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氏以为后来者劝。按是桥中有水心亭,桥西有碑,镌安平桥三字。
  安平东桥 一名曰“东洋桥”。在八都安海港。宋绍兴二十三年,守赵令衿偕进士史进建。长六百六十余丈,广一丈二尺余,酾水二百四十二道。明嘉靖三十六年,知县卢仲佃拆桥石造安平城,桥遂废。国朝康熙五十一年,施韬重建,又废。道光元年周仕鼎、蔡时绍、萧允迪等重建。
  瑞狮桥 在九都。长六丈五尺,阔九尺。国朝康熙六十年里人许良俊等修。
  陈坑桥 在十一都。《方舆纪要》:宋淳熙元年,里人陈公亮建。酾水百四十道。〔县志〕甃路八十余丈。今圮。
  许家巷桥 在十二都。
  岐山桥 在十二都,原系永宁陈佩兰建。道光丙戌年陈锡倡众重建。
  义济桥 在十四都。此处溪水海水交流,行人悼叹。嘉庆十一年,坑口乡蔡宗阳独力创建。乡为立碑。
  溜澳大桥 在十五都。乾隆三十一年,溜澳乡州同陈元灿重修。
  虺湖桥 在十六都。国朝康熙四十三年,施韬建。
  蒋桥 在十七八都。跨海。国朝康熙四十三年,施韬重建。
  通济桥 在十九都石湖。宋元祐间侍禁傅琎建。
  登瀛桥 在十九都。一名“回龙”。宋僧道询建。
  厦渎桥 在十九都。
  普利大通桥 在十九都。《方舆纪要》:宋绍兴十二年,给事中江常建。凡百十间,长二百丈。僧智资董其事。国朝康熙五十六年,邑人施韬接建锦塘桥。百五十余丈,今废。
  悲济桥 在十九都。其地为海之支港。〔隆庆府志〕先是民筑堤以代涉。宋皇祐间,僧法超造桥一百三十间,长八十丈,元祐中,邑人许荣于桥南复为小桥。
  菜妈桥 在十九都。
  蚶江桥 在二十三都。宋元符间,僧怀应彻石为路,自北而南二十里,中为桥三:曰前埭,曰林湾,曰高港。桥上架石为亭。
  玉澜桥 在二十三都。《方舆纪要》:跨海港,长千余丈。宋绍兴间,僧仁惠修。
  龙尾桥 在二十三都。宋宝庆二年,僧圆光建。《县志》甃石五百余丈。
  应龙桥 在二十五都。〔通志〕宋嘉定五年里人吴谦光建。县志云:万历志作“端拱间建”。
  清风桥 在二十五都,宋僧道询建。
  应台桥 在二十六都,宋淳祐二年建。
  莲花桥、龙井桥 俱在二十六都。
  海岸长桥 在二十六都。宋时建。明成化间圮。弘治正德间,里人林孔彰等,与僧智镜协修。〔明蔡清记〕出泉城南里许,折而东,行二十里,曰陈江;由陈江复东,历玉澜渡至于龟湖,盖又十五六里,此海滨地也。海滨之地,咸流浸润,不可田。昔人因筑大堤以止其流,而内蓄涧水以溉田,殆千余顷。傍堤之边,驾石以便行者,计七百七十余间,通名“海岸长桥”。中有亭,有庵,以为憩息祈赛之所。其工最钜,其利最溥矣。据故老遗文所传,桥成于宋乾道间。主其事者陈君亢,今亦未详何许人也。是后修治之功莫考。入本朝成化间,桥有圮者,弘治乙卯莲江林孔彰、仑后吴怀荆、桐城吴则敬、玉田詹勤立、承天寺僧智镜,各舍银两合而修之。督工者吴茂实、蔡成端也。于是圮者以完。至弘治乙丑,值洪水冲决之圮视前为甚,而前人之乐善事多已沦谢,久不克修,行者病焉。怀荆左顾无与共工者,而孔彰之子时学与怀荆复倡捐。于是则敬及余某、王某、吴某、张某、姚某、灵源室僧体然,或助以力,或督以工,而余某所助独厚。于是桥复完而功视昔为固矣。时正德丁卯也。诸里人无长少,咸壮其功。不可无纪载以示来者,遂相率诣予请记。惟古人有言:莫为之前,虽美弗彰;莫为之后,虽盛不传。此一事也,使有乾道之创,而无弘治之修,则先功将自成化而堕矣。有弘治之修,而无正德之续,则前功又将自今日而堕矣。今日之修者,岁久不能无圮,设当其时莫之修,则举今日之功并墮矣。且修之贵乎及时,或小圮不修,驯至于圮之甚,然后图之,则为害已多,而亦难乎其为功矣。此皆所谓莫为之后者也。此皆后人之所常念也。然则是记之作,岂但以既往。道光辛卯五月,蚶江通之续,亦将以为来者之规也。判华文瑛捐俸倡修。
  吴店桥 在二十七都。宋淳祐八年筑。蔡常卿建,凡四十间。〔县志〕并甃石路一百七十丈。
  官桥 在二十七都。明成化四年,里人庄士彻、林崇重建。
  汾溪桥 在二十七都。
  横沟桥 在二十七都蔡青埭。
  乘驷桥 在二十七都浔尾渡。宋宝历间,里人高晔建。
  结甎福利桥 在二十九都沟头里。吟啸桥之水经此入海。元大德五年,僧法助建。国朝康熙间,施韬修。
  后尾桥 在二十九都。吟啸桥水东行一支,经结甎桥,一支经此桥。
  适南桥 在二十九都。宋绍兴间,司石王元建。元大德六年修。僧法助重建。〔县志〕吟啸桥之水东分一支,至陈埭西陡门经此。
  涵口桥 在二十九都。国朝康熙间施韬建。
  陈翁桥 在二十九都茅坂里、前头里交界处。结甎桥之水经此入海。宋建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