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过空阶琼液满,风来净土暗香吹。投闲共结东林社,直拟斋心事远师。
  涅槃井 在仁风门外。唐僧黄涅槃,以卯位忌风,凿此镇之。
  玉龙井 在北山清源下洞之左。国朝知府怀荫布、知县王勋祷雨有验,勒“灵雨应时”于石。
  龙湫六井 在罗裳山。有在高原者,有在平地者,泉脉相通,汲一井则诸井之水皆动,时有龙起其处。
  灵泉井 在灵源山顶。大旱不竭,号师姑井。宋志云,名“吴六娘井”。宋有吴六娘者,居山背凿此,故名。
  石眠井 在十六都石壁之麓,濒海石堆中。天然如甃,泉甚甘冽,潮长则没,退则味甘如故。
  石湖三井 在石湖东湾。三井鼎分,其一井圆四丈余,深不可测。
  鼓雷山龙井 宋庆历间,有龙蟠绕于井。互见山。
  龙坡井 在永宁卫育英坊内,其泉甘冽。冬夏汲之不竭。
  卫井 在永宁卫,其泉甘冽,酿酒煮茗皆佳。
  潮汐井 在紫帽山麓。随潮盈缩,今湮。
  复井 在狮山崇真寺旁。《闽书》:岁旱不竭,底有石眼。
  市心保井 在青山下。《闽书》:深可丈余,足一保汲,亦名宝泉。
  天竺井 在弥陀山下。水甘,旱不枯。
  佳泉井 在石头街北石宫左。一条如线,味清甘,远近皆汲,大旱不竭。
  棗园井 在城北,地名棗园。上有三眼。二小一大。汲东一小眼,水尤佳。其冽胜府治诸井水,盖近北山之脉故也。
  〔万历府志〕东湖切近郡城,侵填且为平地。沙塘、湮浦埭,多为豪家垦田。至如大桥、小桥、吟啸、陈翁诸港,盈塘、洑田、象畔、龟湖等汇,率岁久淤浅,不可潴蓄。顷又有倡议以荧惑有司,欲从金鸡桥凿渠以导大溪之水。殊不知大溪之水,一泄二十里而不可挽,无论南安上游诸乡万姓,断山脉,毁坟墓,废庐里田土,为害之大,其如高冈亢原必不可深,繁费疲力必不能给何?纵万一成之,然自金鸡截流而南,则安溪、永春舟载不通,而二县之民坐困;南安、晋江溪流不至,而二县之源顿竭,泉州郡治亦不成其为郡治矣。其故,由嘉靖乙酉志误于治平坝陂下载此水利一通,则东南一带田亩数万顷皆为上腴之地,谭者遂以为据。王兵备误听之,幸赵抚台严止之,不者,其祸非浅鲜也。《闽书》:南安之水,流合晋江之笋江,以入于海。襟绕郡城,一郡风气也。而说者谓晋江南乡田常旱,七首塘不足赖,欲分一支以入南乡,不知溪小力微,分则两涩。万历间,有治兵使者排众议欲开之,舆情大骇,工竟不就,兵使者坐罢官。

  附乾隆庚寅修南涂二关水利碑

  南涂二关,即志所称德济、通淮也。关外有沟,蓄泄潮汐,以资灌溉。附郭田畴,悉赖于是。自陡门渗漏,早无以储,农田失利,有由来矣。邑人国学介宾陈君思聪倡议修筑,就田出资,用济工作,爰请县主。方公色喜曰:“农事关心,甚盛举也。”遂委任于陈君。凡诸工费,陈君皆先输之,以三十二年十一月二十二日兴工。二关外之陡门暨南郊濠沟,兵马司桥等处,宜筑者筑,宜疏者疏,宜治者治,悉心课督,务使旱涝有备。是役也,工甫作而陈君殁。尔时,不惟吾侪感吊,方公且怜惜之,輓君以诗,嘱其胞弟嘉谟君继焉。幸而嘉谟克继兄志,踵成其任,以三十四年二月讫工,共縻白金千有余两。衿耆按产鸠资,事竣时,方公为之立石纪盛事焉。昔郑渔仲父国器,尝鬻田筑洋陂以惠莆人,至今传为义举。若君之昆季,勤修筑,溉田至一万余顷,捐其财,利赖及三十三乡。以今方古,何多让焉?爰泐其事,以志不忘,且为后之乐善者劝。庚寅三十三乡耆老苏廷美等勒石。

  〔校注〕
  〔一〕“湖”,原误作“河”。据乾隆《晋江县志》改。
  〔二〕“泥”,原误作“源”。据乾隆《晋江县志》改。
  〔三〕原缺“宾介”二字,据乾隆《晋江县志》补。
  〔四〕原缺“沙”字,据乾隆《晋江县志》补。
  〔五〕“■〈土甲〉”疑是“岬”之误。
  〔六〕“之”下疑脱一“水”字。
  〔七〕“法”字原缺,据乾隆《晋江县志》补。

  ●卷之九 城池志

  山川邱陵为国之险,而王公所设城池尤要。故《易》戒城隍,《诗》称墉壑,为民计画,至深且远。晋邑以郡城为城,基肇于唐。历代以来,屡广而大,屡增而高,屡培而厚,屡易而坚。沿至国初,尚为翼城之拓。其称闽南巨镇,与会城埒。昔之守国者,可谓未雨绸缪矣。其为池也,子城有内沟外濠,罗城又有内沟外濠,重重环绕。一以限戎马,一以利转运,一以通宣泄,深沟高垒,巩固吾圉。生此土者,恃为金汤;逖于远者,敢生窥伺?地利之雄,其关匪浅。良有司加意抚循,岁时修葺,有备可以无患。所以卫民兴役之道,考于古而得之。志城池。

  叙城

  晋江附郡,郡城即晋城。以内外之大小言,有衙城、子城、罗城、翼城之异;以树植及形似言,有刺桐城、葫芦城、鲤鱼城之殊。其称刺桐,当在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