埭”。绍兴间,洪水流溃,知县王悦同乡人曾、韦二家修筑,又名“曾韦埭”。北有庙,祀王悦。嗣知府马咸赖堰埭而田于两岸,是谓“西埭”。与曾韦埭合而为一。水自柏峯山发源而来,分为九派,名曰九溪。自九溪分支出黄口店,聚龙潭,达南瀛桥,分一小支流韦舍后圳,出横辰桥,至曾埭而入于西埭。灌晋江田,得水七分;灌南安田,得水三分。周围一千余丈,广三丈,深二丈。灌田六百石。陡门一,在西桥以泄水势。〔明黄凤翔、颜石亭贰守见招,同詹司寇泛舟西埭诗〕别浦风光海色连,菰蒲荡漾小春天。凿坏颜阖徧留客,垂钓詹何共泊船。堤涨潮痕新雨后,桥横塔影夕阳前。行吟不是湘潭侣,闻听渔歌一叩舷。嘉靖八年,知县钱立诚筑堤。后知县谭敬所、县丞张泉斗重修。国朝康熙甲子复界,提督蓝理占筑。雍正八年,清丈蓝业溢产,内埭共产七百五十八亩余。乾隆五十九年,山海交涨,埭遂废。
  外围永丰埭 坐在八都安海乡,与西埭隔岸。国朝雍正元年,黄永丰建筑,丈产四百八十余亩。乾隆五十一年,先西埭被水冲塌,埭亦废。按:此永丰埭,与上“永丰埭”,异地同名。
  许埭
  宋埭 俱在八都修仁里。县志云,与石埭陂三处,宋淳熙时已废。

  坝凡十有三

  陈三坝 即留公陂,详见上。
  蔡坑坝 在四都葛洲村,周围一十丈,深五尺。水自南安九溪分来,通三十都吟啸桥而出。
  逃猴坝 在三都蔡田、柯前等处。水自罗裳高州而下流,从倒桥东畔出古陵桥。
  建宁坝 在二都,水自南安福行坝流下,通市上桥磁灶溪。
  浦口坝 在南门外三十四都。水自新桥而来,横冲南岸,湮没数乡。深五丈,广六七丈。里人黄际芳,于嘉庆丙寅年倡筑,众旨输助。同事者黄元贵、元新、逊诲、伯道,而际芳始终之。费白镪千余。
  东壁坝 亦在南门外三十四都。
  桥尾坝 亦在南门外三十四都。二坝均受新桥之水。黄际芳于道光壬午年舍田筑基,身任其劳,命其弟际洁、文顺、邦辰、仲玉同里人吴明观、傅应龙、郭缕观经理之,计店停租,因田出卖,又縻白镪二千余钣焉。
  河坝
  钟洋坝
  官洋坝
  康南坝 以上四坝,皆在四十四都。深广、丈尺未详。
  光坝
  杜坝 以上二坝,皆在四十六都。深广、丈尺亦未详。

  坑五

  紫帽坑 在三十四都兴贤里。发源山涧,由常春、东宅、安福、保福等处,经鼓雷山陡门,人于笋江。
  石佛坑 在九都至十二都仁和里。阔一丈,深七尺,流通十都井林坑。
  横山坑 在仁和里。坑西南为十二都,东至十四都,北至十三都,水流二十三都浮田塘。
  南山坑 在仁和里。西北为十二都,东至十四都,南至十一都,水流至十一都通大海。
  徐李坑 在七都修仁里。长二丈,阔五尺,深二尺。

  港二

  植璧港 汇横山以南诸涧之〔六〕入于海者。
  陈坑港 沿植璧港而南,汇井尾埭、烽火埭、西湖诸水之趋于海者。
  淮一
  天水淮 在三十五都。三十七都交界登瀛里。《方舆纪要》:其地曰“南洋”,田滨海苦咸卤。唐太和三年,刺史赵棨凿清渠,作三十六涵,纳笋浯二水以灌田,凡百八十顷,取赵姓望,名曰天水。《闽书》今下围是也。方言谓淮为围。后陈洪进重兴之,改曰节度淮。〔隆庆府志〕宋景祐四年,守曹修睦再浚治,又以三十六涵细碎隐伏,无法以制水之赢缩,于是尽撤诸涵,别营三涵,视潮来去以为启闭。为大渠一,长二千九百丈,广一丈五尺。为小渠八,积长二千五十八丈,广五尺。按:隆、万二志,俱载在二十九都、三十都和风里,误。

  浦一

  玉兰浦 《闽书》:汇灵源山东南诸涧之流,趋于海。互见三川。按:此条县志无。

  圳一

  沟边河圳 在一都,发源于前坑。

  潭三

  龙兴潭 〔万历府志〕在四十一、二、三都之界。相传祷雨多应。互见山。
  凌云潭 在四十四都。前有凌云阁。
  白虹漈龙潭 在四十七都。相传有龙自此飞起,岁旱祷之辄雨。祷雨者投简于潭,逆流不沉。详见山。

  泉一十有六

  夫子泉 在府学礼殿庭。宋龙兴教授黄启宗视役夫薙芜,得清泉于咸卤之地,味特甘香,环甃以石,揭名其旁,后筑塞为露台。今在棂星门东墙围外者,乃改凿为之也。
  蔡公泉 在三十三都乌石。宋皇祐中,郡守蔡襄登北山,有泉自石罅出,其味美。好事者作亭其上,因名。治平中,县令王克俊刻“蔡公泉”三字于石。
  清源泉 亦名“相泉”,在清源山上下洞之间,深不过四五尺,大旱不竭。详见山。
  藜杖泉 在清源山下洞之前,其泉出之处,自平石之上,深不过一尺,大旱不竭。详见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