东南二部都尉,东部为临海,南部为建安。献帝建安初,以南部置建安、侯官、南平、汉兴等五县,其一未详。泉为侯官县地,属南部。按府志,侯官兼福、兴、泉、漳地。
  后汉属吴建安郡地。汉后主景耀三年,吴析侯宫,置建安郡,领九县:增东安、昭武、将乐、东平、建平,改汉与为吴兴,并旧建安、侯官、南平为九。泉为东安县地,属建安。
  晋分属晋安郡地。太康三年,析建安郡,置晋安郡。析县属建安者六:吴兴、东平、建阳、将乐、邵武、延平。属晋安者八:原丰、宛平、同安、侯官、罗江、晋安、温麻、新罗。晋安即今福州也,泉地属焉。
  宋为晋平郡。泰始四年,改晋安为晋平。
  齐仍为晋平郡。《齐书》:武帝封江陵公子懋为晋安王是也。今晋地之属晋安郡者仍然。
  梁分属南安郡地。天监中,析晋安郡,置南安郡。地兼今兴、泉、漳,其治在今南安县。
  陈升晋安为闽州,又改为丰州,辖南安郡。永定初,升晋安郡为闽州,领建安、南安二郡。光大元年,又改闽州为丰州。
  隋开皇九年,改丰州为泉州,改南安郡为县。泉州之名本此。然仍是今之福州,以建安、南安二郡为县属焉。南安仍兼今兴、泉、漳地。后复改为闽州,又仍为建安郡,析置南安县。大业初,改泉州,复为闽州。三年,改闽州为建安郡,领闽县、建安、南安、龙溪四县。今晋江地又属昔建安之南安县中。
  唐武德元年改建安郡为建州。今晋地又属昔建州之南安县中。后复为泉州,又分置武荣州,辖南安县,州治在县。五年,析南安县,置丰州,领南安、莆田二县。六年,改建州复为泉州。贞观九年,省丰州,以南安、莆田二县属泉州,即福州也。嗣圣间,析泉州之南安、莆田、龙溪,置武荣州。圣历二年省。久视元年复置。景云二年,改旧泉州(即福州也)为闽州,以武荣州为泉州,属闽州都督府。自此以后,始为今之泉州矣。而晋江地犹在南安县中。开元六年(通志、《闽书》作“八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