睹留衣亭,有不知大颠何似者,数书珍重更留衣之句。公之勋名,大过韩文。山野道行,远逊大颠。蒙此殊贶,得不自愧。然睹物怀人,永镇千秋,窃所幸耳。因建留衣之堂,以示来兹云。

佛教会

  在龙沙,原名僧教育会。清,光绪三十四年,法雨寺退居开如,汇同通达、□宝、善章、永悟、月德、开然、文质、益谦、广学、了余、文莲、释照、愿来、源通等,呈厅创设,为保护佛教,提倡僧学机关。宣统元年,广学,独力建造会舍十六闲,费银币三千余元。民国二年改今名。(采访)

化雨僧小学校

  在龙沙,佛教分会内。清宣统元年创设。专课僧童,不取学费。道远者,复由校供膳。其常年经费,由佛教会拨充。(采访)

慈云初级小学校

  在邑城南郊。清宣统三年,就法雨寺下院吉祥庵改设。就学者,常百数人。其费亦佛教会支领充用。(采访)

复权初级小学校

  在朱家尖月隩,清宣统二年设立。(采访)

培本初级小学校

  在朱家尖大同隩,于民国八年设立。(采访)

启明初级小学校

  在朱家尖白山头,于民国十二年设立。(采访)

  按:以上三校,原称洛舵乡,区立第二第三第四国民学校。于民国十三年一月,收归本山寺办,改定今称。其经费,就该山宕捐拨充。如不敷,由两寺筹垫。

医院

  在法华洞下,民国三年,由锡麟堂了余,捐助其祥篷基址,并募资建造房舍,延医施诊,旋以绌于经费而止。十一年夏,开如了余两退居,暨前后二寺住持,各庵当家,以医院停止,山中僧俗,及春夏朝山礼佛者,偶抱病恙,苦于束手,殊失我佛慈旨。决议筹款恢复,延中西医士各一,常川住院,以待病者求医之便。(采访)

警察分所

  在龙沙,民国六年创设。初借旧医院为办公处。后以医院恢复,由开如等,筹款建造房舍十余楹。驻警佐一员,警士十一名,以诘奸暴,而维治安。(采访)

    坊(共五座)

木华表

  在短姑道头,题曰海天二梵。后修,另书其额。前曰慈航普渡。后曰福海无涯。(旧志,黄应熊记,采访。)

石坊

  在妙庄严路,闽中张瑞图题。今废。(旧志,妙庄严路下。采访)

石牌坊

  在法雨寺前,清雍正间建。(采访)

石牌坊

  在普济寺右。

海岸牌坊

  在短姑道头。民国八年,无为陈锡周居士性良,因祈嗣有感,倡缘建造。内竖铁柱,外溶水泥,工程坚固,形势雄壮。礼山者,脱鲸涛而登净土,仰视斯坊,规模雄壮,咸讶伟观。普济寺住持了余,为文记之。坊间题额,滇南王人文,题曰南海圣境。东海徐世昌,题曰同登彼岸。河闲冯国璋,题曰宝筏迷津。黄陂黎元洪,题曰金绳觉路。江朝宗,题曰回头是岸。又大兴冯恕联云:有感即通,千江有水千江月;无机不被,万里无云万里天。四明王禹襄联云:一日两度潮,可听其自来自去;千山万重石,莫笑他无觉无知。简照南联云:到这山来,未谒普门,当先净志;渡那海去,欲登彼岸,须早回头。(采访)

释了余记:

  观音大士,誓愿洪深,慈悲广大。于十方无尽世界,普现色身,随机说法。诸大乘经,悉载其事。然即就此方应凡夫机,所示之迹,亦复多难胜数,妙不可测。况普应六道,及界外三乘之大机乎!若非圆证法身,何能有此大用?锡周居士陈性良,沐恩甚深,报恩心切。拟欲同人咸深感想,因建水泥牌坊一座于海岸。盖欲示人以苦海无边,回头是岸。生死海中,唯有大士可为恃怙。因略叙伊沐恩之事,勒之贞[王+民]。企后之来哲,同生信心,同蒙覆庇。庶可即妄明真,消人我之幻执。识心达本,证寂照之佛性矣。锡周居士,赋性忠厚。初唯讲求儒道之旨,于如来大法,及三世因果之理,尚未深信。夫人胡氏,宿有信心。礼佛诵经,寒暑疾病,修持不懈。年三十余,长子不育,行善益力。不久复有娠,将及诞期,乃得大病。二十九日,不进饮食,不能言语,不能转侧。身瘦如柴,体热如火。名医束手,殆无生理。一夕夫人梦一老媪,手持数茎莲华,谓曰:汝由宿业,膺此恶疾。幸植善根深,以故我从南海来安慰汝。随以莲华周身拂拭。曰:拂汝业障,好生嘉儿。遂觉身心消凉,爽快莫喻。因即苏醒,通身流汗。而热退身安,颜色温和,直与好人等无有异。次日即生一子,适为三月三日上巳嘉辰。经此烧热饥饿二十九日,而儿体丰满庞厚,与无病者所生无异。今年此子已十岁矣。噫嘻异哉!居士荷蒙大恩,直同生死肉骨。方知佛经所说菩萨不思议利生之事,真实不虚。惜拘墟之士,以凡夫知见,肆口谤黩。适形其无知无识,坐井观天。徒为大悲